(梵蒂冈新闻网)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中(参阅:路十30-37),我们找到同道偕行旅途上象征性的踪迹:这是本笃会安杰利尼(Maria Ignazia Angelini)修女10月7日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默想的要点,并且如此带领与会者们省思《工作文件》第二部分关于「关系」的主题。
修女提出「关系网」的概念,并强调在「编织」关系网之前,必须先「看见」。这正是同道偕行精神的基础:在有爱的地方,必会开启新的视野。
一条道路,不同视野
安杰利尼修女指出,从圣史路加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同道偕行的旅途,即:从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的路,是综观所有可行途径的视野。同道偕行的旅途也是如此,它从许多层级出发,有很多不同的方向,但道路只有一条。对于走这条路的人来说,福音带给我们启示,不同的视野由此敞开:有的人看一看就走过去,有的人从另一边远远地绕开。在秉持同道偕行精神的谈话中,多少故事交织在一起,多少期待落空,或者某个观点会逐渐成熟」。
看近人的目光
这个福音比喻极具现实意义。修女表示,「恰恰在今天的黑暗时刻」,世界上发生「手足相残的战争」,世人倒在地上「半死不活」,如同福音比喻中的那个人一样。
修女问说,我们这几天反复听到「为了使命的同道偕行精神」,但是哪一个使命呢?她强调,从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的路乃是使命所有路线的典型。某个人在路途上一看见他人的不幸遭遇,就动了怜悯的心,变成关心近人的撒玛黎雅人,无法再离开那个「半死不活」的可怜人,具体活出教会「慈母心肠」的一面。
说到这里,修女鼓励与会者们在同道偕行的教会里重新发现女性的各项职务。
抵拒冷漠的诱惑
那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没有把自己当成主人,而是「给予引导,集结他人之力,将伤者托付于人,编织一张关系网,建设白白付出的文化」。这描述的就是我们,就是教会,因为教会是「接纳所有人的地方」。然而,冷漠的诱惑依然存在,它是整个社会的祸患,而且它「也想方设法诱惑同道偕行的教会」。
安杰利尼修女最后强调,这个比喻的重点在于「看见」。也就是认出他人,接近他人,成为近人。我们应当「进行心灵的皈依,并且重新规划世界」。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订阅电邮新闻: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