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之妙》中:“若瑟:主的守护者”
玛利亚在福音中留下的话,只有寥寥几句,在她身边的若瑟就更沉默寡言,福音没有记载他的只言片语。在耶稣的婴孩及童年时代,他常默默地、亲切地守护着玛利亚和耶稣。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他绝不是一个可被忽略的角色,而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有他的独特位置。
若瑟在教会中,备受尊崇,远在教会初期,教父们便对这位谦虚静默的耶稣慈父、圣母净配敬仰万分。对若瑟的敬礼亦流传甚广,世界各地的教友们都虔诚地恭敬他,对他有一份自然的信赖及依托,一份家庭式的亲切。他被奉为教会的主保,正因他曾细心照顾,保护过耶稣,也会无微不至地护佑耶稣的奥体——教会。他是圣家的家长,也是教会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帮助教会内各兄弟姐妹友爱团结,和谐融洽。在耶稣开始传教时,若瑟应已逝世,因为福音再没有提及他。他应在纳匝肋平安地走完他的人生路程,离世时有耶稣和玛利亚相伴,是一个独有的特宠。所以,他被奉为临终主保,陪伴人从此世踏入天乡。他谦虚听命,是个“义人”(玛1:19),灵性生活深厚,圣德非凡;故此,他也被尊为内修生活的楷模。他用劳力来养活家庭,我们知道他的职业是个木匠(玛13:55),他圣化了工作,使之成为发展人的潜能,养育家庭,贡献生命及建设天国的机会,教会奉他为劳工主保。总之,在教会的圣人群中,除了圣母玛利亚以外,没有一个比他“头衔”多,职位多。
福音虽没有记载他的说话及有关他的个别事迹,但对他的身份、为人、操守、圣德,透露的也不算少。他是达味的后裔(路2:4;玛1:16-20),所以当罗马大帝要全民普查,要求帝国属土所有公民到本乡本城去登记时,若瑟要同玛利亚到白冷,达味诞生之城,去尽公民本分。
福音十分强调他与玛利亚的关系,玛利亚被许配给他为妻(玛1:18),他多次被称为玛利亚的丈夫(玛1:16,19;路2:5)。他和玛利亚两人都谦逊、纯朴、清贫、淡泊,在天主面前委顺真诚。两人都有类似的信仰经验:天主突然介入他们平淡的生活中,让我们知道祂在他们身上有一套独特的计划,邀请他们合作。若瑟和玛利亚都曾接受天使的报告,若瑟更有三次之多,都是在梦中:第一次天使告诉他不要害怕接受玛利亚为妻,因她的怀孕是天主的化工(玛1:20-23);第二次天使叫他带着玛利亚及婴孩离开白冷,往埃及避难,因为黑落德要杀害婴孩(玛2:13);第三次则是黑落德死后,天使告诉他可以回家(玛2:20)。在接受天使的报告时,玛利亚和若瑟的实时反映都是惊慌失措。天人相遇往往是这样,使人震撼,使人受宠若惊,两人的害怕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他们要接受的是一个不能想象的奥迹,一个他们觉得自己远远不配的使命,一个世人不能奢望的喜讯——天主要透过他们的合作降生成人。经天使的解释后,玛利亚和若瑟,两人都听命接受,委顺地承行主旨,两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天主的奇妙救恩工程,两人互相扶持,深深地默契。若瑟也如玛利亚一样,将一切默存于心,反复思量(路2:19)。当玛利亚看着胎中的婴儿慢慢成长时,若瑟也静静地在她身旁守候、期待。后来,他们两人同往白冷,同甘共苦,一同焦虑地找地方,一同兴奋感动地看着婴孩出生。当牧童们前往朝拜时,“找到玛利亚和若瑟并那躺在马槽中的婴儿”(路2:16),三人联在一起,合成一家。以后的事迹:耶稣在圣殿中受割损,取名字,逃亡埃及,返回纳匝肋,直至耶稣十二岁往耶路撒冷在圣殿中与经师们讨论,所有片段中若瑟都陪伴在玛利亚身边,共同进退,共同履行照顾耶稣的使命。
