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六,36~38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你们不要判断,你们也就不受判断;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们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们给,也就给你们;并且还要用好的,连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们的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升斗量,也用什么升斗量给你们。
不判断人是一种慈悲的体现。判断产生排斥、慈悲催生接纳,我们只知道别人作了什么事,我们却无法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作。
不过要小心,耶稣这个教导一旦被误读,将会产生无是非观念、不负责、不悔改的恶果。
圣经是生活的天主的话,任何的断章取义表面上看起来是超性的振振有词,实则是荒唐的南辕北辙。在原则问题上的判断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与尊重,什么是真理?耶稣说“我就是真理、道路和生命”,岂可打着爱德的旗号漠视真理的重要性?
关于爱德与真理的关系,本笃十六世教宗在其《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中说得非常精彩:因着爱德与真理的密切关系,人们才能认出爱德是人性的真实表现,也是人际关系----包括公共关系----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真理中爱德才发出光芒,并能真正生活出来。真理光照爱德,给予它意义与价值。那是理性与信仰的光,使人认识爱的本性和超性的真谛:明白爱是牺牲、是接纳、是共融。
没有真理为基础,爱会沦为情感主义,变为一个可任意填满的空壳。没有真理的文化,注定会陷入这危机。这样,爱就会任由一时的感受及个人的意见所支配,成了一个被人滥用及扭曲的词语,甚至可用来表达爱的反面。真理使爱摆脱纯感性冲动的束缚,不致妄顾人际关系及社会上的责任;真理也使爱不致变成一种盲目的信仰,缺乏人性和普世的视野。既然我们信仰圣经里的天主,他既是”爱”(Agápe)也是”道”(Lógos),是爱也是真理,是爱也是言,在真理中实践爱德也就表达出这信仰;所以,爱德有它的个人幅度,也有它的公共幅度。
我们常常为求安逸回避真理拒绝谴责,却拿“你们不要判断”来作挡箭牌,反驳别人的“较真”。别忘了,若翰及众先知,甚至耶稣本人都对罪人严厉谴责过,没有判断凭什么谴责?只是他们的谴责是一种慈悲的谴责,对事不对人的。
谴责不义是对正义的尊重,是对弱小者的保护。更何况,有谁能说赞美与肯定不是同样也是一种判断呢?所以,耶稣说的“不要判断”是有其特定的意义的,绝对的“不要判断”有违对真理的尊重,以“不要判断”拒绝批评是曲解耶稣原意的极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