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复活节似乎同往年一样,在紧张与忙碌的氛围中度过了。但默想耶稣复活的奥迹,对度奉献生活者而言,是不容疏忽的课题。故此,切愿度奉献生活者,借着圣神的引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深入地生活在这伟大的奥迹之内。“
他复活了”(玛28:6),这一记述是整个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不言而喻,我们每一位都应该牢记:基督徒满怀喜乐的生活是以获得这一“喜讯”作为起点的;基督徒的勇气和信心是被这一“喜讯”开启的;基督徒的福传热火也是被这一“喜讯”点燃的。
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不应该把耶稣复活的奥迹仅仅视为一次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应该在逾越奥迹的光照之下来度基督徒的生活,更应该将其视为每日信仰生活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我想通过个人、个人与他人以及团体三个层面,来简述复活奥迹对于度奉献生活者的意义。
图片

(一)

复活奥迹是度奉献生活者
每日生活的基石

从个人层面而言,复活奥迹是度奉献生活者每日生活的基石。
不可否认,人的神修生活需要一个根基,一个出发点。教会走过了两千年的岁月,确切无疑地印证了基督复活这一伟大奥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如果我们在每日的生活中,依然在思想或情感上摇摆不定或模糊不清,一方面当然是由于我们人性的软弱所致,但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我们对于这复活奥迹始终缺乏一份最纯真的确信。
如果度奉献生活者能够在每日的日常生活中,以基督复活这一喜讯为幸福,从基督复活这一喜讯中获得安慰,并以基督复活所散发出的光芒来照亮内心,我们的内心必然会因着这逾越奥迹而获得一种无以言表的满足感。而这一真理也必然会重新塑造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基督复活了”,这是一个确定无疑而完全显明的历史真理。可以肯定地说,至今存在的教会就是这一真理的明证。度奉献生活者的生活状态,更应该是基督复活这一真理的外在彰显。
对此,我们可以默想一下保禄宗徒的信仰历程,其转变就是基督复活最有力的证据。
保禄宗徒曾说:“我们既然传报了基督已由死者中复活了,怎么你们中还有人说: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呢?假如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么,我们的宣讲便是空的,你们的信仰也是空的。此外,如果死人真不复活,我们还被视为天主的假证人,因为我们相反天主作证,说天主使基督复活了,其实并没有使他复活,因为如果死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如果基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仰便是假的,你们还是在罪恶中。那么,那些在基督内死了的人,就丧亡了。如果我们只在今生寄望于基督,我们就是众人中最可怜的了”(格前15:12-19)。
可见,保禄宗徒之所以如此宣讲并确信,正是源于他的信仰经验,从一个迫害教会者,转变为一个宣讲基督复活的人。保禄思想上的改变,正是基于他对基督复活这一真理的完全信服。正如思高圣经注释中所提到的,保禄很担心格林多人否认耶稣复活的道理,因为对基督的信仰全部系于该道理,若没有这端道理作为根基,全部基督的道理都要瓦解。
当然,不能只是承认基督的死亡和复活,而要明确这一事件与众人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信友的复活完全依赖于基督的复活,而且基督的复活是为了信仰他的人的复活和生命。
正如耶稣本人在复活拉匝禄时对玛尔大所言:“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若11:25)。毫无疑问,基督的复活是死人复活的因由,没有基督的复活作为坚固的基础,基督徒的希望就是空的,命运是可怜的,度奉献生活者则更是悲哀而悲惨的。
图片
保禄个人的信仰历程告诉我们,他的信仰生活是从确信“基督复活”这一奥迹出发的。所以他能够如此表达其内在的生命状态:“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2:20)。
这更加证明了保禄的生命被基督复活这一真理所照耀,并因基督复活这一光明所指引。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6年的复活节文告中指出,保禄被彻底改变了,他还存在,同时他也不复存在了,即是说,我,但不再是我。我的这个自我已经被拿掉了,换上了一个新的更大的主体。这样,接受洗礼的我们,我的这个我又重新存在,但已经改头换面,已经接受了一个光照和启发,借此进入另一个人里面,从而获得新的存在空间和生命状态。
因此,度奉献生活者应该在每日的生活中效仿保禄,不要被人性对物质的欲望和贪求所左右,而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把彰显“耶稣复活”这一奥迹视为唯一的渴望或诉求;不要被人性的混乱情感或者不合宜的感情所困扰和束缚,而要在生活中以彰显“耶稣复活”这一奥迹的生命状态所培育出来的情感来与众人相处。
对此,保禄说:“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人,为赢得那软弱的人;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了是总要救些人”(格前9:22)。面对患病者,生活在痛苦中的人,特别是那些因疫情而生活拮据的人,度献身生活者更应该唤醒他们的希望。但首先要做到的是因“基督的复活”这一生活信念而成为怀有希望的人,从而才能唤醒近人的希望。
今年3月25日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表《奉献生活》宗座劝谕25周年,宗座奉献生活及使徒团体部长阿维斯枢机致函度奉献生活的男女修会会士指出:美善是天主的特征之一,所以度奉献生活者要以喜悦的服务态度来见证基督的美善。在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世界危机中,美善之路应该是走向真理或是使之可信,并具有吸引力的唯一途径。
那么,我也想以慈悲二字来仿效部长枢机的表达,慈悲也必然是天主的特征之一,度奉献生活者应该活出基督的慈悲,与此同时,度奉献生活者应该成为天主的慈悲之所。无论是美善,亦或是慈悲,这样表现出来的生活状态才会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
复活奥迹是度奉献生活者
彼此之间建立手足之情的
保障和希望

