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与父亲闲聊时,他问我:“你去罗马学习礼仪需要几年?”当我告诉他至少需要三年的时候,他很惊讶地说:“礼仪应该很简单吧?为什么需要那么长时间啊?你们都学习些什么呢?”我回答说:“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七件圣事、日课、礼仪年、礼仪神学、礼仪牧灵、礼仪人类学、礼仪灵修、礼仪本地化、弥撒经文、圣仪及其他的许多相关课程。”
其实,父亲对礼仪的印象代表了很多教友对礼仪的理解。很多人认为学习礼仪就是学习怎么样用标准的动作去做弥撒、行圣事。
很多教友得知我在学习礼仪的时候,问的问题大部分也都是关于仪式方面的,比如神父举行弥撒的正确手势,辅祭人员怎么使用香炉等类似的问题。然而,在我学习礼仪的这几年中,没有一门课程是讲礼仪中标准的动作和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关于历史和神学方面的。
很多教友对于礼仪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他们甚至认为弥撒、圣体降福、玫瑰经以及各种有“仪式”的祝福礼都是“礼仪”。其实不然。面对教友对礼仪的误解,本文的目的是简单介绍礼仪是什么,礼仪包含什么。
按照教会的规定,“礼仪”包括七件圣事、日课、礼仪年的庆祝(比如圣周礼仪、游行礼、濯足礼、圣周五的礼仪、圣周六的守夜礼);“圣仪”包括祝福礼(祝福人、食物、地方、物品)、教堂奉献礼、驱魔礼;“热心敬礼”包括念玫瑰经、拜苦路、朝圣、各式敬礼游行、敬礼圣人等。
礼仪、圣仪、热心敬礼的区别是什么?《天主教教理》1187条这样定义:“礼仪是整个基督──包括头和肢体──的工程。”“圣仪是教会所建立的神圣标记,其目的是使人准备接受圣事的效果,并圣化生命中不同的境况”(《天主教教理》1677条)。
礼仪与圣仪(如祝福礼、驱魔礼)的最大区别是:礼仪中庆祝的圣事是耶稣基督亲自建立的,而且礼仪是整个教会的公共敬礼;圣仪是教会编订的,为了让人准备接受圣事的效果。
礼仪与热心敬礼(拜苦路、念玫瑰经、游行等)的明显区别是:热心敬礼是个人的、主观的祈祷,而礼仪是整个教会的、公共的敬礼。这也是为什么热心敬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礼仪的形式绝不能随意更改。
礼仪对我们信仰生活的重要性在于:借着礼仪,尤其是弥撒圣祭,“我们的得救工程得以实现”(《礼仪宪章2》)。在我还是修士的时候,一位礼仪老师问我们:“弥撒中纪念耶稣基督死而复活和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有的回答说,前者是神圣的纪念,后者是世俗的纪念。其实,这二者的区别不是这么简单。
事实是,弥撒中的纪念不仅仅是纪念两千年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耶稣死而复活),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确确实实临在于此时此刻的弥撒庆祝中。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这怎么可能?两千年以前的事情,怎么可能临在于此时此刻呢?这就是圣事的奥迹!每一件圣事都在“纪念”和“庆祝”耶稣基督的逾越奥迹----死而复活。祂的逾越奥迹超越时间和空间,透过礼仪的行动,真真实实地临在于我们每一次的圣事庆祝当中。这是天主的奥迹,我们没有办法用理智去理解,因为它超越理智,我们必须靠着信德去相信耶稣基督两千年以前的同一个逾越奥迹临在于此时此刻的圣事庆祝当中。
如果我们问,耶稣基督为什么临在于弥撒圣祭当中?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礼仪宪章》告诉我们:“借着礼仪(七件圣事、礼仪年的庆祝、日课),我们的得救工程得以实现。”耶稣基督在两千年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是为了拯救人类,两千年以前的信徒们能够得益于耶稣的逾越奥迹,从而与耶稣基督同样死而复活,今天的我们,通过参与当下的礼仪庆祝,也同样能够得益于耶稣基督的同一个逾越奥迹。因为祂两千年前的逾越奥迹超越时空地临在于我们今天的礼仪庆祝当中。
这样,通过参与礼仪的庆祝,尤其是弥撒圣祭,我们切切实实是在参与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将来我们也能够与祂一起复活而获得救恩。换句话说,虽然我们生活在耶稣基督受难两千年以后的今天,但是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牺牲,透过临在于礼仪中,此时此刻仍然在继续拯救着今天的人类。
小 结
第一,我们不应该把“仪式”和“礼仪”混为一谈。凡是有仪式的祈祷,如圣体降福、圣体游行等称为“圣仪”;拜苦路、念玫瑰经等称为“热心敬礼”。“礼仪”虽然也是仪式的祈祷,但在教会里,“礼仪”特别指七件圣事(领洗、坚振、弥撒(圣体)、告解、病人傅油、圣秩、婚姻)的庆祝,礼仪年的庆祝和日课的颂读。礼仪是教会最重要的行为,所有其它的善工(包括圣仪、热心敬礼)都应该由礼仪延伸而来,并把信众引向礼仪。
第二,“礼仪”虽然由外在的一套仪式或礼节组成,但更重要的是,耶稣基督透过这些礼节临在于礼仪庆祝当中,实现救赎人灵的工程,这也是为什么教会把礼仪称作为“天主的工程”(opus dei)。透过“礼节”和“经文”,透过主礼神父或主教,天主在继续祂的救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