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教宗方济各于2021年7月16日颁布《传统守护者》(Traditionis custodes)手谕以来,一些自认守护传统的信友,包括个别牧者,开始表达反对之声,以致激发了国内某些信友反教宗方济各的情愫,引起不明就里者的迷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个结果恰恰与教宗手谕的目的——寻求合一——相反。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澄清教宗手谕的意旨,指出反对者的问题。

图片
《传统的守护者》的目的与动机
图片

教宗方济各开宗明义地说明,该手谕的目的是为“促进教会的和谐与合一”。为突显这个目的,手谕的第一句话就特别提到与教宗共融的主教们是地方教会“合一的有形原则与基础”。这也为之后授予主教决定允许旧礼与否的权限埋下了伏笔。

既然是为促进合一,那就说明有分裂的隐患与迹象。此隐患与迹象来自某些遵循旧礼的牧者与信友。所谓“旧礼”指的是按照1962年教宗若望廿三修订的弥撒礼规举行的弥撒,通俗地讲就是背对教友的拉丁弥撒。我们知道,梵二进行了礼仪改革,现在的弥撒仪式是由教宗保禄六于1970年颁布的《罗马弥撒经书》(2003年又进行了修订,但仍以1970年的版本为蓝本)确定的。

梵二礼仪改革的重心在于什么?曾经作为梵二会议专家的拉辛格枢机,后来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其名著《礼仪之精神》的序言里这样说:“在当时(梵二前),礼仪就好像一支冰激凌,尽管保存得完整无缺,却是被一层层的外壳包起来的。在弥撒中,其形式是由司铎举行的……这种司铎自己的私人性祈祷为参与感恩祭的信友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隐晦的。透过礼仪运动,特别是梵二大公会议,这支冰激凌被剥开了。”

《礼仪宪章》说:“在礼仪中,天主向祂的子民讲话,基督仍在宣布福音,而民众则以歌唱、祈祷,回答天主。”(33号)这就是梵二礼仪改革的重心之一:让民众以自己懂的语言品尝到礼仪这支“冰激凌”——礼仪的精神,并能够在理解天主的话之后,以实际的参与形式,如歌唱和祈祷来回答天主。

既然如此,为什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尤其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后来又允许举行旧礼呢?教宗方济各在《传统的守护者》手谕中引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话,指出其两位前任的举措是为“促进那些倾向于早期礼仪形式的天主教信友的教会性共融”(Ecclesia Dei手谕,1988年)。所以,两位先教宗的举措,从本质上讲,只是促进合一的方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检测这个方法是否有效,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07年在颁布允许举行旧礼的《历代教宗》(SummorumPontificum)手谕时,要求主教们在实行该手谕三年后进行评估。而教宗方济各正是依据教廷教义部于2020年在征询主教们的评估结果后(当然一般情况下只会征询主教团和在职的主教),才决定颁布《传统的守护者》手谕的。因此,教宗方济各完全不是如同某些人所批评(误解)的那样“推翻”其前任的决定,或“打击”与“羞辱”他,反而是在继续落实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政策,并且与教宗本笃十六世颁布《历代教宗》的目的保持高度的一致。

那么,如果说继续其前任促进合一的遗愿是教宗方济各颁布《传统的守护者》的目的,他的动机是什么?教宗方济各在该手谕附带的致全球主教的信件中提到了他颁布此手谕的两个动机。首先有许多举行旧礼的人轻忽了两位先教宗促进合一的目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及教宗本笃十六世以更大的胸襟提供的机会,旨在恢复一个具有不同礼仪倾向的教会奥体的合一,但这个机会却被利用扩大差距,加强不同,鼓励分歧。这会伤害教会,阻碍她的道路,使之面临分裂的危险。”

其次,1962年《罗马弥撒礼规》往往被当作拒绝梵二的工具,“其特点是不仅拒绝礼仪改革,而且拒绝梵二本身,以毫无根据和不能成立的断言,声称它背叛了传统和‘真正的教会’。”

教宗提到的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然,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喜欢旧礼的人都破坏合一、抵制梵二;只有少数人是如此。正是为避免继续让这些少数者的“酵母”产生更大的破坏性影响,以及保护多数喜欢旧礼的信友的公教信仰(尤其是他们与教会的共融),教宗方济各才颁布了区别于《历代教宗》的新规定。教宗在信中说:“我是在平安中做这个决定的(Itake comfort in this decision),因为在特利腾公会议后,圣庇护五世也废除了所有不能证明为古老的仪式,为整个拉丁教会建立了单一的罗马弥撒礼规。”

图片
教宗方济各是在打压或守护传统?
图片

为什么说教宗方济各颁布《传统的守护者》是为保护多数喜欢旧礼的信友的公教信仰呢?吊诡的是,许多倾向传统的信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受到某些牧者或网络作者的影响——竟然把明确以《传统的守护者》为名的教宗手谕解读为对传统的打压。事实上,教会传统首先以“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为特质;脱离了这四个特质的“传统”,一定是有问题的。教宗方济各要保护的是合一传统,以及建树合一的礼仪传统。