从个人与他人关系层面而言,复活奥迹是度奉献生活者彼此之间建立手足之情的保障和希望。
基督复活了,生活在我们中间,生活在教会内,并积极地在教会内工作。因为这是他与自己的门徒们所许下的不离不弃且永不分离的诺言:“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可以说,耶稣召叫了他所愿意召叫的人并组建了一个团体,且以团体性的方式来延续他在世时的使命。那么,度奉献生活者的手足之情,便可成为基督复活的最有效证据之一。
我们要清楚明白一点,基督复活的奥迹是与其自愿牺牲和服从至死(背负十字架)为前提的。任劳任怨地服务,无怨无悔地奉献,心甘情愿地牺牲是度奉献生活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展现出来的爱的行为。
我们要意识到:基督生活在你我中间,你我之间潜在着富有朝气且富有生命力的基督。度奉献生活者若被基督复活的真理所照耀,信德便是其生命。更确切地说,其信德便是度献身生活者在教会内,因着与基督相通而获得的圆满生命(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1955年复活节讲道)。
对此,若望这样表达说:“我们将所见所闻的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原来我们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稣基督相通的。我们给你们写这些事,是为叫我们的喜乐得以圆满”(若一1)。这里所说的“相通”是指分享宗徒在基督内首先所领受的永远的生命。
宗徒们再因基督在永远的生命上与父相通,因为父是生命之源;更进一步地说,“相通”就是分沾天主的生命,这生命使信友与天主结合,因而信友也彼此结合。因此,建立亲密的手足之情是信仰天主子耶稣基督的人的本有内涵(参阅思髙圣经注释)。
图片
度奉献生活者该寻求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将这生命,即“永远的生命”,传报给人,使人能够分沾这永远的生命,而不是将自己桎梏于人性的限度之内,亦不是堆砌人性的负面情绪于自身或发泄于他人身上。
《创世纪》记载加音因为嫉妒而杀害亚伯尔(4:3-9),我个人把这段经文作为情绪化管理的警示。威士德曼在其《创世纪》一书中解释道,被天主接纳或拒绝的经验,与受祝福和不受祝福,成功和失败相类似(61-62页)。加音的嫉妒,是因为他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我认为,嫉妒本身或所谓的负面情绪并没有什么,它只是一个正常的人性反应,但不该忽略度奉献生活者该有的自我认同感。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可能没有得到我们渴求的,没有获得我们所期望的,但要学会对自己同道的功成名就而欣慰,应该对自己同道的福传热情给与认同。如果由于同道的这些成功和热火,内心出现愤怒或垂头丧气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克服它并战胜它,正如圣经所言“罪恶就伏在你门前,企图对付你,但你要制服它”。
显而易见,天主警告加音,不是因为嫉妒本身,而是加音接下来的企图。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自己做得好,行为妥当,自然可以昂首挺胸,即使没有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美。如果度奉献生活者生活在复活奥迹之内,必然会摆脱罪恶的牵制和束缚。因为活在复活奥迹之内的人,心胸必然是宽宏大量的,其爱是无限的,正如保禄所言:“你们在我们心内并不窄狭,而是你们的心肠窄狭”(格后6:12)。
总之,度奉献生活者彼此之间应该建立手足之情,而不要让加音的悲剧在日常生活中重演。尽管每个人都有其人性的限度,但依撒依亚先知的话是确实的,“那形成你的上主这样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依43:1)。
我们是属于天主的人,这种归属让我们更加怀有信心,因为“若是天主偕同我们,谁能反对我们呢?”(罗8:31),对自己,我们应该如此评价:“属于天主,全属于他”。试问,能够如此评价自己的人,还会在乎其他人的侮辱或轻视么?
生命因着被天主所爱而来,度奉献生活也必定是被天主所爱而召选,因着这份爱的召叫而情同手足。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的复活节文告中强调,爱击败了仇恨,生命战胜了死亡,光明驱散了黑暗,谁在内心中有天主的力量、爱和正义,则不会使用暴力,而是以真理、美善和爱的力量来说话和行动。

