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雨滴 海螺 | 配音:王修女
教理讲授。恶习与德行。15. 节德
读经:
恭读德训篇:5:2;6:4;14:14
不要顺从你的偏情和你的能力,去满足你心中的欲望;邪恶的情欲,要灭绝怀有情欲的人,使他成为仇人的话柄。不应取消你佳节的喜乐,连一点好希望,也不要轻易放过。——上主的圣言
讲道: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我将谈论四枢德的最后一个德行,即:节德。与其它三项德行一样,这项德行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不只属于基督徒。对于希腊人来说,锻炼美德是为了得到幸福。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他最重要的伦理学论文,写给他的儿子尼各马可(Nicomaco),指导他生活的艺术。为什么我们都在寻找幸福,却很少有人能得到幸福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德行的主题,其中是enkráteia,即节德占据了突出的位置。这个希腊词的字面意思是:掌控自己的能力。节德就是控制自我的能力。因此,这种德行是一种自控能力,是一种不被反抗情绪左右的艺术,是一种被曼佐尼(Manzoni)称之为“人心的混乱”中保持秩序的艺术。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节德是伦理的德行,它调节感性乐趣的吸引,并使人在运用世物时,保持平衡。”教理继续指出:“节德确保意志对本能的自主能力,使人的欲望维持在合乎正理的范围之内。有节德的人调节情欲以善作为取向,并保持着一种健全的审慎态度,不要顺从你的偏情和你的能力,去满足你心中的欲望”(1809号)。
因此,节德,正如意大利谚语说的,是个节制有度的美德。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伴随着智慧,因为做事总是冲动而又激动的人,终究是不可靠的。没有节德的人,始终是靠不住的人。在很多人沾沾自喜于直言不讳的世界里,有节制的人则更喜欢斟酌他所说的话。你们知道差别在哪里吗?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这样,而是要思考自己要说的话。不要做空洞的承诺,而是要在能够付诸实践的范围内做出承诺。
节制的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会明智地行事。冲动的自由奔驰,以及对所有乐趣的全面许可,最终会在我们身上适得其反,让我们感到无聊。有多少人想贪婪地尝试一切,却发现自己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好寻找合适的尺度,比如:为了品尝好酒,小口品尝,总比一口气吞下它要好!我们都懂得这点。
有节德的人懂得权衡、拿捏话语的分寸。他会思考他所所的话。他不允许一时的愤怒毁掉关系和友谊,而这关系和友谊只能在艰辛地重建。尤其在家庭生活中,由于控制力降低,我们都有可能无法控制紧张、恼怒和愤怒。说话有时,沉默也有时,但二者都需要节制有度。这适用于很多事情,比如跟他人相处,或是独处。
如果有节制的人懂得控制自己怒火,那么,这并不意味着他总是和颜悦色的。事实上,有时也需要义愤填膺,但始终要节制有度。这就是:节制有度,节制有度。一句责备的话语有时比尖酸刻薄、充满怨恨的沉默更有益。有节制的人明白,最不愉快的事莫过于纠正他人,但在必要时他也懂得这么做:否则,就会放纵邪恶。在特定情况下,有节制的人会兼顾极端:他一方面肯定绝对的原则,坚守不可妥协的价值,但另一方面,他也会理解他人,对他人表示同情。他会表现出同理心。
因此,节制的恩赐是平衡,这种品质既珍贵又稀有。实际上,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都趋向过度。然而,节德却是与福音的价值:如渺小、谨慎、谦虚及温和是相辅相成的。有节德的人,会重视他人的价值,但他不会将其作为一言一行的唯一标准。他很敏锐,懂得哭泣,并不会为此感到羞愧,但他不会哭的难以自拔。被打败了,他会重新站起来;胜利了,他懂得回到平时不为人知的生活。他不寻求掌声,但他知道自己需要他人。
弟兄姐妹们,节德并不会使人变得灰暗、缺乏喜乐。相反,它会让人更好地品尝生活中的美好:一起围桌就坐,某些友谊的温情,与智者的亲切交谈,对创造之美的惊叹。节德带来的幸福,是那些认识到并珍视生命中最重要事物之人内心绽放的喜悦。让我们祈求上主,赐给我们这份恩典,这是一份成熟的恩典,年龄成熟、情感的成熟和社交的成熟。这就是节德的恩典。谢谢!
呼吁
此时此刻,让我们大家想想那些处于战争中的人民。想想圣地、巴勒斯坦、以色列,想想乌克兰、饱受磨难的乌克兰。请想想战争的俘虏。愿上主触动意志,让所有战俘fú都获得释放。谈到战俘,我们会想到那些遭受酷刑的人。对俘虏的酷刑是可怕至极的事,惨绝人寰。让我们思考众多伤害人尊严的酷刑,并念及许多被酷刑折磨的人。求主助祐所有人,我降福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