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雨天总是促使人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思绪,如果有人问我向什么群体传递信仰是不容易的,那么我想答说:是青年人。就像文章题目所表露的,这个问题,我曾经不知道问过,想过多少次;与几个聊的来的神父谈,与一些青年人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感到青年这个群体,本身的变动性与不可琢磨性是一份很真的现实。

如果一位80后的神父正负责一个教区,或者堂区的青年牧灵工作,那么他需要面对的就是90后,00后,10后的这些青年群体,而一般的主力而言对一个教区往往只能集中在上学阶段的青年,几乎那些提前进入社会,以及开始走在婚姻之路上的青年们——社青,成为了教会青年牧灵一个很大的缺口。

有时候,我在问自己:是否能够尽可能顾及到不同阶梯的青年群体呢?而那些在教区层面主力推进陪伴的青年群体,这些青年人透过相关的陪伴与学习过后,是否能够逐渐的深化所收获的信仰呢?无论这些青年在具体的活动,学习中收获到什么,这些收获是否能够具体的成为引导他们人生的一个路标呢?在实际的牧灵现状中,我们不得不坦诚一个现实:即使在一个教区主要精力推进陪伴的青年群体里,能够顾及到的人也是有限的。

那么,我想问:对于其它的那些青年人呢?他们的信仰如何?曾经与一位陪伴的修士陆续的谈话中,多次说到的一句话:“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这句话提出来,其实想说的是:青年工作就像教宗方济各对那些从事福传工作的人说到的一样“不要一上来就要别人入教或者改教,而是透过具体的陪伴,基督徒生活的见证来吸引人……”

无论我们身处在什么地域里,一个堂区青年团体,一个教区青年牧灵中心,还是说一个相关的营队活动里,或者透过新媒体的窗口来陪伴青年人;我们都无法做到强迫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青年人作出完全的改变。就如多次对遇到的青年人谈到的一个信念:自由,尊重,不勉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各自身处的境况里,提供一些信仰方面的平台,机会,而进一步与这些青年人相遇。

今天问一个异地的青年人多会开学,对方答到还有九天,心里呀,被对方笑着“老父亲”的赶脚,竟然有点孩子长大要出远门了,就连自己意识到,体验到当下的内心情感的时候,都有点“认不得”自己了。

我们需要与青年保持一种对话的互动,一份真诚的关系,分享,一份认真的对待,在乎他们。青年这个阶段需要被人聆听,需要有来自教会方面的陪伴,支持;可能我们没办法让所有的青年人都通过这一种途径来度过他们的青年期,但我相信:无论教会在这个青年阶段,能陪伴一个青年人多少,都是十分有益的。

最理想的一个状态就是:那些一开始不了解信仰的青年人,透过来自教会方面的各种陪伴过程里,不断的增进了对信仰的认识,从而慢慢有意识的主动的从自身去投身认知,体验信仰;在信仰的指导下,作出合适的人生阶段的选择:婚姻或者独身生活。在这个阶段之外,还有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就是那些有限的透过教会得到陪伴的青年人,是否能够逐渐转变成青年人中间的带领者、陪伴者:他们可以是成长为一个团体的带领组织者,也可以是逐渐成为一种青年人与教会牧者之间的纽带。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理想状态不是那么乐观的;只有很有限的转化率能够实现一个教区青年牧灵这块的日益增长。从另一个层面: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教会无法“占有”青年人,因为他们本身都是自由而独特的,教会与青年人同行。

面对当下特殊的国情,不止一次祈祷里感叹到:我们这一时代的人,真的不会是世界末日的一代,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在这块土地上认识信仰;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这一代的人,几十年,百年之后,那些后辈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我们呢?”或者几百年之后,是不是有一天教宗会在这块土地上,为哪位圣人列圣品呢?

这种急迫而真实的使命感,让你感到怦然心动,久久无法平复:“我们是在这个历史进程里的人,我们的一生对各自都是具有意义的,如若我们没有善用好天主的恩赐,该如何面对那位等着的我们呢?”不是要恐吓什么,而是感到我们真需要为生命本身的意义,在信仰内,寻找一份切实的答案。

我们都是教会这座建筑的泥瓦工,你也许擅长唱歌,那就为天主而唱吧!你也许会摄影,那就为天主而拍吧!也许交在你手里的是另一半的手,那就有的牵手下去吧!

如果你……,那么……就认真对待吧!至于一开始的那个疑问,我想未来还是会想到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去陪伴,去传递,不变的是懂得马蒂尼枢机的一句话:“并不是你对天主感兴趣,而是天主对你感兴趣……”,也并不是我对青年感兴趣,而是天主把这份对青年的感兴趣,就那么或多或少透过我对青年有兴趣。

那么,目之所及,步之所达,承认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赐,我们的手内空无一物,皆为领受。所有的真正美好都是领受的,而不是应该或者强夺。

YOUTH社区,一个致力于陪伴教会青年人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