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25:31~46

那时,耶稣对门徒说:“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那时,他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在左边。那时,君王要对那些在他右边的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那时,义人回答他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饥饿而供养了你,或口渴而给了你喝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体而给了你穿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患病,或在监里而来探望过你?’君王便回答他门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然后他又对那些在他左边的说:‘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吧!因为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没有收留我;我赤身露身,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监里,你们没有来探望我。’那时,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几时见了你饥饿,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体,或有病,或坐监,而我们没有给你效劳?’那时君王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这些人要进入永罚,而那些义人却要进入永生。’”

本段内容是玛窦福音所独有的,在玛窦福音中,该段是耶稣最后的讲道,后面的内容皆是关于耶稣的受难与死亡。

在这段讲话中,耶稣给门徒们描述了末日审判的光景。说话的对象虽然仅仅是门徒,但显然的,审判的对象却是所有的人,因为“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末日审判时人子的第二次来临令我们联想起他的第一次来临,相同的是都有天使的相伴,不同的是,第一次来临时他是一个弱小无助的婴儿,而第二次来临时是一位威严赫赫的君王。

审判的标准是对人所施行的德,“见”与“做”是本段的关键词。耶稣强调的是“做”;只“说”不“做”,无济于事。假设耶稣当时是以阿拉美文语讲道,那么这个“做”还有着“侍候”、“服侍”的意思,更加体现出谦卑地服务之意。

在此审判标准中,被列举出来的必须被爱的对象是饿者、渴者、旅者、无衣者、病人以及囚徒;他们是一切遭遇困难,需要帮助者的代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定语,完全是纯粹的“人”,不问民族、甚至无关他与耶稣的关系。这意味着基督所要求的爱德是普遍的,针对一切有需要的人的。基督降生成人,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他视所有的人为弟兄,对所有人遭受的痛苦都感同身受,所以我们对任何人所施行的爱德都被视为对基督本人所施行。义人不解的提问正体现了当一个人以纯粹的爱心去善待他人,哪怕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为天主而做时,天主也算他为“义”。

在这个框架之下,我们发现基督徒的宗教观已不能局限于“我和天主”,而应“天——人——我”兼顾。基督徒应顾及社会民生问题,“我饿、我渴、我作客、我赤身露体、我患病、我坐牢……你们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是福音讯息的高峰之一,它使基督徒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督徒,若世界真的呈现如此景象,岂不是天国已实现在人间?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