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感谢郎国锋神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小助手“信仰种子”栏目准备开辟新的子栏目-“奥体灵修”用以连载郎国锋神父的佳作《奥体灵修——由圣经谈复兴》一书。导论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这部分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乎教会复兴的话题,指出解放思想势在必行。并愿意借着分享此书,和大家一起找到教会复兴的锁钥,即找到一种更为适合我们的灵修方法。

每种新的复兴运动之前常会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思潮出现,新思潮是新运动的动力和指导原则。合乎时势的新思潮会促成社会的发展,反之,没有合乎时势的新思潮,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是窒息不前。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界,人们非常懂得一个道理:“思路”决定着“出路”。教会的发展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找不出一套适合中国教会发展的合理思路,而是被旧有的思想所束缚,就意味着没有中国教会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要想复兴教会必须首先解放思想。

当拉匝禄死后,耶稣偕同众人来到墓地,耶稣非常感伤。那坟墓是个洞穴,用一块石头堵着,耶稣说:“挪开这块石头!”死者的姐姐玛尔大向他说:“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有四天了。”耶稣对他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就会看到天主的光荣吗?”他们挪开了石头,耶稣便大声喊说:“拉匝禄,出来吧!”死者便出来了,脚和手都缠着布条,面上还蒙着汗巾。耶稣向他们说:“解开他,让他行走吧。”(若:十一38~44)

我们看教会的命运是否太像拉匝禄了,当耶稣想复活他时,他的姐姐的思想却固守在已经臭了的理性的成见中。其实不是她更讲理性,而是她的信德出了问题。假如不是耶稣开导她,恐怕也不会挪开那石头。

我们必须将石头挪开,将思想上的绊脚石挪开。否则教会的复兴就不可能像拉匝禄一样复活出来,果真这样它也就只好作茧自缚地躺在“坟墓”里。

思想上的裹足不前,大大的限制了信德。玛尔大的思想状态不正是我们今天的思想状态吗?假如是我们,我们会让主挪开石头吗?我们同玛尔大的信德不是如出一辙吗?

主的心痛极了,他地不禁哭了。有的人说:“看,他多么爱他啊!”有些人却说:“这个开了瞎子眼睛的,岂不能使这人也不死么?”耶稣心中又悲伤起来(若:十一35~37)。耶稣哭了,他在哭拉匝禄的死,他更是在哭众人的无信,他悲伤极了。大众的心,为理解耶稣,竟是这般迟钝!如果今天的教会也是这样,就有必要解放思想。

“挪开这块石头。”这是多么殷切的呼唤!今天,如果我们不把“旧思想的石头”挪开,我们就成了基督复兴教会的绊脚石。挪开这块石头,这又是多么艰难的工作!即使挪开了那绊脚的石头,还有那层层的布条紧紧地束缚着一个活人的生命。

耶稣大声喊着说:“拉匝禄,出来吧!”他多么期盼一个死人复活起来,难道这还不是大声疾呼吗?他焦急地哭了,为什么我们还用那顽固的思想布条紧紧地束缚着一个新生命?我们的思想比基督还“奥秘”,我们的“理性”比信德还“大”啊!

“教会啊,你复兴起来吧!”这是多少个热血的同胞偕同耶稣的大声呐喊,然而为什么还不出现应者云集的壮观局面?我们还有哪些束缚?耶稣说:“解开他,让他行走吧!”是解开的时候啦!我们应该解开教会的思想束缚,应该解开教会的束缚;如果不解开,就不会有活泼的信德;没有活泼的信德还谈什么教会发展呢!

不是吗?教会要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开束缚我们的思想布条,否则即使基督复活了教会,也会因为我们的理性的布条紧紧地裹着教会而束缚着教会的发展。

那么,在当代的世界,在当下的中国,我们教会又有哪些思想上的“石头”与“布条”呢?这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问题。我只想联系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简单地说说。

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成果,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而发生巨变。天主、人、世界,究竟孰重孰轻?在这琳琅满目的大千世界,天主被形形色色的世界掩盖住了。很多人为了奢靡的生活把天主遗忘在孤寂的角落。

生活比过去更富有了,但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活着。中华文明的古老信念,已被当代的中国人淡忘。仁义礼智信等传统观念,甚至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世界嘲讽为落伍。无神论的思想虽不如过去那样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它的陈腔滥调依然影响着不少百姓。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技术,但没有引进与之相配合的信仰价值观念。科技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资料,却不能提高百姓的国民素质。经济发达了,精神堕落了。国人在丰富的物质面前,失去了做人的方向,这也就是信仰的迷失,价值的迷失,国魂的迷失。

作为信徒,本应好一些,但少数的人数,不可能左右中国的大风气。中国人在普遍地选择物质,抛弃天主。大多数的教友虽不至于随波逐流,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却是在所难免的。

天主被抛弃或者被遗忘的结果就是高举人,高举人的作为与理性。人的理性在审视着天主,犹如审视着物质世界一般。天主作为绝对的超越者也成了有限的理性思考的对象,犹如人们思考着有限的世界一般。以至于理性的权威甚至高过了天主的启示。人们开始以狭小的理性怀疑天主的存在,企图用科学的方法去证实信仰的可靠。在不能证实的情形中,很多人便以敷衍塞责的态度去面对信仰和人生,甚至把信仰和人生看作荒谬的虚无。怀疑主义,理性主义,无神主义,实证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条条框框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不能同我们信仰的天主活生生的相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经验到天主是有能力的生活之神,我们就很难突破信仰的危机。

我们该怎样面对中国大背景中的信仰危机呢?难道要回到理性至上的漩涡里吗?

