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新闻网)“我满怀喜悦地回味蒙古教会和当地人民:他们是高贵且有智慧的民族,向我表达了如此大的亲切和热情。”教宗方济各9月6日上午,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回顾了他刚结束的蒙古使徒之旅。

教宗开始要理讲授前,全场信友和朝圣者聆听了《撒慕尔纪》中的一段记载:“上主对撒慕尔说:‘你不要注意他的容貌和他高大的身材,我拒绝要他,因为天主的看法与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却看人心。’”(撒上十六6-7)

上主寻找纯朴的心

教宗开始描述此行最重要的时刻,尤其是所遇到的现实引起的感受和思考。于是,教宗解释为什么选择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去会见如此小的“羊群”。他说,正是在那里,可以看到“天主临在的标记”,因为天主不看外表,而是看那些没有喧闹声愿意祂的人内心的纯朴。

“我有幸在蒙古见到了一个谦卑的教会,但她也是一个在天主心中喜乐的教会,我能够向你们见证他们这几天处于教会中心的喜乐。”

一个年轻、的确具有公教性的团体

教宗强调,这个仅在30年前诞生的教会是凭著一些来自不同国家传教士的使徒热忱,他们“去那里不是劝人改变信仰",而是晓得建立“一个合一、真正的公教团体”,即具有“普世性”。教宗解释,教会的普世性并非让每个人都一样,而是使信仰本地化、具体化,接纳“所生活地区的美好,并为所相处的人服务”。

教宗重申,教会的特征是“为上主和弟兄姐妹服务”。在蒙古的教会是在爱德的工作中诞生的,“这是信仰的最佳见证”。教宗借此提到,他在此行中为“慈悲之家”举行启用礼,并降福了这项爱德工作。

“这个机构是那些基督徒的名片,同时也号召我们每个团体成为慈悲之家,即开放的场所、款待的场所,在这里,每个人的不幸都能毫无羞愧地接触到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慈悲使人重新站起来,恢复健康。这就是蒙古教会的见证,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感到自己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乐于为他们服务并发现那里原本就存在的美德。”

认出一个民族的美德

说到这个民族的美德,教宗表示欣赏在蒙古遇到的许多人对信仰的追求,在跨宗教和大公运动的会晤中尤其看到佛教信徒的信仰情愫,这些人“透过利他主义和抵拒自己的欲望,以真诚和彻底的方式默默地活出他们的信仰”。

“我们可以想一想,有多少善良的种子默默地促使世界的花园发芽,而我们通常只听到树木倒下的声响!这是因为人们,包括我们在内,都喜欢丑闻:‘看看这残暴的行为,一棵树倒下了,发出这么大的声响!’ ‘可是,你没看到森林每天都在生长吗?’这是因为生长是在默默中进行的。”

放宽眼界,拓展视线

教宗最后指出,需要懂得看到善和珍重他人,就如蒙古人那样。教宗分享了他此行的感受,说道:“我去了亚洲的中心,这对我有益处"。他解释说,注视那个大陆是有益处的,这个大陆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事物。

“见到蒙古人民对我很有益处,他们守护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敬重长辈,与环境和谐相处:他们是一个仰望天空、感受到受造界呼吸的民族。想到蒙古无边无际、寂静无声的广袤大地,我们应受到激励,放宽我们视野的边界:扩展眼界,看得更高更远,注视而不成为微小的俘虏,放宽我们的眼界,看到别人身上的善,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以及自己的心胸。扩展我们的心胸为的是去理解,去接近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文明。”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