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2018年10月14日,是我的二太爷——首位国籍主教之一赵怀义斐理伯主教(Philippus,1880-1927) 去世91周年;10月17日, 是首位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枢机 (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1876-1958) 去世整整60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逝去的他们及家里的各位先辈,笔者整理摘录了下文,共分五期连载。第一部分

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社会的变迁,一些事渐渐被淡忘。可能是人到中年,人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而且看到家里的老一辈在逐渐老去并离开人世,这令我时常想起小时候大人们像讲故事一样叙述过的家族历史,每每想到,都感觉这些片断似乎关联着教会的变迁,当然还有家里每一个人的信仰,于是便在大家的帮助与指引下,逐渐勾勒出了似乎已被湮灭的那些人和事…

2017年10月14日,宣化
这一天, 是宣化教区首牧赵怀义斐理伯主教去世90周年的日子。在宣化府的天主教堂,顶着仲秋最早升起的几缕阳光,来自北京赵主教家的后人近20余口,与宣化教区的教友神长们一起举行了纪念弥撒圣祭,缅怀主教。这一切从何说起?在保存尚好的主教墓碑前,翻开家里长辈书写的片断,我们读到…

笔者已离世的父亲赵宜刚(赵怀义主教四弟之孙)写道:
赵怀义主教出生地是北京西南卢沟桥的宛平县长辛店;兄弟共五人, 为“怀”字辈, 分别取“仁、义、礼、智、信”为名。主教行二, 所以叫“怀义”。

兄长赵怀仁是杨家坪熙笃会的修士,不是神父。因服务患传染病的修士自己被传染“大头翁”病而去世。(赵公与其家属全体合影纪念)
五弟赵怀信,圣名文男爵,也是宣化教区的副主教,大修院的院长,曾随主教同去罗马参加六位华籍主教的祝圣大典。回来后著有【二年的回忆】一书。此书全程记载了六位华籍主教产生、祝圣及在罗马祝圣前遇到的磨难。如外国枢机主教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有做主教的资格,但斐理伯主教等通过和外国神父一起考试,用拉丁文答卷和口试,印证了自己作为主教应当具备的教会理论神学等方面的知识。共有十几位参加考试的中外准主教,中国的六位取得了前几名的最好成绩...

主教三弟怀礼,圣名若翰,英年早逝,那时好像我们赵家的男丁都活不过50岁。

我的爷爷在家排行第四,名叫“怀智”,圣名沙勿略,曾蒙教宗授予教宗圣西尔勿斯得肋骑尉勋章,小时候我们见过一把这样的剑;解放后搞运动,家里的长辈把它埋在了达子营(解放后叫府右街互助巷,2011年拆迁也没有了;我就出生在这个四合院里)院子的花圃里

兄弟五人,三位成为神职人员,有两位是成家生儿育女的。


六位国籍主教?这就是隐隐约约听说过的中国首批六位天主教主教,去罗马祝圣的?那个时代,竟然有中国人长途跋涉到欧洲,而中外交往竟如此紧密…?中国人也能用拉丁文及各种外文掌握教理并且应答如流吗?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为了更多了解这段历史, 我最终找到了了三本相关的书籍,一本是【刚恒毅枢机回忆录】,第二本是雷鸣远神父题词的【赵斐理伯主教荣哀录】(雷神父和赵主教也是好朋友),第三本是上面提到的【二年的回忆】。这三本书,均是繁体字并竖体编排,在上个世纪出版,阅读起来有些费劲。

面对这些过去,想来与大家分享的只有真实的记载,所以,本文以摘录为主并编辑成简体字。这三本书籍从不同的角度,把当年的这段历史还原给了大家。
在主徒会(1928年成立于宣化,由刚恒毅枢机与赵怀义主教共同筹办)编印的【刚恒毅枢机回忆录】中,这位首位宗座驻华代表记录了他与中国教会及赵怀义主教等首批六位华籍主教的渊源。

1922年12月,北平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廿九日晚抵达了北京,受到多位神职和意法使馆代表的欢迎我向北平教区借调赵怀义神父作我中文秘书、林主教慨然同意。赵神父是老教友家庭出身,父亲是拳匪之乱的牺牲者。

