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

Day15,今天是刮刮卡的第十五天:“找个伙伴一起保护环境。或许,您可以跟伙伴一起学习如何垃圾分类!”

2019年以前提到垃圾分类,大家多多少少会对日本的“变态”式的垃圾分类法有所耳闻。我觉得多数中国人对日本人还是有点民族情绪的,但是据旅游局统计,去年一年日本的中国游客是84万人次,据说买马桶盖等生活器具的也不在少数。有两个朋友居然不去雪乡看雪,每年飞去日本看雪,引起我的好奇。

“首先,经济成本并没有比雪乡高多少。其次,喜欢日本的干净整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井井有条。再者,欣赏那种精致、极致的生活状态。”

(冬季的日本青森 来自网络)

说起来,日本实行垃圾分类也没有太久的历史,据说是为了迎接1964年奥运会才开始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之前的日本也是垃圾满天飞的状态。其他国家也如美国也实行过垃圾分类,但是效果远不如日本。日本的成功大概得益于法律制约、道德约束和公民素质三者的相得益彰吧。

(垃圾分类 图片来自网络)

举个在日本留学的朋友提到的例子:在废纸垃圾那个区域,你可以看到像图书馆书架那样按类别分好类的旧书。如果一个电器类器材已经剪掉了电线,说明它是寿终正寝,没有使用价值了。如果电线类的装置还在,那证明是别人家更新换代淘汰的还有使用价值。在日本你是可以“捡垃圾”循环利用的。垃圾房有除臭装置、洗洁装置、甚至动植物的清洗装置,所以进去出来不会感受到什么异味。(当然,我没亲身体验过,没底气评价,不过可信度应该也是客观的。据说日本也会有“朝阳大妈”,朋友说一开始她没分类趁天黑没人,把垃圾丢了,结果第二天一开门发现原封不动回到自己门口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垃圾分类的极致做法,让我想到了日本的匠人精神。日本自古等级森严,与传统中国一样分为士、农、工、商这样的不同阶层。由于阶级固化,所谓的“匠人”亦是“职人”,他们是在做属于他们这个阶级应该负责的一个工种而已。他们热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它们做到高精尖,从小做到大,从优秀做到卓越,从专业做到一流。为人熟知的有“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茶道大师木村宗慎……除了这些顶级的“大匠人”,在日本民间的一些手工坊中也潜藏着日本的“人间国宝”。即便只是一家豆腐坊,每日起来做豆腐,老板都要带领员工虔诚祷告。正因为他们将做豆腐这件事看得如此神圣,所以他们的用心和一流的技术,人们在品尝豆腐的时候都能感受得到。

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高手在民间,我也非常欣赏我们民族的匠人,大到在故宫修文物的科技匠,小到街头捏泥人的手工匠。其实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专注,都会让人感动和钦佩。

——文章来自123工作室AMDG 公众号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