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长纪》

导 读

一 成书过程

旧约的民长是以民进入福地后,继若苏厄领导以色列人的领袖。他们的故事记载在《民长纪》里。该书是旧约历史书中的第二部,叙述了从若苏厄去世到以色列君主制出现之间约170年的历史(约公元前1200-1030年)。如同大部分圣经书卷,《民长纪》也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其素材来源于某些族群和家族的口传故事。在一代代流传的过程中,不免有添油加醋的可能,不过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出现了有关这些故事的零碎整理,如第五章「德波辣的凯旋歌」;到了北国时代,有人把关于厄胡、巴辣克、基德红和阿彼默肋客的故事汇编了起来;在南国希则克雅为王时期(公元前716-687),有不少书籍整理的工作完成(参箴廿五 1),包括对上述民长资料的补充,即敖特尼耳、依弗大和三松的故事。

当《申命纪》在约史雅王时代被重新颁布之后(公元前622年),又有编者按照《申命纪》的神学思想重新编排了有关民长的资料,此思想总括在二章11至三章6节。《民长纪》的最后部分,十七至廿一章,是充军后补上去的。

二 历史背景

若苏厄去世后,以色列各支派失去了强有力的统一领袖,他们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各自为政。有学者认为,当时的以色列各支派是「邻邦联盟」,即由十二个族群围绕着一个宗教中心,组成一个联盟,由一个议会来维护共同的利益。但也有其他学者不以为然。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以色列各支派有共同的几个宗教中心,如舍根、史罗、贝特耳、基耳加耳和米兹帕。在大节日上,人们一起到这些地方庆祝,偶尔也会共同发动军事行动。然而,他们却没有组织紧密的政治联盟,而《民长纪》中记载的故事,大多都发生在个别区域里。

民长时代的以色列人不再如同若苏厄时代那样去主动攻打其他民族,而是一方面尽量选择占据无人居住的山地,避免与其它民族或部落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也尽量在村庄里与客纳罕人接触。这样的接触也在各方面影响了他们,尤其是宗教方面。尽管如此,有关土地的争夺仍旧在所难免,正如我们在《民长纪》中所看到的那样。当时居住在以色列周围的有厄东人、摩阿布人、阿孟人、阿兰人、米德杨人、培肋舍特人等族群。

当以色列人与这些族群发生冲突,或者被后者侵扰时,天主就兴起一些神恩性的领袖来保护和拯救他们。这些领袖被称作「民长」(新教翻译为「士师」),希伯来文(shofetim)有「判官」和「拯救者」的意思。他们共十二个,与以色列十二支派相对应。如果再加上女英雄德波辣和撒慕尔,是十四个。

其中,小民长有:沙默加尔(民三 31)、托拉(民十 3~5)、雅依尔(民十 3~5)、依贝赞(民十二 8~10)、厄隆(民十二 11~12)、阿贝冬(民十二 13~15);大民长有:敖特尼耳(民三 7~11)、厄胡得(民三 12~30)、德波辣(民四 1~五 31)、巴辣克(民四 6~10,五 1~12)、基德红(民六 1~九 57)、依弗大(民十 6~十二 7)、三松(民十三 1~十六 31)、撒慕尔(撒上一~七)。

三 文本结构

《民长纪》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一 1~三 6)、主体(三 7~十六 31)和附录(十七~廿一)。

01绪 论

以色列人占领客纳罕地(一1~二5)

有关民长时代的整体反思(二6~三6)

02主体:民长史

敖特尼耳(三7~11)

厄胡得(三12~30)

沙默加尔(三31)

德波辣和巴辣克(四~五)

基德红和阿彼默肋客(六~九)

托拉(十3~5)

依弗大(十6~十二7)

雅依尔(十3~5)

依贝赞(十二8~10)

厄隆(十二11~12)

阿贝冬(十二13~15)

三松(十三1~十六31)

03附 录

丹族的迁移与米加神庙的建立(十七~十八)

基贝亚的恶行与本雅明支派几乎被灭绝的命运(十九~廿一)

四 神学思想

我们提到,《民长纪》最后是由申命纪学派的学者完成编辑工作的,这些学者的目的并非纯粹是为整理历史资料,而是要借以表达其宗教信仰或神学思想。民二章6节至三章6节就是对此神学思想的概述。简单地说,就是:以色列人因事奉其它神祇,背弃了上主,上主遂把他们交于异族,受其侵扰迫害;之后,以色列人悔改,呼求上主,上主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民长来施救;最后,他们会因此得胜而享受一段时间的平安。但时隔不久,又要开始循环这个过程。

在申命纪学者如此的思想中,我们可发现一位「嫉妒」的、愿意让人忠于其爱情的天主;他对其子民的忠诚之爱,不会因为后者的背叛而改变,也不会长久弃之不顾,反会亲自为他们派遣民长来施救;以色列人多少次背叛,天主就多少次宽恕和援助。

更让人感慨的是,即使是这些天主所拣选的民长不全都是全心信赖和忠于天主之人,他们亦如同其他以色列子民一样,有自身的缺陷、弱点,甚至也会背叛天主,但天主并不因为他们如此就舍弃他们、不用他们。事实上,在这些不成全的人身上,天主爱的强力与忠贞更加突显了出来。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