一九二三年
我从苦修会下到宣化, 宣化教会机构令人惊异,教友老练而虔诚,圣堂也宏伟。我认为可以成为代牧区了。本堂神父住所宽敞又富丽,正可作为主教公署与座堂。这要比欧洲许多主教公署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注: 祝圣主教前,赵怀义主教曾在宣化堂任副本堂。赵主教精通法文, 还教过拉丁文)

北京教区已多达三十万教友,法国神父仅二十三位,中国神父则有一百多位。宣化是北京教区之花园,却只有三位法国神父,自然不能成立法国教区。若给中国人又舍不得。这次视察,发现教友慷慨大方,充满心,负责所有餐旅费。可是宴会时,教友只能在旁伺候。赵怀义告诉我说:有些教外缙绅对教会颇有好感,但不愿领洗,因为领了洗,反而不能参加宴会了。


我在阅读【刚恒毅枢机回忆录】后, 终于把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结合起来了。 而他在回忆录中所阐述的很多观点或观察, 对于今天的教会也不无启发。时代变迁, 似乎我们面对的挑战依旧。 刚恒毅枢机是当时罗马教廷派来中国的代表,是他,力排众议,在教廷内外欧洲各处的争议声中,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经历,对中国教会及神职人员深入调查,充分沟通理解,最终作出了一个改变近代中国天主教会历史的建议。


1926年10月,罗马
【刚恒毅枢机回忆录】第137页记载到:

六位中国主教出炉
( 含泪播种 含笑收割)
一九二六年三月三十日,传信部长王老松(Van Rossum)枢机给我的信上说:“我曾考虑很久,假如宣化成立宗座代牧区而到罗马接受祝圣的话,将对教会在中国的发展很有利; 教宗不但同意,而且要亲自祝圣。这是破天荒的大事。不妨再甄选几位主教。同时,蒲圻、蠡(lǐ)县两位监牧也可升格为主教。”

我当然完全赞成罗马的意见。我立即着手寻找新地区及新主教人选。因此在一九二六年的五月十二日成立了汾阳代牧区,同年八月十日成立了台州代牧区,次日又成立了海门代牧区。六位新主教人选是:

宣化教区赵怀义主教,北平教区神父。
蒲圻教区成和德主教,方济会士。
蠡(lǐ)(安国)教区孙德桢主教,遣使会士。
汾阳教区陈国砥主教,方济会士。
台州教区胡若山主教,遣使会士。
海门教区朱开敏主教,耶稣会士。

( 教宗的壮举)
四月二十五日晚,我接获罗马通知,教宗决定一九二六年十月末之主日-耶稣君王节,亲自在罗马祝圣新主教。我感动异常,不禁泪流满而。我也让身旁的赵怀义秘书看了这件公函,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是幸运主教中的一位。我们一齐到圣堂,求主降福这批中国主

次日我回信给传信部表达我的兴奋和感激,相信中国政府与人民都会举双手赞成,预期会有激励的效果。我将亲率主教们前往罗马。

我兴高采烈地赶工,把新教区和新主教人选一一向圣座呈报,也顺利地获准。当由登初时通谕于本年六月十五日到达中国后,我向各位主教发了一封公函,盛谢教宗对中国教会的关怀,以提升中国主教方式把理论付诸实行。

我也给促成这次新教区的功臣-甘心割爱的代牧们,各写一封谢函,包括·:北京林主教,南京姚主教,宁波李代主教,以及太原凤主教。

(三 佳评如潮)
我以三个月时间,匆匆视察了中国最重要地区,八月十五日回北京后、立即向圣座报告这次创举的反应。

大家像触了电似地振奋起来。无谓的争辩终于结束,教宗果敢地以事实证明了理论,启了另一个新纪元。虽然有些传教士不安,但都能完全服从教宗的指示。

中国政府过去怀疑教廷只说不练,看到了这具体表现后大为欢迎与感激。外交团及各种刊物都引起共鸣,中国神父和教友更是欢欣鼓舞。发起募捐,给教宗送礼,并为新主教筹措旅费。

当然中国神职人员的训练也非一日就可登天,成熟需要时间,现在更有信心展望锦绣前途,因为教宗猛烈地一转舵,把搁浅的传教之船,驶入了大海中。

未完待续,请持续关注......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