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感谢郎国锋神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小助手“信仰种子”栏目开辟了新的子栏目-“奥体灵修”用以连载郎国锋神父的佳作《奥体灵修——由圣经谈复兴》一书。本文约3000余字。第六章 走向末世的教会
此章内容以作者个人的看法述说“加纳婚宴”的精义。借着分享,我们将逐层揭开若望象征笔法的哑谜,好使大家了解加纳婚宴的深层意义。
我们将看到加纳团体同教会的关系:它实在就是教会的预像、缩影与蓝图。加纳的团体昭示我们末世教会的生活概况,它为教会的复兴提出了规划性的、标准型的、象征式的蓝图,它甚至为基督宗教的合一指明了方向。
我们也将看到加纳的团体以圣事、圣言、圣神、圣母、祈祷为其主要内容,并能看到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基本特征。
我们应当响应圣经的召唤,务使教会生活中的各种要素在发展中保持适度的平衡,从而使教会的发展日趋末世的规范与完满。
需要在此声明:本章内的前五节内容,固然有着很多观点被学者们接受,但也有不少地方是出自作者的私人反省。这不是一篇严密的学术论文,仅仅是个人观点,并不要求大家赞同作者的观点。
第一节 “加纳”是教会生活的预示(一)
我们知道基督宣讲的主题是天国,天国的实现就是基督的理想,然而天国的实现有一个过程,在人类接受天国的过程中,教会就是基督临在于世的标记,在标记中基督借圣神而行动,所以可以说教会就是基督临在世界中的圣事。天国的实现要靠教会将基督的使命延续下去,最终实现天国的理想,也就是实现教会的末世目标,即实现教会的“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弗:四13)。到那时,基督既是教会的圆满,教会也将是基督的圆满。对这种圆满的追求,正是奥体灵修的总目标和终极目标。
为实现这目标,基督在公开生活的一开始,就借着“加纳婚宴”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个“神迹”,并以此神迹来预示教会的未来生活。换句话说,加纳婚宴是一个标记、一个记号,这个记号展现了未来教会的蓝图,标记着将来的教会生活大体应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加纳婚宴具有不可忽视的教会论意义,加纳就是教会的预像。为了明了这一意义,我们须对“加纳婚宴”的圣经章节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
1、 第三天,在加里肋亚加纳有婚宴,耶稣的母亲在那里,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婚宴。3、酒缺了,耶稣的母亲向她说:“他们没有酒了。”4、耶稣回答说:“女人,这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十到。”5、他的母亲给仆役说:“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6、在那里放着六口石缸,是为犹太人的取洁礼用的;每口可容纳两三桶水。7、耶稣向仆役说:“你们把缸罐满水吧!”他们就灌满了,直到缸口。8、然后,耶稣给他们说:“现在你们舀出来,送给司席!”他们便送去了。9、司席一尝已变成酒的水——并不知是从哪里来的,舀水的仆役却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来,10、向他说:“人人都先摆上好酒,当客人都喝够了,才摆上次等的;你却把好酒保留到现在。”11、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在加里肋亚的加纳行的;他显示了自己的光荣,他的门徒们就信从了他。12、此后,他和他的母亲、兄弟及门徒下到葛法翁,在那里住了不多几天。(若:二1~12)
这一叙述以基督和门徒赴宴为线索,就赴宴的整个过程有始有终地进行了交代。出人意料的是,故事虽然以耶稣和门徒赴宴的过程作为叙事的架构,却并没有把笔墨集中在宴会上予以正面描写,只是在故事的一开始提到两次“婚宴”,然后,笔锋一转,以“酒”的有无作为矛盾的聚焦点,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进展,着力地描绘了“变水为酒”的奇迹。由此我们便可知道,婚宴并不是作者着笔的重点,而是“变水为酒”的奇迹。婚宴的叙写恰恰为“变水为酒”的奇迹铺陈了一个社会背景。