若瑟是耶稣的好父亲,他尽好为父的职责:养育、教导、栽培、爱护,无微不至。福音经常称若瑟为耶稣的父亲(路2:27,41,48),虽然读者都知道他不是真正的生父。耶稣在纳匝肋成长时,就如同一般青少年一样,受教于父母,“属他们管辖”(路4:22;玛13:55)。路加这样描写耶稣在纳匝肋隐居期的结束及公开传教的开始:“耶稣开始传教的时候,大约三十岁,人都以他为若瑟的儿子”(路:3:23)。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般看到的若瑟画像,都是一手抱着小耶稣或拉着孩童耶稣,一手拿着一直开了花的棍杖。开花的棍杖可能是来自教会初期的伪经传统。第二世纪写成的一本名为《雅各伯福音》的伪经中有如此记载:当玛利亚十二岁时,为能在主前清楚辨别谁能有幸娶她为妻,司祭匝加利亚邀请所有达味后裔适婚的男子来到耶路撒冷圣殿,每人带来一直棍杖,放在祭坛上。司祭祈祷后所有棍杖都原封不动,只有若瑟的棍杖神奇地开了花,司祭就认定两人的姻缘是天作之合。这是一个毫无历史根据的传统,但是若瑟的棍杖与梅瑟五书中的一段记载有一些意义上的关联。《户籍纪》有这样一段:当天主要从以色列民众中拣选一位司祭时,他这样吩咐梅瑟说:“你吩咐以色列子民,叫他们每一家族拿一根棍杖,就是每一个领袖为自己家族拿一根,共十二根棍杖,把各人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棍杖上;但在肋未的棍杖上,要写亚郎的名字,因为为肋未的族长亦应有一根棍杖。你将这些棍杖放在会幕内,放在约证前,即在我与你常相会的地方。谁的棍杖开花,谁就是我所拣选的人;这样,我就平息了以色列子民在我面前抱怨你们的怨言。"梅瑟于是告诉了以色列子民;他们所有的领袖都交给了他一根棍杖;每一家族中,每个领袖一根,共十二根棍杖;在他们的棍杖中,也有亚郎的棍杖。梅瑟就将棍杖放在约幕内,放在上主面前。次日,梅瑟进入约幕内看,肋未家族的亚郎的棍杖发了芽;不但发了芽,而且开了花,结了成熟的杏。梅瑟就由上主面前取出所有的棍杖,给所有以色列子民观看;以后各人取回了自己的棍杖”(户17:17-24)。
当时,司祭的重要职务是守护会幕守护约柜,为以色列这是最神圣的地方,会幕内的约柜保存着天主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订盟约的两块石板,所以约柜代表着天主的临在,天主寓居人间,与人同住同行。若瑟要守护的是一个更大的宝藏,不是一些神圣的东西,或一个神圣的地方,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还有,亚郎的棍杖上开的是杏花,杏花在犹太传统中有其特别意义。因杏树是在春天最早开花的,所以杏花也被称为警醒之花,因它惊醒守候,春天一到,是它最早察觉,最早报春。在《耶肋米亚先知书》中有这样的一个异象:上主的话传给先知说:“耶肋米亚!你看见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根杏树枝。”上主对我说:“你看的对,因为我要警醒,看我的话怎样实现”(耶1:11-12)。若不明白杏树、杏花的意义,是很难了解异象的含义的。杏树,即警醒之树,它的希伯来文(saqed)与警醒这动词(saqad)的发音也极相似。所以,若瑟手中开杏花的棍杖代表着若瑟惊醒细心地守护耶稣。不过,今天一般的若瑟像棍杖上的花已变成了百合或其它不知名的花朵,已失去了这层深厚的意义。
无论如何,视若瑟为警醒的护守者是十分贴切的,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89年写了一封名为“救世者的守护者”(Redemptoris custos)的宗座劝谕,介绍若瑟在天主救恩计划及在教会中的使命,其中教宗强调天主把自己的最大宝藏——耶稣及玛利亚,交付给若瑟,也把祂对人的爱,祂的救恩奥迹,让若瑟来守护。今天,他仍默默地守护教会,守护每一位基督徒。
《遇之妙:福音中与耶稣相遇的人物》,高夏芳 著,河北信德社,2014年12月,41-46页。(weixin:yasongwenta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