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urion (百夫长)(2)Ancient Roman Army (古罗马帝国军队)
例句 (在得知有四十多位犹太人,共谋杀害保禄后,驻守在耶路撒冷的)千夫长(喀劳迪里息雅)叫来两个百夫长说,准备两百士兵.....,派往凯撒勒雅去....把保禄平安送到斐理斯总督那里去《宗徒大事录23:23-24》
(Hearing that more than forty Jews were plotting to kill Paul), the commander (Claudius Lysias)who stationed in Jerusalem summoned two of the centurions and said “get two hundreds soliders and ready to go to Caesarea....and get Paul safe conduct to Felix the Governor 《Acts 23:23-24》
“军旅”、“营” 都是古罗马帝国军队的编制单位名称,“千夫长”是麾下有一千个官兵的指挥官,“百夫长”则是有一百个属下的队长(显然是沿袭梅瑟的做法了)
公元前BC753 年到公元AD476年的1229年间,罗马帝国统治着欧洲、西亚和中东地区(当然包括以色列)的广袤领域。因此圣经(特别是新约)里多次出现罗马军队编制相关的名词;同时,包括耶稣自己和他的宗徒们也多次和帝国的军人正面“相遇”
罗马帝国军队的编制,最上层是“军旅”(Legion),编制是六千人(不过和平时期或者驻守在非战略要地的部队,会在三千到六千人之间斟酌缩编)。一个“军旅”之下设置十个“营”(Cohort 编制六百人),每个“营”下设置三个“大队”(Maniple 编制200人),之下再分成两个“百夫队”(Century 编制100人)它的队长顾名思义就是百夫长
令我好奇的是“军旅”没有固定的“旅长”,而是由六位“千夫长”(tribuni 拉丁语)轮流指挥,相当于一般军队里的“值星官”,轮值指挥期间的“千夫长”,就被称为(commander 司令官)- 这应该是中国天主教先贤,直接将英文版圣经里出现的commander 翻译成“千夫长”的原因《宗徒大事录22》
古罗马军队里,除了“正规军”(regular troops)之外,还有由“退伍官兵”组成的单位,相当于许多国家军队的“预备部队reserve force”- 平时只有少数官兵,作为定期召回在一定年龄(例如45岁)以下、已经退伍的官兵组织、训练之用,一旦发生战事,可以立即恢复编制,召回退伍的官兵,组建成为战斗单位。
为了和使用“番号”(例如第XX军旅第YY营第ZZ大队第1-2百夫队)的“正规军”有所区别,“预备部队”一般直接“命名”(例如“意大利营” Cohort Italica、“皇家营Cohort Augusta”),因为这种部队毕竟是附属性质,数量也比较少,直接命名反而方便记忆
据圣经学家研究,科尔乃略(Cornelius)就是“意大利营”里的一位百夫长。
关于耶稣及宗徒们和“百夫长”相遇的故事,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