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苦山原名南山,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洞儿沟村,因在山顶修建七苦堂而改名七苦山。走过39级台阶,穿过上天之门,整个教堂便跃然眼前了,这是一座集中国传统建筑之大成者的经典之作,圣母大殿模仿故宫太和殿建造而成,堂院中心的祭坛则以北京天坛祈年殿为模板进行构建。普通的一砖一瓦承蒙天主恩典,借经能工巧匠之手幻化作了一座宏伟的中国古典式教堂。堂内之景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开咿呀作响的朱红色堂门,从祭台布置到跪凳摆设,再到五彩斑斓的壁画,都体现着华夏大地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微观掠影。

站在上天之门,微风拂面,东有汾河水蜿蜒流淌;右有清泉湖静影沉璧,宛如一颗美璧镶嵌;右手边上石鸡山上仿佛听得到石鸡清晨报晓高鸣;左手边北山为庚子年致命坟,葬有众多神职人员;山腰间为新建教会骨灰堂,教友们选择长眠于圣母娘脚下,在她慈的目光中步入天乡。不禁在想,天地见人儿尚且如此微渺,更何况站在天父面前的我们。人来源于尘土。终究要归于尘土,倒不如敞开心扉,做一个透明的人,自洁净的微尘而来,也随洁净的微尘而去。伏在天地之真神脚下,可怜的人儿啊,请你谦卑,请你虔心聆听来自于父的圣训,醍醐灌顶之言定能使你灵魂得到洗礼。要知道,一个人纵然赚的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又有何用?
此外,七苦山的历史渊源更加成为了一段教会佳话,被人们传颂至今。一百多年前,每到白露秋分时节,庄稼即将成熟之际,洞儿沟村屡遭冰雹袭击,庄稼颗粒无收。当时教友们在神长的带领下举十字架祈祷游行,将十字架插在山顶,果然在天主的恩佑下灾殃不再,圣手所赐的甘霖雨露滋养了百亩桃园,洞儿沟村民的生活也日渐富足安康。为感念天主的恩典,1924年教友们在山上修建圣堂,恰值教宗钦定圣母七苦的通谕,于是圣堂便被命名为圣母七苦堂,七苦山也因此而得名。礼仪改革时,将七苦圣母改名为痛苦圣母,若从深而论,圣母之苦又何止七苦,挚爱之子高悬于十字架上,立于其旁的该是以为何等至忧至悲的母亲,然而母亲之苦来源于何?是你是我,是尘世间人们无知而犯的罪行。

十年浩劫,七苦圣堂也未能幸免脱殃,昔日的堂所成为了一段段残垣断壁,另观者扼腕心恸。如今的这段中国式古典建筑为1992年起历时五年零九个月重建而成,上主将他的事业交给了卑微的人来完成,卑微的人们在汗水与血水的倾注下铸造了亘古不变的永恒与伟大。

因1913年,教宗比约十世颁布圣母七苦通谕,将七苦节定到9月15日,因此每逢七苦节便有逾万名教友前来朝圣。朝圣团高举彩旗,架十字架,口诵经文,吟咏圣歌,一条条之字形人流,成为了七苦山一条流动的风景线。每条之字形小路尽头都立有一座木雕圣牌,其上记录了耶稣在橄榄山上12小时受难的全过程,教友们在十四处苦路面前都双膝跪地,或诵读苦路经,或闭目冥思,怀想主耶稣为我们罪人所承担的一切刑罚。更有虔诚者则赤足而行,以践以行体会主之痛苦,然而天地大主之痛彻又岂是凡人所能体味?同样的,圣母慈祥安宁的目光下隐藏的那一颗绝望悲恸的心灵也绝非你我所能轻易理解。

依稀记得这样一次登上七苦山的经历,2013年盛夏时节,作为暑期要理班教师,带领孩子们走上七苦山,看望久违的圣母妈妈。昔日里欢跳的孩子们的笑语声被虔诚的儿童苦路经的诵读声所替代,山腰间萦绕的朗朗童声成为了一曲敬献圣母的美妙赞歌,纵然骄阳似火,大汗淋漓孩子们毫无怨言。这其中有不少孩子是第一次来到七苦圣堂。“老师,这真好!”“老师你能帮我照张相么?记得把教堂也拍上。”“老师原来十二宗徒的故事是这个样子啊!”不知不觉间眼眶浸润了泪水,这群小天使们是教会的后继者,教会的希望同样也在这里燃起,天地之大母看到这般情景该是何等欢欣。

北有阳曲县板寺山圣母堂,南有洞儿沟七苦山圣母堂,一南一北两座圣母大殿护佑着龙城儿女,天佑龙城,天佑三晋,天佑中华,天佑世间。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