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关系亦只能在人性的范畴中确立。如何体会出上主在人性点滴中所留下的意及指引,大概正是依纳爵灵修所关心及发展的课题。古人已明言:「天命之谓性」,人性彰显天命。所以人性的经验是我们与主相遇的门坎,关键是如何去留意,去区分以达致明了及顿悟。

中国人重视生命情操,喜欢以「境界」来论修养;西方人爱智,现代哲学好用「视域」(HORIZON)来界定知识、价值、信念及提问的范围。境界有高低,视域存宽窄。武侠小说大概是最通俗及成功来道出这份感悟。功夫的高低,侠寇的差异,就在于视域有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道出境界的超越性。人身历其中或赞叹、或孺慕、或自谦、或奋发、或退让,都大概是灵修着墨之处。

依纳爵灵修的基本视域当然是基督徒所共享:即天主圣三爱世上每一个人。其独特的感悟在于由这爱所引发的关系及沟通,即天主愿意亲自及直接与每一个祂所爱的人来往。但沟通要在同一水平才能开展,如成人要弯腰俯就,牙牙学语般才被小孩所认同。人不是天使,没有超然的神性与造物交往,神人关系亦只能在人性的范畴中确立。古人已明言:「天命之谓性」,人性彰显天命。所以人性的经验是我们与主相遇的门坎,关键是如何去留意,去区分以达致明了及顿悟。关系不太像科学般可以拆解分析,更多是去感应回味。西谚有云:「只有爱者才能读出对方通传爱的记号及心意。」如何成就这样的爱者,体会出上主在人性点滴中所留下的爱意及指引,大概正是依纳爵灵修所关心及发展的课题。这样,纷杂的日常经验并不一定阻碍我们与主相遇及结合,反而是必经之路,重要是如何培养出内心的空间,去默观日常生活中的雪泥鸿爪,像厄理亚般在微风中看到上主的足迹。

古人亦早有所悟:「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潮。」能够在人潮中体会天人之际,是每一位过使徒生活的人所期望的境界。当然,说到境界,是有点可望而不可即,但绝不是遥不可及,或少数人的专利。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作操练,自然水到渠成。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