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教会是“基督的玄奥身体,是可见的而又是精神的团体……这不是两件不同的事物,而是一件复合的真象。”[2]所以,教会以“默观”与“服务”“同整个人类共同前进,并和世界共同体验着尘世的命运。”[3]而这神圣的使命,在《三钟经》中表现得尤为完美。
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着以教会的默观和服务使命分别来解读《三钟经》的“三”与“钟”,及其在这传统经文中完美的结合与体现。在此之前,笔者理应对《三钟经》及其发展史做一简述;在此之后,笔者以实践模式为出发点,对《三钟经》在时下,尤其在教会由乡村转型都市化的境遇中所遭受的冷遇和流失做一反省,并在最后,提出瞻望与期盼。
一
···································
第一节:何谓《三钟经》
三钟经,是教会古老经文中的一朵奇葩。拉丁文称为:Angelus,原意为“天使”,因为这经文(拉丁文)的第一句是:Angelus(Domini)意即:(主的)天使。按拉丁教会的习惯,一般是用经文的首一至三个字,来作经文的名称,如:天主经,原文是Pater Noster(我们的天父);圣母经是Ave Maria(万福玛利亚)。由于诵念三钟经是在早上六时、中午十二时及下午六时,教堂会鸣钟以提醒信友祈祷,故得其名为《三钟经》。
三钟经是默想耶稣基督降生成人奥迹的经文,它包括三节圣经:第一节“主的天使向玛利亚报告,她因圣神受孕。”取自路一26、27、34;第二节“我是主的婢女,请依照你的话,在我身上成就。”取自路一38;第三节“天主圣子降生成人,居住在我们中间。”取自若一14。这三节圣经,均以“启应式”,类似于日课的形式诵念,且每节后加念一篇圣母经,最后以祷文结束。该祷文本来是属于圣母的一个对经,就是“Alma Redemptoris(大哉!救主之母)”。
“救主之母”对经,现在可于夜祷后选用,全文是“大哉救主之母!你是天国之门,世海之星。求你扶助行将堕落的人。奋起前进。你接受加俾额尔天使的问候,超乎自然地生育了创造你的主宰,毕生保持着童贞,求你垂怜我们罪人。”[4]
三钟经就其结构而言,极其简单:天使报喜、圣母答复、圣言成人。这便是天主圣子降凡成人的三部曲。每当诵念三钟经时,便是把我们带回人类历史中那最为神圣的一刻。因为,“圣子降生成人完成了天主与人最密切的结合,耶稣基督是真天主亦真人,从此天主圣子用人的手工作,用人的脑思想,用人的心爱人。祂完成了巴斯卦奥迹,也就是把人性带入永远的神的光荣里。”[5]
所以,教宗保禄六世说:“三钟经虽则经过若干世纪,依然保持其不能改的价值,及无疵的清新……”[6]同时,又指出其真正的价值在于:“默观圣言降生奥迹,致候童贞女及要求她转求。”[7]而这再一次肯定了十年前(1964)教会在梵二《教会宪章》中对敬礼圣母的本质与基础的宣称:
玛利亚,因为她是天主的母亲,参与了基督的奥迹,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尊敬。从很古老的时代,荣福童贞已被尊以“天主之母”的荣衔,信友们在一切危难急需中,都呼求投奔她的护佑。[8]
目前,三钟经的中文标准版本有两个,一是文言文版,二是白话文版。在两岸四地不同的地区或团体,两个版本都有使用,因此,笔者在此对照列出:
文言文版白话文版领:主之天神报玛利亚,
答:乃因圣神受孕。
(圣母经)
领:主之婢女在兹,
答:希惟致成于我,如尔之言。
(圣母经)
领:且天主圣子降生为人,
答:居我人间。
(圣母经)
领:天主圣母,为我等祈。
答:以致我等幸承基利斯督所许之洪锡。
领:请众同祷:
众:恳祈吾主,以尔圣宠,赋于我等灵魂,俾我凡由天神之报,已知尔子耶稣降孕者:因其苦难、及其十字圣架,幸迨于复生之荣福。亦为是我等主基利斯督。阿们。
领:上主的天使向玛利亚报喜,
答:她因圣神受孕。
(圣母经)
领:我是上主的婢女,
答:请照祢的话,在我身上完成。
(圣母经)
领:天主圣子降生成人,
答:居住在我们中间。
(圣母经)
领:天主圣母,请为我们祈求。
答:使我们堪当承受基督的恩许。
领:请大家祈祷:
众:天主,恳求祢广施恩宠。我们藉天使的传报,得悉祢的圣子耶稣降生成人,求祢因祂的苦难和十字圣架,使我们获得复活的光荣。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文言文版圣母经
白话文版圣母经
万福玛利亚,满被圣宠者,主与尔偕焉,女中尔为赞美,尔胎子耶稣并为赞美。天主圣母玛利亚,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候。阿们。
