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真的开始盖房子,把胶泥土脱成方块儿叫“土胚子”,放在窑里烧几天,出窑的“土胚子”叫“砖”。有一天,父亲叫来十几个人,抬着石头制成的“夯”,喊着口令打地基。“好好嗨呀,往高抬嘞”。夯“嗵”的一声放下,又抬起,放下,四人一组,打一会儿再换人。妈妈烙了一天烙饼,炒的土豆条条,大家尽情的吃。 打好地基,父亲拉上线线开始砌墙,说是盖的“穿靴戴帽”,一进两开,后走廊的大正房。弟弟们铲泥,递砖块,好像砌了很长时间 。接着,父亲领上弟弟到树园子里砍树,说是做檩子,椽子,芭子。檩子就是主梁,每间房子至少是一根又粗又大的圆木,椽子是长短粗细差不多的树杆,要用很多根,芭子是用柳条纺织成块状,用来搭椽檩的。 又有一天,父亲叫来很多人,说是“压栈”。“压栈”就是封顶,大功告成。妈妈炸的油糕,熬的粉汤,很多人在我们家院子里,看的看,干得干,吃的吃,很是热闹,从早晨忙到天黑,原来,封了顶的建筑就像个房子。晚上吃饭的时候找不见爸爸了,妈妈说是还工具去了,我们都没有在意。当我去草圐圙抱柴禾时,发现爸爸在草铺上睡得正香。那幕睡姿,我一直记得,现在想来,父亲是多么的艰辛与劳累啊!盖起房子,说是要在院里打井,父亲用铁锹划了一个直径约四、五十公分的圆圈,开始一锹一锹挖土,出现一个坑,后来出现一个洞,父亲慢慢地往地下沉,没过了腰,没过了头,直到看不见人。挖到一米多深度时,父亲用长长的钉耙,伸下去将挖出的土提上来,随着洞口的泥土越来越多,洞也越来越往地下深入。当洞深到两米多的时候,开始见水,开始接涵管,一米多一根,需要四根,挖到快四米的时候,水已经很多了,人们把四根涵管滚到井口,用一根大粗绳子套在涵管上,一根一根地往下放。再把一段一段的白色管子连接成一根长管,一头放入井内,另一头接在井盖的泵口上,父亲握住手把“呼哧呼哧”压几下,一股浊黄的泥水喷涌而出,一口井就这样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