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14:22~36
耶稣即刻催迫门徒上船,在他以先到对岸去;这其间,他遣散了群众。耶稣遣散了群众以后,便私自上山祈祷去了。到了夜晚,他独自一个人在那里。船已离岸几里了,受着波浪的颠簸,因为吹的是逆风。夜间四更时分,耶稣步行海上,朝着他们走来。门徒看见他在海上行走,就惊骇说:「是个妖怪。」并且吓得大叫起来。耶稣立即向他们说道:「放心!是我。不必害怕!」
伯多禄回答说:「主!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里罢!」耶稣说:「来罢!」伯多禄遂从船上下来,走在水面上,往耶稣那里去。但他一见风势很强,就害怕起来,并开始下沉,遂大叫说:「主,救我罢!」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对他说:「小信德的人哪!你为甚么怀疑?」他们一上了船,风就停了。船上的人便朝拜他说:「你真是天主子。」
他们渡到对岸,来到革乃撒勒地方。那地方的人一认出是耶稣,就打发人到周围整个地方,把一切患病的人,都带到耶稣跟前,求耶稣让他们只摸摸他的衣边;凡摸着的,就痊愈了。
在朦胧的晨曦中,耶稣从海面上走向正乘船渡海的宗徒们,宗徒们以为来了个妖怪,吓得大叫,耶稣立刻对他们说:“放心吧!是我。不必害怕。”
这时,伯多禄那一贯率真可爱的性格在这里再一次一览无余。他突发奇想:“主啊!如果是你,就让我在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吧!”他是想借此验证对面来的是否真的是耶稣,还是想趁机过把步行海面的瘾?
我们注意到,当耶稣对他说:“来吧!”之后,他真的就从船上下来踏着波涛走向耶稣了,在走了一会儿之后,因为当时风势非常强大,波涛汹涌使得他害怕起来,这一害怕不打紧,要命的是随着恐惧心理的抬头,他就开始下沉了,下沉的时候,他作了一个及时的,也是他当时唯一能作的正确行为――“主啊!救命啊!”因着他的呼救,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他得救了!
我们可以把伯多禄宗徒从离开小船,踏着波涛走向耶稣,先是稳步前行,然后因为害怕而下沉,接着及时向耶稣呼救,直到他被耶稣伸手从海里拉起这一过程视为我们的人生旅程写照。
首先,信德是一个“冒险”的行为,因为它要求我们必须相信并且把自己毫无保留的交托给看不见的那一位,“那一位”是如此的虚无飘缈,眼不能见,手不能摸,鼻不能闻,耳不能听,万一出了差错,我们这一生不是全然浪费可笑?这正如当耶稣对伯多禄说“来吧!”之时,船外依然是惊涛拍舷,并未显露出一条泛白的水泥路或乌黑的柏油路来,如果真的能得到视觉上的这种保证,稍微有点胆子的人都敢出舷踏浪而前的,但伯多禄所能得到的保证仅是耶稣的那一句“来吧!”,他便大胆地把腿迈出了船舱――这,就是他的信德,带着“冒险”色彩的信德!
因着这信德,他成功地步行于海面上渐渐靠近耶稣。我们当初蒙召又何尝不是因着同样的信德呢?但我们走在蒙召的路上却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生命旅途中有着太多的困难与考验足以使我们当初的信德成为风雨飘摇之中的一片树叶。很快的,面对强风巨浪,伯多禄害怕了,这害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害怕,而是意味着信德的动摇,因为他得以步行海面,并不是因为他有着“水上飘”的武功,而是完全凭着耶稣的能力的,害怕便是对危险的恐惧超过了对耶稣的信赖,所以他开始下沉!
曾几何时,我们也因为害怕而下沉,这害怕表现在面对困难,我们惊慌失措,忘了那主宰一切的主原来时刻与我们同在;面对诱惑,我们价值观紊乱,不再以基督的眼光去审视去抉择,而以人性之勇去冲锋陷阵作殊死搏杀……因此而来的下沉便是行为偏失,离主愈来愈远,灵性生命日渐萎缩乃至完全枯死。
因着人性的软弱,生命的“下沉”原属于不正常中的正常,面对这样的“下沉”,伯多禄的高明之处是紧急关头没有错误地去否定耶稣原先那一声“来吧”的邀请,没有抱怨耶稣欺骗了他,而能及时向耶稣求救:“主啊!救命啊!”,而我们面临下沉之时,却常轻率地去否定原先那一声“来吧”的邀请,或者怨天尤人,或者破罐子破摔,任由自己的灵性生命就此脱离源头愈行愈远,曾经虔诚过但最终兑变为连教堂都不再进的教友难道还少见吗?
面对信德动摇过,但却及时向他呼救的伯多禄,耶稣虽然嗔怪他小信德,但却仍然迅速拯救他于洪涛灭顶之中,如果下沉的我们也能如伯多禄宗徒一般地向他呼救,他会对我们袖手旁观吗?下沉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下沉了却不愿意向他呼救!
回归天乡的过程,本来就是用一生不断重复因信而迈步,因不信而下沉,因呼救而得挽救,最后实现与耶稣永远零距离同在的过程。
主啊!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