(三)
复活奥迹是度奉献生活者
团体生活喜乐的源泉

从团体层面而言,复活奥迹是度奉献生活者团体生活喜乐的源泉。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奉献生活》劝谕中提到,献身生活是教会共融的标记,团体生活也是教会自始至终所注重的生活模式。
宗徒大事录记载:“他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掰饼,祈祷。因为宗徒显了很多奇迹异事,每人都怀着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齐集一处,一切所有皆归公用……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掰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他们常赞颂天主,也获得了全民众的爱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会众”(2:42-47)。
这是经验过基督复活后初期信徒的生命状态,他们度着一种圣善、喜乐且具有吸引力的生活。昔日这幅让人倍感欣慰的图景,在今日的团体或教会中变得有些许暗淡。毫无疑问,充满喜乐的团体生活,才会有吸引力,但前提是需要领悟到复活奥迹所带来的真正内涵,即永远的生命。若缺少对永生的关注,必会陷入狭隘的人性欲望之中。
图片
劝谕中也提到,团体生活中分享天主圣三的共融,能够改变人彼此的关系,并能创造一种新的团结。对此,借用奉献生活及使徒团体部部长枢机的话可以解读为,天主圣三的共融引领度奉献生活者走向“团体的圣洁”。也就是说,不是作完满的独身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分享和奉献出慈悲与同情。
在团体生活中,独善其身不应该是目的或终点,而是要唤醒一种兼善团体的意识。
教宗方济各在2019年3月19日签署的《团体生活》手谕中指出,“团体生活是修会生活的一个基本因素”,而修会会长有责任督促会士们遵守修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就是为了保护在团体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公益。与此同时,也唤起守护一种团体生活的意识。虽然是一种法律性的要求,但团体若以初期信徒的生活为楷模,必能活出圣咏所表达的心境:“看,兄弟们同居共处,多么快乐,多么幸福!”(133:1)。
教宗保禄六世在《论基督徒的喜乐》劝谕中提到,只要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光明,就能体验到一些天主的喜乐。可见,当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欣赏一朵美丽的花朵,阅读一首诗词,倾听鸟儿的歌唱或音乐,仰望星空的时候;或者体会到被宽恕,被爱,被接纳,以及获得复活的喜讯,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是我们内在的光明。就经验来看,一般属灵的喜乐,也以本性的喜乐为基础。
耶稣复活了,他与我们同在。即存在于团体中,他会使团体恢复活力,重获力量,并且能让团体重燃希望。
福音记载,耶稣复活后先是显现给玛达肋纳等人,后又显现给十位门徒,“门徒见了主,便欢喜起来”(参见若20:19-20)。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这种团体性的喜乐,最能激发一种力量。这种喜乐恰是耶稣早已经给他们预言过的:“如今,你们固然感到忧愁,但我要再见到你们,那时,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夺取”(若16:22)。
耶稣复活的喜乐是团体生活的至宝,是团体生活的遗产,是耶稣所许诺言的实现。无论是瞻仰耶稣本人,还是瞻仰他的创伤,都会让团体重新找到一种安慰和神乐。
教宗方济各在2019年的复活节文告中说:“基督的复活是崭新生命的开始,因为真正的更新总是从内心和良知开始”。可见,团体生活需要不断地从基督复活这一讯息当中汲取活水。需要有人能够展现天主父亲的面容,以及教会母亲的面容;也要有人耗尽一生为使别人能有生命和希望(参阅《奉献生活劝谕》105号)。
在团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需要共同分担责任,推动彼此包容,承担彼此的困难、软弱和问题。在团体中,不要孤立自己和别人,同时也不要厌倦彼此地寻求宽恕和谅解,让基督的逾越奥迹成为一种指引,从爱走向死亡,在从死亡走向生命并走向爱。

结语

希望通过上述三点的内容:与自己,与他人,与团体的关系,使我们能够重新去定位自己,并能够重塑自己内心的状态。不必强求自己改变所有的人性缺点,只希望我们能唤醒自己略显无奈、麻木和冷漠的心灵,而去跟随主的善志和善愿。
“不要害怕!你们去,报告我的兄弟,叫他们往加里肋亚去,他们要在那里看见我”(玛28:10),回到加里肋亚,这个梦(选择一种跟随基督的生活方式,是服务、是奉献、是……)开始的地方。所以,生活中不管经历了什么,都要学会交托,因为“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就是那些按照他的旨意而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8:28)。
基督为众人死而复活,我们通过他,知道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才能活出圆满的生命。他是我的希望和力量,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他是我们所在团体的真正希望,而在生活中为这希望作证就是我们的使命。
最后,我们也祈求仁慈的圣母玛利亚,因为她是“吾乐之缘”:我们基督徒喜乐的原因,且集所有的喜乐于一身,她是“神乐满溢”的母亲(保禄六世《基督徒的喜乐》劝谕),我们应效法她,并将我们的一切忧虑托付给她,且不断地怀着像她那样的心情来感恩赞美天主说:“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灵欢悦于我的救主天主”。

图片

点赞(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