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雨滴 海螺 | 配音:王修女

教理讲授:恶习与德行 5. 吝惜

读经: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德前书6:8-10

只要我们有吃有穿,就当知足。至于那些向往致富的人,却陷于诱惑,堕入罗网和许多背理有害的欲望中,这欲望叫人沉溺于败坏和灭亡中,因为贪钱财乃万恶的根源。——上主的圣言

讲道: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们继续有关“恶习和美德”的教理讲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吝惜(悭吝),这是一种依恋金钱的形式,阻碍人慷慨大方。

这个罪不仅涉及到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也是一种普遍的恶习,它往往与帐户余额毫无关系。这是一种心病,不是钱袋的问题。

沙漠教父们对这一罪恶的分析表明,一些隐修士也患了占有的病,他们放弃了一切巨额产业后,在孤独的房间内则依恋价值不大的物品,他们不外借、不分享,也不乐意送给别人。这是一种对小小物件的依恋。对他们来说,这些物件成了他们离不开的迷恋物。这是一种回到了儿时的倒退,他们紧紧抱着玩具,不停地重复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这其中隐藏著一种与现实生活的病态关系,能导致强迫性囤积或病态积聚。

为了治愈这种疾病,隐修士们提出了一个极端,但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默想死亡。无论一个人在世界上积累了多少财富,有一点我们是绝对能肯定的:这些财富在棺材里是装不下的。我们无法将财富带走。这种恶习的无意义之处就在于此。我们与物质的关系只是表面的,因为我们不是世界的主人:我们所喜爱的这个大地其实不属于我们,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是住客和旅客(参阅:肋廿五23)。”

这些简单的思考让我们认识到吝惜的愚蠢,也认识到它的内在原因。它试图驱除死亡的恐惧:所寻求的安全感事实上在我们握住它的那一刻就破碎了。还记得在《路加福音》中那个糊涂人的比喻吗?这个富人的田地出产丰富,于是他幻想著如何扩建仓房来收藏所有的收成。他盘算好了一切,计划好了未来。然而,他没有考虑到生命中最可靠的变数:就是死亡。福音中说:糊涂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你所备置的,将归谁呢﹖

在其他情况下,盗贼为我们带来了帮助。即使在福音中,也出现了多次,虽然他们的行为应受谴责,但也可以成为有益的警示。这就是耶稣在山中圣训中所宣讲的:"你们不要在地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在地上有虫蛀,有锈蚀,在地上也有贼挖洞偷窃;但该在天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那里没有虫蛀,没有锈蚀,那里也没有贼挖洞偷窃。"(玛6:19-20)。有一次,在一位隐修士的叙述中,讲到一个盗贼在修士们睡觉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偷走了放在房间里为数不多的财产。当修士醒来时,他对所发生的事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安,他开始追踪盗贼的踪迹,当他找到盗贼时,他不但没有索要赃物,反而把剩下的几样东西也给了盗贼,还说:“你忘记了拿走这些!”

弟兄姊妹们,我们自己可能是所拥有的财物的主人,但情况往往相反:我们最终反而被财物所占有。有些富人不再有自由,也不再有休息的时间,他们瞻前顾后,因为所积累的财富也需要他们看守。他们总是焦虑不安,因为辛勤劳动赚得的产业可能会在一瞬间消失。他们忘记了福音的教导,福音并没有说财富本身是一种罪,但财富肯定是一种负担。天主并不贫穷,祂是万物之主,就像圣保禄所写的:祂本是富有的,为了你们却成了贫困的,好使你们因着他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格后8:9)

这是守财奴所不理解的。他本可以成为许多人受祝福的原因,却走进了不幸福的死胡同。守财奴的生活是不愉快的。我记得我在另一个教区遇到的一位先生,他非常的富有,但他有一位生病的母亲。他已经结婚了。兄弟俩轮流照顾母亲,母亲早上需要喝酸奶。这位先生早上会给她喝酸奶的一半,下午再把另一半给她,这样就可以省下半杯酸奶。这就是吝惜,对财产的依恋。

后来,这位先生去世了,去他灵柩前的人这样评论说:看到了吗?这个人什么都带不走,他把一切都留下了。之后,他们又略带嘲弄地说:“不,不,我们不能盖上棺材,因为他想把所有东西都带走”。这种吝惜会让人发笑:最终,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归还给主,必须放下一切。我们要当心,要慷慨地对待每一个人,慷慨地对待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谢谢!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