理性在天主面前算得了什么?它在面对天主的奥秘时,它又算得了什么?它的狭小又怎能明白无限的奥妙?经上记载:“我要摧毁智者的智慧,废除贤者的聪明”,天主岂不是使这世上的智慧变成了愚妄吗?(格前:一19~20)

理性主义,一个束缚教会的刽子手,我们必须杀死它,否则它就会杀死我们的信德。一个没有信德的人就算理性弄清了信仰的理论,他的生命也不会为耶稣而活。如果我们只一味地在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中周旋,我们就无法突破人的有限而借着信德与天主生动地相遇。

教会的复兴首先要复兴信德;复兴信德就需要处理好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们要密切结合圣经,从灵修的角度,详细分享教会复兴的思路;希望能帮助人突破“石头”与“布条”的困厄。既找出个人灵修发展的方向,又找出教会复兴的锁钥。

既是复兴整个教会,就绝不能只顾复兴单个人的生命,我们必须注重整个教会的全民复兴。这是一个极不容易的问题。然而,希望借着分享又让大家看到它又是多么可能。我们将这本书命名为《奥体灵修》就是试图从教会整体角度来论述灵修的含义,好能借着分享来点燃复兴教会的希望。

一提到灵修,我们往往是在个人与天主之间的范围内考虑问题。灵修被理解为在个人的生命之旅上的不断进取。个体与基督的关系成为我们灵修注意的焦点,却很少有人将灵修定位在基督奥体的成长与实现上。换句话说,我们只有个体意义上的灵修,却没有站在教会论高度上的灵修定义。虽然我们懂得团体的重要,但是我们很多次期望的不是如何让团体一起增进,而是团体如何支持个体成长。我们离不开团体,是因为团体为我们的个我成长有意义。于是为了保护个体,个体常应与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就如一滴水一样,它不能离开大海,离开大海就会被蒸干,个体离开团体也是这样。但我们很少去思考我们自己如何去促成团体的成长的问题。

梅瑟在审判百姓的案件时,百姓从早到晚站在他面前,他审理不过来,他与百姓都疲劳不堪。他的岳父耶特罗对他说:“你这样做不对,这不但使你自己疲乏,而且也使同你在一起的百姓疲劳不堪,因为这是超过你的力量,你独自一人是不能胜任的。”于是梅瑟就听了岳父的建议,从以色列人中选拔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做百姓的头目。以民的民事管理才得以顺利进行。(出:十八13~27)

在今天的世界中,要想有大的作为,已不允许我们单个成龙,独自成凤。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团体的支持,必须学习合作,教会也是这样。只有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

天主为了让梅瑟懂得合作的道理,曾让他从以民中选出七十位长老,然后赋给他们神能,让他们分担管理人民的重担。(户:十一)这样就解除了梅瑟的很多重负。

梅瑟的例子是团体成长的良好例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合作都能成功。圣经记载耶稣死后,门徒们聚在一起,伯多禄说:“我去打鱼。”其他门徒说:“我们也同你一起去。”他们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么也没有捕到。(若:二十1~4)为何齐心协力地合作了,还是没有收获?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今天很多人把灵修理解为追求个我的完美,把灵修仅仅限于个体的努力上,这就势必忽略了教会的团体幅度。即使我们能像梅瑟一样非常开明地将权力下放,但如果我们之间互相掣肘,或者我们即使合作了,也未必是基督所希望的那种发展。灵修不应该被理解为设法追求个我的完美,恰恰不是追求自己,而是倒空自己,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而只追求基督的意愿,实现基督的意愿。

我们如何调动教会的所有力量,使之都按着同一的方向——基督的意愿——而共同前进呢?如何使所有的基督徒的灵修都聚合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上,而不再是互不相关的、分散的个人主义灵修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正问题。

在教会历史上,屡屡发生分裂事件,不同的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各自按着各自所理解的美好实现着各自的目标,却没有实现基督的目标。直到今天,我们的争论还是喋喋不休,我们试图实现自己的主张,我们却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被基督所救赎的人在基督内是“一个人”,或者说,基督在我们内将我们联合成了一个“整个的基督”。分裂的实质就是瓦解基督。我们只顾发展自己所认为的“美好”而忘记了发展基督奥体,这不是很遗憾吗?

我们再也不能将灵修简单地定义为实现自我的完美了。这并不是说实现个我的完美错了,而是说这样的定义,容易误导人们抛开教会幅度。一个成熟的灵修观念必然有它的教会幅度,且教会幅度应该大于个我幅度。个我幅度的方向应当是指向基督奥体的整体实现,否则那种所谓的“自我完美”就是自欺欺人。

让我们大声疾呼吧:灵修不是实现自我,而是实现基督。基督的圆满实现,就是与他的肢体一起进入圆满中,因此灵修的目标也可以说是实现基督奥体的圆满。当我们实现了教会的圆满时,也就实现了基督的救赎意愿;实现了基督的意愿,也就实现了我们自己的使命与价值,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的个我完美。个我的完满实现,决不可以同教会的实现脱离关系。

不要把教会等同于社会,也不要把信徒视同一个社员。我们不是因着共同信念或理想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这样的人群仅有共同信念的外在联系,而没有生命的共融合一的内在联系。教会则不同:我们是同为一个基督的身体。基督临在于所有与之保持共融的个体中。他是教会团结的内在动力与纽带;他更是每个肢体的共同而唯一的生命。我们必须为了同一个基督,同一个生命的成长而共同努力。

我们既不能把肢体孤立于整个身体之外,又不能将肢体同整个身体对立起来,更不能只为了整个身体的发展而毁灭某个肢体的发展。合理的灵修一定是个体偕同整个基督一起成长。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讲点“奥体灵修”。

在本文中,我们来一起分享奥体灵修的内涵及其新的幅度。希冀借着分享探讨出新的启迪,借以解放思想,更新意识,燃起教会复兴的燎原星火。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