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阿们。
二
·····································
第二节:《三钟经》的发展简史
有关《三钟经》(Angelus)的始源,并无详细确实的资料可供查证,教宗保禄六世1974年颁布的《敬礼圣母》宗座劝谕中也只是说“经过若干世纪”。今天普世通用的圆满格式,大概始于1612年。而现行的《三钟经》三段诗节,最早出现在1560年威尼斯印制的意语要理中。在1576年的一份以英语翻译的手抄本中,也有下列的指示:早上要纪念主的复活,中午纪念主的苦难,黄昏纪念主的降生;因为这些时辰,正是奥迹实际发生的时间。不过,类似的祈祷形式的开始,则要追溯到十三世纪。最先发展的是晚间的《三钟经》,然后是早上的《三钟经》,最后引进的才是中午的《三钟经》[9]。
01
晚间的《三钟经》
有人相信,这项敬礼最早开始于德国,因在那个时代的一些铜钟上印有“Ave Maria- Rex gloriae Christe, veni cum pace(万福玛利亚——基督,光荣的君王,请带你的和平降来!)”或“Maria vocar- O Rex gloriae, veni cum pace(我的名是玛利亚——光荣的君王,请带你的和平降来!)”的字样。但确实的证据,则来自方济会的记录。
在1219年,圣方济怀着殉道的热诚前往圣地朝圣,时值十字军与回教徒正在这里开战。圣方济深受回教徒每天数次放下工作祈祷的热诚感动,愿意把这种虔诚的习惯引进教会。他在《致人民首长书》中说:“每天黄昏,由一位传信者或以其它信号发出通告,使全民众都将赞美及感谢,归于全能的主,天主。”[10]
1263年,圣波纳文都(Bonaventure)在全会代表大会上决定了:“方济会会士要鼓励教友们每一天在夜祷的钟声响起时,多次问候圣母玛利亚。”1269年的全会代表大会上圣波纳文都又重复了这个方案。1295年在帕多夫(Padov)的方济会会省代表大会上有更详细的决定:“每天晚上三次敲钟为恭敬荣福贞女,修士们都要跪下念三次‘万福玛利亚,妳充满圣宠’。”[11]
其后,1307年在匈牙利的一个主教会议上规定每晚念三次“万福玛利亚”时要“轻轻”敲钟,而且为这样做的教友颁发大赦。1308年在西班牙的主教会议上规定说:Angelus的钟声该是在夜祷后,“三次,每次数下”。
终于,1318年,教宗额我略廿二世正式批准这项敬礼,1327年他写信给他的副主教,吩咐罗马各区圣堂每晚都要敲钟,而教友听到钟声诵念“天神问候圣母的经文”[12]。
02
清晨的《三钟经》
同一世纪,在早晨诵念此经文的习惯也已经开始。这大概源自隐修院的传统。他们在第一时辰祈祷时,敲钟诵念“tres orationes(三段祈祷文)”。一位从1285年至1288年在蒙特卡西诺(Monte cassino)任院长的多玛斯曾在修院章程里写下:“每晚及早晨要敲Ave Maria钟。”
意大利帕尔玛(Parma)城的纪录,当时是在1318年,那原是城本身的钟响,但该城的主教劝勉百姓,在听到钟声时,要为和平的意向,诵念《天主经》及《圣母经》各三遍。故此,这钟声被称为“和平钟声”。
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帕维亚(Pavia)的记载,从1330年开始,除了每天晚上问候圣母,照很多地方的做法,在早晨、黎明后,也念经问候圣母。
至第十四世纪时,这种习惯,很快就在全欧洲盛行。
03
中午的《三钟经》
教堂在中午敲钟的习惯,十三、十四世纪都有记载,但意义不同。比如:法王路易十一曾于1275年下令,要在中午鸣钟,即“和平钟声”,为和平及战胜突厥人(Turks)而祈祷;而十四及十五世纪的德国主教会议文件中提到:中午钟声,是与纪念耶稣基督的苦难相连。中午钟声分别于1386年在布拉格及1423年在德国的美因茨(Mainz),首次被记录下来。起初只限于星期五,后来才发展成每一天都举行。
直到第十五世纪时,教宗加理多三世,于1456年规定每天中午打三次钟,并念三次圣母经,其主要目的是为祈求十字军的成功。其后,在各式的热心祈祷书中,已出现和我们今天所用的《三钟经》非常接近的经文,只是缺少了最后的祷文。在中午敲钟时,信友可以用它,来替代对主死亡的纪念。
1535年,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嘱咐西班牙的会士说:“每天三次要照罗马教会的做法念Angelus。”
1561年,教宗庇护五世将《三钟经》定型,并放在了教会的礼仪书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