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遇见纳因城寡妇的事迹(路七11-15)。邀请青年默观主耶稣在这段福音中的若干举动和话语。首先,“耶稣看见痛苦和死亡”。
我们要由此反省自己的目光究竟是否专注,因为我们时常目睹许多事件,却从不亲身参与。
我是否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就管父母什么都要最好的;
因疫情在我们宅家的当下,青年人是否放下手机培养自己的自律、与家人谈话培养自己和家人的亲情、拿起圣经或教会的圣书,潜心学习和热心祈祷与主建立亲密关系。
还是说我们往往是拿起手机玩游戏、玩抖音及快手未有节制,因而忽略与家人的接触以及和主的相遇。
再者,青年人渴望自由有时包括我们的内心,存在着各种不现实的行为,诸如:身体、心灵、情绪和社交方面的自由。比方说:有些青年不顾自身安危,孤注一掷害人害己;有些青年宛如行尸走肉,今朝有酒今朝醉,失去希望,甚至试图轻生;而有的人苟且偷生,只求些许欢愉;也有的人在数字世界里自我陶醉,盲目拜金。
在生活中难免我们个人的挫败也会导致负面情绪,“梦想”暂时破灭会令人感到心死之感,但挫败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也能彰显出主的恩宠(参格后12:7-10),因为我们以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往往是个幻想和偶像。当偶像幻灭时,我们会伤心难过,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因我们可能会在情况下扣心自问。
诚然,我们不难看出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约束。在生活中很多的时候不是我们因为优秀而自律,而是我们自律而优秀,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邀请青年们反思自己在追求个人认为的自由所受的痛苦原因,并且谨记纳因城寡妇的儿子在耶稣的注视下复活了。
在这段福音章节中,耶稣动了怜悯的心,与丧子的寡妇感同身受亦可说同悲共苦。故此,邀请青年们在生活中培养的怜悯之心和慷慨奉献的精神青年人。不知青年们是否留意在每个救灾的场合,都能看到年轻志愿者的身影;那么,在教会中同样不乏青年人服务于不同的团体与礼仪服务。
耶稣对死者说:“青年人,我对你说:‘起来吧’!”福音并未提及这名纳因城青年的名字,而是邀请读者与他合而为一。同样耶稣是在对你、我,我们每个人,说:“起来吧!”。
最后,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培养自律。德行源于持之以恒的好的习惯,诚如国人所言“厚德载物”我们祈求主赐予青年人恩宠,让他们因有主的恩宠而内心丰盈,因为内心越丰盈,才能让生活越是素与简,方能愈显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