他一再强调,罗马主教是全体主教与天主子民“恒常和有形的合一原则与基础”,其他主教们则是当地教会“有形的合一原则与基础”。所以,他在手谕中把保证建立于合一之上和有益于信友之信仰的礼仪传统权力交给了主教。再重复一遍,他并没有打压喜好旧礼的人,更没有取消旧礼,而只是规范了合法及适宜的举行旧礼的方式。

我们可简述这些规范如下:

1、为维护教会的合一,教宗把梵二新礼定为“罗马礼之‘祈祷律’(lexorandi)的唯一表达形式”,即合一的标记。

2、合一是由作为当地教会之“有形的合一原则与基础”的主教来保证的。所以主教有权决定是否在其教区举行旧礼,以及由哪位或哪几位神父,在哪里举行。可以举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这些信友团体不能否认梵二和教会训导当局钦定的礼仪改革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因为如果他们否认,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与教会共融。

3、举行此礼的神父必须精通拉丁语和熟悉旧礼,并且要有牧灵德和教会共融感。“他不仅应该将正确的礼仪放在心上,而且应怀有对信友的牧灵和灵性关切。”所以,他当留意与考察旧礼是否真的有助于参礼信友的灵性成长。若在这方面没有帮助,则没有意义继续下去。

4、至于其它不再增多举行旧礼弥撒之地,需要经过教廷批准新铎举行旧礼等规定,都不过是出于谨慎分辨,不助长分裂势力泛滥的举措而已。

总而言之,以上各种新规均是为维护教会合一与关怀信友灵性成长而制定的,并且与两位先教宗允许旧礼的意旨一脉相承,毫无冲突。

图片
信友对教宗手谕应有的态度
图片

中国信友因其特殊的历史,本应更加服从和爱戴教宗,若因个别人的偏见和对手谕的曲解而批评、攻击教宗,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不要“忠贞反被忠贞误”!当我们开始攻击教宗时,就要反省,我们到底在忠于什么?教宗是教会合一的标记与磐石,若因一己之见而脱离了与教宗的共融,就是不相信圣神对教会的带领,就是以个人井底之蛙的偏见去度量与教宗共融之世界主教团,以及众多协助教宗的神学家的决策。

“信友意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法典752条所提到的:“凡是教宗或是世界主教团所宣布的有关信仰和道德的教义,只要是施行真正的训导权,虽然无意以决定的行为加以宣布,信徒即使不做信仰的随从,也应该加以理智和意志的崇敬;因此信友应该避免与此道理不合者。”

这是因为耶稣把教会建立在了伯多祿磐石上:“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Mt16:18-19)法典331如此解释伯多祿及其继承人教宗的职权:“罗马主教享有主单独赐给宗徒之长伯铎的职位……教宗为世界主教团的首领、基督的代表、普世教会在现世的牧人;因此由于此职务,他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职权,且得经常自由行使之。”

要知道,即便教宗有权,有智慧,也有圣神的助佑,他也从来不会单独做决定。所以,法典规定:“教宗在尽其职务时,主教们得以各种方法提供合作力量,其中有世界主教会议。除此以外,有枢机元老之辅佐,还有其它人士,以及按时机需要而设立的各种机构;这些人士和机构,都以教宗的名义和权力,为所有教会的利益,依法律规定,尽受付托的职务。”(334条)

为此,教宗方济各是在征询教义部和全球主教之下颁布了《传统的守护者》手谕。事实上,作为最高牧者,他有权重新制定礼仪规则。按照法典1167条1项的规定,“只有圣座能制定新的圣仪,有权解释已有的,将其中一些废除或改变。”在同条2项又说:“(司铎)在举行或施行圣仪时,应遵守教会所批准的礼规及格式。”

可见,无论是从教宗的职权、其治理和智囊团队,还是从信友意识上讲,我们都该怀着极大的尊敬与谦卑的心接受他的领导和决定。《法典》第六章新规条(1366)甚至规定:“任何针对罗马教宗之举措,向公众会议或主教团上诉者,都将受到惩处。”这一条看起来是“惩罚”的规条,实则表达的是教宗不受任何人审判的资格(法典1404)、世界主教团与教宗的共融,以及信友对教宗之决定应有之信任的信友意识。

图片
结语
图片

如果我们信任教宗,就当明白,他的决定只是为信友和教会更大的益处。这个联合全球主教与教义部的共同决定,决不是出于私人的偏见,乃是基于事实,是出于对分裂教会之危险和保护信友之灵性生命的意识。教宗不会打击谁,更不会敌视谁,他既没有推翻其前任的《历代教宗》手谕,也没有取消旧礼举行的可能,而是在与其前任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即为促进教会合一,提供了更为谨慎的举行旧礼的分辨标准。

教宗方济各借此手谕要指出的是,如何在维护教会合一和达到真正的牧灵关怀的条件下,以更正确的态度与方式举行旧礼。那些认为教宗方济各借此取消旧礼,挑战传统,甚至“羞辱”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人,可能是由于某些偏见,没有认真读或没有读懂他的手谕。让我们放下偏见,在忠实和赤诚的信友意识中,信赖圣神借教宗之手的带领,只有如此,我们的灵性生命,才会在教会的共融内健康成长。

几位关心教会合一的牧者与学者

点赞(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