在加里肋亚的加纳有婚宴,耶稣在来到之前,圣母已经在那里,这表明圣母和耶稣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来赴宴。婚宴的场面一定是排场隆重,可不巧的是没有酒了,于是喜庆的气氛像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场面,顿时变得尴尬不支。一种紧张的气氛将读者带入兴趣之中,想要看个究竟。于是作者就以酒的有无作为线索,展开了那戏剧性的情节。
圣母作为热心肠,前来向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这样的诉说,让读者那紧张的而高悬的心颇有放松的希冀,似乎圣母的请求会赢得耶稣大能的垂听,然而不幸的是耶稣竟不顾情面地一口回绝,“女人,这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的时辰还没有到。”紧张的气氛不但没有松缓,反而使读者的心愈悬愈高、紧缩不放。这可说是矛盾的进级,犹如楼台越攀越高。
圣母就给仆役说:“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这一情节反映出圣母什么样的心情呢?是对耶稣还抱有一番“万一”的希望吗?圣母对仆役的这番叮咛能起到作用吗?难道耶稣真的这样无情,而圣母又真的这样不知趣地要纠缠下去吗?真是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解。
下文紧接着叙写六口石缸,并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它们的数量、质料、用途和容量。对数量、质料、用途和容量的描写不但对矛盾的解决毫无意义,反而使读者感到罗嗦和压抑。然而,既然石缸已经存在,就不能说没有解决矛盾的转机。于是,读者在不厌其烦的低沉中,等候着一线希望。
耶稣对仆役说:“你们把缸罐满水吧!”这难道就是耶稣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水”,“罐满水”?我们没有看错吧?这与“酒”又有何干?似乎耶稣像下到“水”里蒙汗药一样,把读者罐得迷迷糊糊,实在是莫名其妙。还有那几个仆役,是出于对耶稣的忠实顺服呢,还是稀里糊涂地来赶趟儿?竟然不假思索、二话没说地就把水倒进了缸中,直到缸口,水满欲溢。更有趣的是,耶稣竟然不慌不忙、神情自若地吩咐他们从缸中舀出来送给司席,好像这水比酒还美。矛盾发展到这里,已是层层迷雾,不见曙光。就在这节骨眼上,偏偏有一个司席登上舞台,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一个更加偏离矛盾解决的方向,在他身上究竟要发生什么?耶稣让仆人舀出来给他喝,又将意味着什么?他喝到水后会有什么反应呢?难道真的比酒还美吗?
司席尝完后,默不作声,直到叫来了新郎。这默不作声,让读者等待答案的心急得只想跳出来看看究竟,迫切万分。司席竟对新郎说“人人都先摆上好酒,当客人都喝够了,才摆上次等的;你却把好酒保留到现在。”这句话好似雨中惊雷,连雾带雨地把新郎数落的面红耳赤,呆若木鸡,困惑不已,尴尬难下,而在场的观众(门徒)则闪拨乌云般地揭开了谜团,顿时爆发出一片惊异和喜悦,信服了耶稣,为天主的光荣而喝彩。
耶稣的这一奇迹,犹如一场跌宕的戏剧,一波三折,矛盾重重,悬念层出,动人心弦。最后,以出人意料的结果,给婚宴带来了爆炸式的欢乐,突如其来,意味隽永,回荡古今。
此奇迹被若望称为“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神迹”一词含有“记号、标记”之意,是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或触摸得到的有形的事物。在记号或标记之后,往往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就是标记所象征的含义。比如:“握手”这个有形的记号,标记着友谊关系;“身体”这个有形记号,象征着人的“自我”。那么,若望将变水为酒的奇迹称作“神迹”,究竟用意何在呢?他显然想引领读者透过神迹的表层走向神迹的象征意义,即把人的目光引向基督的行动。
在若望福音中,当耶稣谈到自己的奇迹时,不以“奇迹”称之,却称之为“工程”(五17、36,九3、4,十37、38)。“天主的工程”就是天主的创造和拯救行为。耶稣称自己的作为是天主的工程,就是说天主的救赎计划借着这些工程在他身上实现了。他本身就是天主拯救的根源,一切恩宠都源于他。
既然若望的“神迹”一词有这样的用法,那么他写作的目的自然不在奇迹本身,也不在婚宴本身,而是在于借这些“标记”突显天主在基督身上的行动。门徒们看到耶稣的行动“显示了自己的光荣”,就“信从”了他。这“光荣”正是天主的行动所致。门徒们正是看到了耶稣身上的天主的行动,所以才信从了他。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显示默西亚的光荣”,彰显基督的行动,正是若望写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