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福传广角”有关慕道期各方之谈,心中总在思索此事。
有人主张:“为慕道者灵魂的益处,应把慕道期延长些,应有不少于三个月的培训。”
有人说:“应缩短慕道期,只要有愿望,就应尽快让其领洗,望教时间不能过长,不然,会使他们没了信心,心灰意冷。”并且还举例说:“圣神降临时,伯多禄不是一天就给三千多人授洗了吗?有谁参加过慕道期的培训呢?”
当我在反复默思这些说法时,心中涌出感悟:“怎么能说三千多人没经过慕道期的培训呢?耶稣传教三年,附近各地有谁不知道有关他的事迹呢?”
是啊!的确如此,在那时,有接受过耶稣亲手治愈的;有从魔鬼束缚中得到耶稣获救的;有体验过死亡而耶稣又使之复活的。有亲眼见到过耶稣的,还有亲耳听到过基督“福传”事迹的。
当耶稣宣讲“你们悔改吧!天国临近了”时,“他的足迹遍及加利肋亚,他在他们的会堂里传道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成群的人从“十邑”、耶路撒冷,犹大和约旦来追随耶稣。”(玛4:23-25)
当耶稣在荒野中时,“看见这么多人就动了怜悯之心,遂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谷6:34)之后,又显了“五饼二鱼”的大奇迹。“吃饼的男人就有五千”(谷6:44)
当耶稣治愈了一个癞病人之后,“叮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耶稣的声名还是越传越广。”(路5:14)
特别是从耶稣受难到复活,再到升天,直到圣神降临,这五十多天里发生的大事,人人尽知,以至在厄玛乌路上,二门徒惊奇的问耶稣:“你恐怕是耶路撒冷城中唯一一个不晓得这几天发生什么事的人吧!”(路24:18)
翻开圣经,就可看到,耶稣在这三年时间里,到过很多地方,有为数众多的人受教,可以想象,那时耶稣的声明及事迹无人不知,家喻户晓。
由此可知,:这些见到的,听到的,追随的,相信耶稣的人们,都经过了不同时期的慕道,有的已达三年之久,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耶稣的宣讲。而绝非只在圣神降临那一天受感动,心血来潮就接受了洗礼,他们经过了长期的慕道,福音已深入人心,远比我们现在的人知道的体验的还要多的多。
而我们现在,不仅望教慕道者对福音陌生,在教友中,难道都了解福音吗?有多少老教友不读圣经,不懂道理,固步自封却不自惭形秽!在我们这福音不开放的境况中,对望教者应该有一个慕道期,更别说一些老教友,都应继续再慕道。
对于望教者:那些年老体衰,有生命危险的群体,只要具有迫切愿望,就可即时让他们领洗,以免延误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对于那些入教目的不够明确的,只为个人所求所得或一股热火的望教慕道者,应使其有正确认识培养真信德,经慕道期学习后,再领洗,为他们的灵性生命会更好些。
对于热心教友家庭的新人(儿媳、女婿)有家庭信仰气氛的影响和带领,慕道期可适当短些。
领洗前期的慕道重要,后期培养也不可忽视,如灵性生命好些,能参加弥撒和参加学习的,慕道期就可缩短些,在我的身边,就有各种情况下进教的,那仓促的,后期培养又未能跟上的,有些已失去了信德。那经过慕道甄选等各阶段又能常参与弥撒和学习的信德确实很好,还结出了新的果实。
我认为:不应因慕道期长些,怕失去信者,就加快速度,我们可以常常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用我们的表样去感化他们,那么“含泪播种的,必会含笑收割。”我们是为天国去播种,就该把种子撒在好地里,以免因在石头地里无根而干枯,在荆棘丛中被蒙住而窒息。
总之,对于慕道期的长短,没有固定模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环境而宜。正如,果农在采摘果实时,哪些成熟了,就摘哪些,对尚未成熟的,还要培育,促其成熟后再采摘,这样,收获的果实才是甘贻的。
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争做传道员,肩负使命,让基督的精神发扬光大,让福音在人们心中生根,那么“圣神降临那一天”的美好情景,终必会再出现。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