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全書約在主曆120 年左右都已寫成,當時交通不便,書信的往返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同時也少有人能讀會寫。
在這時期曾出現了一些假先知,他們寫了一些自稱是受默啟的書,造成經書內容的真假難辨。舊、新約聖經的形成都經過「口講筆錄」的聖傳,以後才產生了「手寫聖經」(得後二15)。主曆393 年聖奧斯定在北非希波主教會議(HippoCouncil),列出二十七卷新約書目,人們一向認為這些書是天主默啟的,分別在397 年及419 年兩次迦太基主教會議認可,直到1546 年特利騰大公會議確定舊、新約聖經正典為七十三部。
聖經成書的時期,人們用蘆葦筆沾墨汁,在紙草紙或是羊皮卷上書寫文件,稱之為「手寫聖經」,以色列經師及歷代教會均以嚴肅的態度,將聖經逐字逐句一本又一本地抄寫了下來,整部聖經長達數百萬言,手抄本工程之耗時可想而知。現存著名的手抄本是在主曆第四世紀時所發現的梵蒂岡抄本和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它包括了希臘文的
全部新約。
主曆 1041 年中國北宋時期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經絲路貿易傳到歐洲。1455 年德國人古騰堡以鉛、銻、錫合金製造活字印刷,使文件的流傳更易更廣,當時印刷的第一本書就是拉丁文聖經。
教會向來注重聖經的傳布,但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抄寫聖經或從事翻譯,這種工作都是由受過特別訓練的修道士們擔任,他們奉獻一生在這艱苦的工作上,每本聖經抄好之後,都要經過詳細的審查核對。如此審慎的態度,聖經才能精確地流傳了下來。現今歐洲幾所重要的博物舘和圖書舘裡,保存了許多自第四世紀到第十五世紀的聖經手抄本,其中有極富藝術價值的彩色手繪插畫。
1947 年,在以色列死海谷木蘭(Qumran)的一些洞穴中,發現了主前二世紀的部分舊約手抄卷。經聖經學者考據,這些經卷可能是主曆66
~68 年羅馬和猶太人作戰時,位於耶路撒冷以東約三十公里,在死海附近,屬於厄色尼派(Essenes)的僧侶所抄寫的。他們度團體獨身生活,嚴守法律、力行苦修。這些經卷被密封在陶罐裡,因沙漠乾燥的氣候幸而保存了下來。據說係貝都因族牧羊少年穆哈姆馬托為找尋走失的羊,無意間在漆黑的洞窟裡發現數個被封印的陶壺,藏有皮製捲軸。經公諸於世後,激起聖經考古學的挖掘熱潮,以第四洞窟發現的卷軸數量最多,震憾考古學、語言學家和聖經研究學者。
科學家們以放射性同位素C14推斷其書寫年代約在主前二世紀至主後一世紀之間。這些死海經卷被慎重地保管,在希伯來大學的巴勒斯坦考古博物館「聖經之殿」中,供考古學家、科學家和聖經學家參觀、檢驗和學術研究。
聖經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據統計已被翻譯成二千多種文字與方言,甚至也有為盲胞使用的點字版,以及有聲聖經等。世上很難找到年發行量超過三千萬本的書,而聖經的銷售總數早已超過四十億本,現在每年銷售數量仍平均高達三千萬本。
在今日,印刷品日益精美實用,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已有許多相當便捷與多國語言的聖經電子本,提供給人們做線上閱讀、下載或搜尋等服務,同時也有不少聖經進修課程的網站與研經訊息的交流,使聖經的流傳更為便捷與快速,確信這是天主聖神在這新世紀偉大的作為。
來源:《聖經與我》聞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