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望福音》第20章,记载了耶稣基督复活的事迹,当中亦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在一方面,当耶稣显现给玛利亚玛达肋纳时,复活的基督说:「你别拉着我不放。」(若20:17)传统拉丁文的翻译,虽没有原文希腊文那般准确,但比较直接:「Noli me tangere!(不要碰我!)」这表达,与复活基督对多默的邀请,是完全相反的——「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罢!并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膀,不要作无信的人,但要作个有信德的人。」(若20:27)
一方面,我们的信德需要建立在客观实际的经验上,而非单凭主观的经验与信念。另一方面,信德需要相信和信任,以及需要超越外观的能力。两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玛利亚玛达肋纳,基督对她说的那句「Noli me tangere(不要碰我!)」,目的是要传达出「基督的复活并非恢复尘世的生活,像祂在逾越节前所行的复活奇迹那样,如……拉匝禄。在祂复活的身体上,祂从死亡的状态进入另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命。」(《天主教教理》646)基督邀请玛利亚玛达肋纳不要像从前般与祂来往,但以祂新的现实,重新与祂建立一种更有深度的关系。
在复活后显现给门徒,特别是对多默宗徒,耶稣带出另一点:去指出祂不只是一个鬼魂:「透过触摸和一起用膳……祂请他们辨认祂不是鬼神,尤其请他们查验祂给他们呈现的复活后的身体,就是那曾受折磨和被钉的同一身体,因为仍带着苦难的痕迹。」(《天主教教理》645)
卡拉瓦乔(Caravaggio)一幅在1602年完成的名画,将这一点以强烈的视觉方式探究出来。画中的细节十分细腻:光线聚焦在基督那握着多默的手,甚至画出多默手指探入基督肋膀伤口时微微掀起的皮肤。多默——或许还有伯多禄及若望——也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指穿透基督身体的一刻。三位宗徒都紧紧皱着眉头,展示出他们对这个现实——基督的肉身与自己的肉身同样真实——感到惊讶。
奇怪的是,福音没有明确提到多默将手放在耶稣的肋膀,但这并不重要。不论多默有没有触碰耶稣的伤口,事实上他不得不当面地承认这些伤口的存在。多默承认强调复活基督的肉身虽然与我们不同(不再受制于空间和时间等大自性限制),但仍然是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同一个肉身、同一个基督。
圣额我略一世对此表示:「多默的不相信,比起其他宗徒的信德,为我们的信仰更有益处。」事实上,多默质疑耶稣复活的这一情节(以及许多画中受启发而呈现的),阐明了有关基督复活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若没有把复活与具体历史性的过程连接——包括门徒的背叛、士兵粗暴的对待,以及最终的死亡——我们不能明白基督复活的意义。基督徒不相信脱离现实的教导。我们相信天主,不是要脱免一切痛苦,或逃避「短暂的死亡」如疾病、年长、失望、被遗弃等。相反地,我们正正是透过经历这一切,并与为爱而被钉死和复活的基督在一起去面对,才找到这些经历的救恩和意义。每位必定带着各自的伤口,将会与基督一同复活。
其次, 基督宗教并不是从理想中诞生出来,亦不是出自一个神秘境界的内里经验。能令宗徒们的内心澎湃,是基于一个客观的事实:复活基督肉身的临在。宗徒们都不是哲学家或神秘主义者,而是实实在在的渔夫,连手指甲下也沾满着泥泞的渔民,就如卡拉瓦乔所描绘的一样。这些「贴地」的人们,都是被复活的基督带领着,正如油画中的多默般,自己先具体经验被要求相信的真理。为我们这些后期的信徒来说,要充满信德就是意味着要相信宗徒们的这些具体的经验,正如耶稣所说:「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9)
最后,多默的经验也会变成我们的经验。事实上,我们今天也能在教会的肉身、就是基督的奥体内,遇到复活的基督,而且这相遇与多默的同样又具体又奥妙!我们是基督徒,因为身边有血有肉的主内兄弟姊妹向我们见证了基督爱的深度,特别是在梳理我们个人的痛苦、伤痛方面。在他们身上,我们都经历了基督的真实临在。
最后,让我们勿忘在各圣事中、在圣言中、在服务贫困者中,也能遇上基督、聆听到基督:「是在『现在』这时刻,我们与天主相遇,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天主教教理》2659)信德是天主圣神的恩宠:我们真需要这信德才能在人性上有限的经验中「触摸」基督。有限的,但仍然是真实、实在的经验。(金邦尼-孔维仁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