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神学老前辈张春申神父在一次灵修研讨会上的开篇发言。行文虽不乏深刻的神学反省,却又言简意赅,视野开阔,为了解灵修很有帮助,在此与各位分享。由于原文较长,故分四次介绍。本期介绍第一部分。
灵修的意义 (一)
近来,我们常用“灵修”一词。事实上,过去使用的是神修。按赵宾实神父在他最近出“灵修学在中国”一书中,从中国古书上,把“修”字所有的意义都给我们列举出来了。『按说文:修有文饰的意思……;有治理的意思……;有时有操存及察明的意思……;有时有具备的意思……;有时有学习的意思……;有时有和好的意思……;有时有扫除的意思……;有时有作为的意思……;有时有教的意思……。』以上九个意思,在我看来,除两、三个之外,都是大同小异,都可应用在“灵修”之“修”上。
根据以上不同的说明,我可概括来说:所谓“修”,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学习。消极方面是扫除我们前进的障碍,积极方面要达到完美、圆满及文采光华。
至“灵”,有时说“神”,不是与肉身相对立的灵魂,也不是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因为我们所修的不只是灵魂、精神,也包含肉身、物质。我对这个“灵”字的定义是根据一九七九年五月十七日,罗马教义圣部发出了一项函件:有关“末世问题”、“ 天堂地狱身后的问题”。由于当代在哲学、神学、圣经学方面,对人以及圣经中对灵(spirit)的了解,至少在此文件中说:我们可把人常说的灵魂、精神解释为 “人性之自我”(human self)。那么,由教会文件中对灵的意义与上述修的意义可看出我们要修的是我们整个人的自我。而“灵修”二字与中国古书、传统所讲的“修身”,几乎是一致的。大学讲“修身”,实在就是我们所讲的“灵修”。以下我们可以分四部分来探讨:
一、灵修的描述
二、两种基本对立与不同的灵修
三、各种开启灵修之异同
四、不同灵修在表达(理论与实践)上的相对因素
一、灵修的描述
我们的出发点是一位度灵修生活的人(以下简称灵修人),他若要修,自然要不断地学习往前进展;消极的要消除障碍,积极的要将自己的文采光华显露出来。所以,灵修人是在一个生命过程中间,他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人的理想,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灵修上产生的问题,就是人的理想是什么?因在人类文化及宗教中,对人的理想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因此有不同的灵修产生。“人性的自我”有个人的与团体的两面。而且他生活在历史中,并在整个大自然中间,这也是人性重要的幅度。最后每人有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的一面。
灵修人要达到理想,若他的理想只在物质方面,而偏轻精神一面,甚至否定精神一面,显然这灵修过程要达到理想的我就不同了。他将会偏重生命中物质层面、经济层面、婚姻层面……上;若灵修人如此的偏重,甚至否定人自我的精神一面,这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灵修。我们承认唯物主义有其灵修;他按其对人的看法努力去修,这是他的灵修。同时,在对人理想解释中,也有部份人的灵修,十分轻看物质。他着重于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的真理、人的善、人的美。而轻视物质的一面,甚至完全忽略。这种灵修过程,我们可称为理性主义的灵修或唯心主义的灵修。在希腊传统中,柏拉图主义就倾向于理性主义及唯心主义灵修。如果灵修人对人的理想是:人是一个整体,有精神与物质;他是两者平衡。这种灵修过程,我们可称之为实在主义灵修。每种灵修按人学(anthropology)的理论而衍生。因对人有不同的看法,灵修过程就显出它的不同面来。
人性的自我既有他个人的一面与团体的一面,那么,灵修过程也能在这两面上显出它的异点。有一种灵修生活,把个人理想完全放在集体上,只要集体达到理想的境界,个人便可以消失,可以不存在。个人要达到理想的过程,只在于使集体得到一个完美;因此,这是集体主义灵修。今日共产主义,就是这一类的灵修。另一方面,别的灵修注意个人,团体对它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为达到个人理想,而牺牲团体及别人,这也是一种灵修。这过程以达到个人理想而满足,我们可称之为个人主义灵修。当然,人是有个人与团体两面,灵修的这两面对某些人是如此密切相关。个人的理想完成,正是在团体中;如此也使整个的团体达到它的成全。团体与集体不同,集体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团体则是其中的成员,人与人休戚相关。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所谓灵修,按人类对人自己的了解及对人类团体的了解,可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及目标。
最后,我们要加上一个相当重要的幅度,就是中国人在东方传统下,十分注意人与大自然。人理想的完成,是他与大自然关系的完成。有些灵修学视大自然只是人利用的工具,没有更高的意义;人只要去利用它,使个人或团体满足,这种灵修可称之为机械主义灵修。但是有些人,尤其如庄子思想认为大自然本身有某种灵气,人与大自然是如此合而为一,最后人要回归大自然中。他的灵修生活有整套方法使人回到大自然,我们称之为自然主义灵修。他认为要达到完美的理想,就是与大自然合一。最后有人对大自然,一方面明白它与人之间有一从属关系;但却不以工具性来处理它,大自然的美好和它的灵气影响人整个生命。这也就是中庸所说:“与天地参”。它显示人与大自然的另一灵修。人与大自然有某种感应,有某种相通,而完成自己的理想。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说灵修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方法。理论就是根据对人,对人类历史,对大自然的看法。方法则是根据理论定立一个到达理论中理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灵修。大学中的几句话能具体地给灵修作很好的注解,“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指作人的道理,其最后理想是止于至善。我们可称之为灵修的理论。此外,大学又说:“物格而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大学告诉我们达到理想的过程和方法。大学给我们指出灵修是依据一套信仰及对人的看法,然后加以实现而达到人的理想。
(选自《神学论集》第44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