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路11:9)
数年前,我看过一套喜剧《衰鬼上帝》,故事讲述一名政治家的内心奋斗,去相信和遵从天主,好能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更好之地。我特别记得其中一段对话:这政治家的妻子虔敬地恳求天主,好让她能与丈夫及子女紧密地在一起度家庭生活。然而,不久后,问题开始影响到她丈夫的事业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她觉得自己的祈祷好像没有被俯允。由于无法应对丈夫的烦恼,妻子一度决定要离开他。在餐厅吃饭时,天主以侍应的身份出现在她面前,并注意到她焦虑的脸孔,便问她是否一切安好。
在听到她的痛苦故事、感受到她因祷告没被俯允的失落后,天主答覆说:「若有人恳求忍耐,你认为天主会赐其忍耐吗?还是会赐予他们忍耐的机会呢?若有人祈求勇气,天主会给那个人勇气,还是给他有勇气的机会呢?」然后,得知她祈求有一个更好的家庭,便补充说:「若有人祈求家人间更亲近,你认为天主会用温暖的模糊感觉打发他们,还是给他们彼此相爱的机会呢?」
她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回去支持她的丈夫,最终一起面对他们家庭的问题,而这确实成为整个家庭在爱和信仰中成长的机会……而那丈夫也因此帮助建设这个世界,成为更好的地方。
在本主日的福音(路11:1-13)中,耶稣说:「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路9)这番话,既是一种保证,也是对我们信德的一个考验。我们为疫情告终祈祷,已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同样,我们为乌克兰的战事结束而在祈祷。同时,我们肯定也在为经济复甦而祈祷;也为治愈疾病而祈祷、或为修补破裂关系而祈祷。然而,看来没有很大的变化。天主没有聆听我们的祈祷吗?我们的信德不足够吗?我们祈求的方式错了吗?
这些都是合理的问题。祈祷是我们人性最基本和最自然的表达之一,但我们与天主的关系,似乎并非理所当然的。难怪在《天主教教理》中,分别两度以「剧情」一词来描述「祈祷」是甚麽(参阅《天主教教理》2567, 2598),而且这「剧情」 在整个救恩史中展现出来。祈祷是一个剧情,因为它是一种相互的呼唤:在祈祷中,天主召叫人类去细听,反之,我们也向祂呼求。祈祷的剧情往往都是紧急的,因为我们人类的需求总是具迫切性的,而且结果不会立即显然可见,因为天主对「时间」有不同的领域。因此,坚忍、耐性,又或如本主日所措述的「厚着脸皮、 恬不知耻」的姿态,是这剧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祈祷是戏剧性的,因为它是一场奋斗:我们为从天主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而奋斗,天主则为说服我们的心要信任祂而奋斗,因为祂深知我们需要甚么。事实上,我们经常总是试图操控上主来得到益处,就如若望和雅各伯的母亲要求耶稣帮两个儿子占有更好的地位,或税吏试图说服天主去相信自己的公义。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天主以沉默、灵性的神枯 (desolations)或各种挑战来回应我们,这些挑战往往揭露我们的自私,并给予我们机会来调整我们的要求。最后,从天主的手中,我们真正想要和真正需要的,又是甚么呢?
当门徒要求耶稣教他们如何祈祷时,祂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耶稣不仅给了一条公式或一个方法,还分享了祂与「阿爸,父啊」的关系。这位全能的天主,同时关注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你们祈祷时,要说:父啊!……」(路11:2)
「作父亲的,意味着要引导孩子进入生活体验和现实。不压抑他们,不束缚他们,不占有他们,而是使他们有作出选择、享有自由和探索新机遇的能力。」(教宗方济各《以父亲的心》宗座牧函,7)我们不但需要一位能解决所有生活中的问题,并让我们生活免于挑战的天主,我们还需要一位在遇到困难时陪伴和引导,并帮助我们在困难中成长的天主。我们需要一位父亲般的天主,以确保我们每天都有食粮,也确保我们把这食量分享给其他兄弟姊妹们。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位能向我们保证的慈父,每当我们误入歧途时,我们总能随时回家。
让我们继续求、继续找、继续敲。天主圣神肯定会赐给我们,以确保我们生活的各个方式——即使在遇到新冠疫情或其他的问题中——也能成为我们信仰成长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协助建设这个世界,好成为一个更好的地方。(金邦尼-孔维仁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