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开华神父复活耶稣揭开了人类理性后面的神秘世界:天主以其自身完整的爱,支撑着这眼下一切,无论是每一个人的存在,还是宇宙秩序的运行。身为天国门徒,我的心不是一直这样受到某种神妙之「火」的激励,走到今天的吗?乙年复活期第三主日:宗三13-15,17-19;若壹二1-5;路廿四35-48基督信仰的首要根源在于「复活叙事」,然而,正当今日基督徒将「基督复活」视作理所当然的信仰事件而接受之际,殊不知,最初在耶路撒冷感受这一事件的人们所经历到的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番生死考验!就经历复活事件而言,今日福音中,宗徒们在「那一天」晚上所经历到的感受,与同一日「清晨」妇女们的经历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经验「基督复活」的经历,令他们一方面感到害怕(emphobos,路廿四5,37),另一方面因惊异(thaumazō,廿四12,41)而「不敢相信」(apisteō,廿四11,41)。因着在名词phobos(惊恐、害怕、敬畏)的前面加上介词em,形容词emphobos一词的内涵就愈形丰富。强调因某种外在的情况,将人「陷入惊恐、害怕的处境当中」,而不能自拔。路廿四5,37正是用这个词来描述见到天使的妇女们,和见到复活耶稣的众门徒们的一致感受。这是一种何等令人讶异的体验!他们见到了正常的逻辑思维和日常经验所不能诠释的事件。于是,妇女们把脸「垂向地上」,门徒们则以为是「见到了鬼神」,耶稣则对门徒们(包括在现场的厄玛乌二徒)说:「你们为什么恐惶?为什么心里起了疑虑?你们看看我的手,我的脚……摸摸我……鬼神是没有肉身和骨头的……」如此细腻的描述,比较对观福音,我们会发现路加圣史基本上还原了现场。于是,复活事件成了一场真实、具体的互换事件:基督复活了,门徒们在切实的相遇事件之中,获得了超越自我的「复活信仰」。然而,建立这种「信仰」殊非易事。经历内心震荡之后,耶稣的男、女门徒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沉淀,以便于重新理会自己、重新理解耶稣生前的教导,藉此透视各自在复活事件中的所见、所感。一方面,听了妇女们关于「空墓穴」的报告之后,男性门徒们以为是「无稽之谈」(廿四11)。廿四11,12和41则联合、一再重申了门徒们的感受:因「不敢相信」(apisteō)而感到「惊异」(thaumazō)。尽管在上午「妇女们的报告」和晚上「与复活耶稣相遇」之间,还有伯多禄的实证(廿四12)、见证(廿四34),以及厄玛乌二徒的见证(廿四35),门徒们还是不敢相信耶稣会复活。他们宁愿选择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鬼神显形”来解释眼下的经验。如此一来,更加剧了门徒感受的真实性。是的,基督信仰建基于天国门徒被彻底颠覆的基础上!惟其如此,天国德能才会洞穿人性的奥秘。因着成为血肉的圣言的逾越事件,天国门徒的内在灵性得以启动,借此敞亮他们原本具备的光明与喜乐(廿四41,51)。另一方面,福音叙事加剧了「复活事件」对人类理性的挑战性。今日福音中,即便门徒们看了耶稣的手和脚,也看着耶稣当着他们的面吃了烤鱼,然而,并没有立即产生任何特定的结果。「复活」太匪夷所思;「天主爱人」深至如此,太令人震惊!在接受「基督复活」一事上,门徒们需要继续接受圣言的滋养(耶稣为他们以当下事件解释犹太圣经,路廿四27,44-46)。即便如此,在《玛》的叙事里,耶稣升天之际,「跪伏在地」(proskyneō)的门徒当中,「还有人心中疑惑」(玛廿八17)。因此,在接下来的「教会」团体之中,天国门徒将继续沐浴在「道成肉身」的神性奥迹之中,得以持续更新。就在这种混合着「自我疑惑」与「莫名喜乐」的天国门徒的情感体验里,无远弗界的天主国度日愈彰显。今日福音叙事成书之后百余年,迦太基(今突尼斯)的戴尔都良(Tertullian,160-220)对天主爱人,至深如此依然深感震惊:「正因为荒谬,我才信仰」(Credo quia absurdum)!今日基督徒是否还普遍保持着这种震惊感,还是只是将基督信仰视作一种文化传承,或者某种优异的心理安抚机制、理所当然的教理讲授题材?相反,在感念天主爱情的不可思议之际,天国门徒总是被牵引着,不断地举心向上;在自己的现实处境、情感体验之中,他们窥见那耀眼的「基督之光」!复活耶稣揭开了人类理性后面的神秘世界:天主以其自身完整的爱,支撑着这眼下一切,无论是每一个人的存在,还是宇宙秩序的运行。宛如厄玛乌二徒,身为天国之旅的朝圣者,我的心不是一直这样受到某种神妙之「火」的激励和牵引,走到今天的吗?继续仰承复活基督的深情厚爱,我心愈发光亮、皎洁。以爱还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