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教堂里最重要的硬件设施当属祭台与领洗池。

祭台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领洗池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起点之处。领洗池按理应该设于教堂大门口外,当一位慕道者在大门外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后,步入教堂走向祭台是具有非常典型的象征意义的,不过在实用方面,如果将领洗池设于大门之外恐多有不便,所以一般都设于大门内靠近门口处。可惜国内新建的教堂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似乎没有对设置领洗池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新教堂都没有领洗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祭坛上正常应该有祭台桌、读经台和主祭座位。祭台桌与读经台可视为两个餐桌,一个是圣体餐桌,一个是圣言餐桌。四世纪前的教堂建筑是以主祭座位为中心的,代表以基督为中心的理念;四世纪之后教堂建筑的中心焦点开始转向祭台,这个趋势在中世纪持续发展,祭台桌由最初的普通材料改为贵重坚实的,且以金、银、珠宝等加以修饰,因而成为团体注意与敬礼的中心。

“所有圣堂宜设有一座‘固定祭台’,……其它举行圣祭的地方,可用‘活动祭台’。所谓‘固定祭台’是指与地面固定相连,不能移动的祭台;可移动的称为‘活动祭台’。”(《总论》第298)那么祭台应该由什么材料制作呢?“依照教会传统及祭台的象征意义,固定祭台的‘桌面’应是石质的,且是以天然石制成的。但主教团可以决定准予采用其它高贵、坚固和精细的质料。祭台的支柱、即支撑桌面的基础部分,可由其它高贵、坚固的质料制成。”(《总论》第301)从这些要求来看,我们不难明白,用一些非自然真实的材料,比如三合板、木粉压缩板、塑料板等人工材料制作祭台桌是不适宜的。

祭台桌是用来举行圣祭礼仪的,因此不宜在上面放置与圣祭礼仪无关的物品(包括主教小圆帽),并且在圣祭礼仪(奉献饼酒)开始之前,祭台桌上应该是空的,传统弥撒在开始之前就把圣爵圣盘放置其上在当代礼仪中已成为不宜之举。

《总论》中并没有规定读经台的制作材料,只提到一般而论读经台应是固定的,而非简单可移动的读经架。并指出只有读经、答唱咏和复活宣报能在读经台上宣读,也可以在读经台讲道,领念信友祷词;且特别强调读经台很尊贵,只有服务圣言的辅礼人员才可使用。(参见《总论》309)可见像宣布堂区牧灵活动、弥撒外的一些发言是不宜在读经台进行的。不过有礼仪文件指出读经台的材料最好与祭台桌相同,以体现圣言与圣体的同等地位。

至于主祭进堂之后的划十字圣号、致候词、忏悔礼、光荣颂、集祷经以及领圣体后经,弥撒结束的降福与遣散礼都宜在主祭座位或祭台前方进行,而非在主祭举祭时所在的祭台后面进行;信经、领念信友祷词也可以主祭座位进行。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有的教堂出于实用,拿祭台桌和读经台的背面当“仓库”,里面放置扩音器、蜡烛、打火机……实在是非常不应该的,此举非常不相称于祭台桌与读经台的尊贵性!(未完待续)

点击下方标签“品一口茶”可查看我的所有文章。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