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许多人曾有过这种感受:即使已在一些事上获得成功并拥有些许快乐,生命中仍感到缺少了什么。那感觉就象是-种可怕的空虚感。有位作家称我们内心这种空虚感为「天主形成的洞」。
这个洞,是天主最想与我们相遇的空间,我们想要填满这空间的渴望来自天主,也惟有天主能填满它。
你要什么?
——渴望与灵修生活(三)
接上篇
每个人与生俱来便拥有对天主的渴望,或许你对此感到惊奇。你若是不可知论者,或许在知性上相信,但并未亲身经验到这种渴望。你若是无神论者,可能根本就不信这一套。
所以,为不相信的人、怀疑者和好奇者(以及在这题目上抱持其他态度的每个人),让我们看看这些神圣渴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这些渴望看起来像什么?感觉像什么?你如何能觉察到自己对天主的渴望?
下面是我们的神圣渴望最常见的显示方式 你在阅读时,不妨暂停片刻思量一下,在你自己的生命中哪些显示方式在发生作用。
不完满的感受
我们中许多人曾有过这种感受:即使已在一些事上获得成功并拥有些许快乐,生命中仍感到缺少了什么。早在 1960 年代,佩姬·李 (Peggy Lee) 唱过〈如此而已?〉 (Is That A1Tere Is?),1980年代U2合唱团则唱出〈我仍未找到我寻求的〉(I StiII Havent FoundWhat ImLooking For)。我们都感到那种不安令人烦恼的感受——觉得除了一复一日的存在之外,一定还有些别的。
不完满的感受可能反应出我们对日常生活的不满足,并向我们指出有某些事需要调整。若是我们被一项令人痛苦的工作、一段没有出口的关系,或不健康的家庭境况困住,可能这正是该认真思考要有所改变的时刻。不必要像苦行僧般地忍受不满足,它可以带来决定、改变,以及更完满的人生。
但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这不安定感总有一部分一直不会消失;实际上,它让我们一窥自己对天主的渴望。比佩姬·李和 U2 主唱波诺早了一千五百年的圣奥斯定写遣:「我们的心永远不得安宁,直到安歇在你内。」这渴望是人心渴望天主的一个标记它是天主对我发出召叫最为意味深长的方式之一。
有时候,这些感受比单纯的不完满更加强列,那感觉更象是一种可怕的空虚感。有位作家称我们内心这种空虚感为「天主形成的洞」,惟有天主能填满这空间。
有些人试着以金钱、地位或权势来填补这个洞。他们想,只要我拥有更多,我便会快乐:一份更好的工作、一栋更好的房子。但即便获得这些事物,人们仍可能威到不完满,好似他们在追逐永远追不上的东西。他们向前奔跑,拚命要达到那想要实现的目标,但它却吊胃口似的,总是无法碰到。圆满的奖赏难以捕捉。空虚感仍在。
那便是我在职场生涯的早期经验。拿到商学学位毕业后,我想:一旦找到一份好差事,账户日益充盈,衣橱也挂满高雅西装.我便会快乐了。但即便有了工作、金钱以及我买得起的最好西装,我仍不满足,感觉缺了什么东西。我花了好些年才明白那究竟是什么。对这主题最佳的省思之一,来自二十世纪的灵修作家卢云 (HennNouwen) 。卢云是荷兰籍的天主教神父,也是心理学家,写过一本观察敏锐的书《向下的移动:基督的舍己之路》 (The Selfless、Way of Christ) 。书中检视了我们为填满空洞生命而有的这种执意的追求。作者观察到,那些疾奔着去填满这空洞的人,其实已经感到这是一场无谓的追逐。
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已经知道成功、名声、影响力、权力和金钱,芷并不会带来我们所是求的喜乐和平安。我们甚至能隐约感觉到,自己对那些已然褪去一切虚假野心,并在与天主的关系中找到更深满全的人,多多少少有点羡慕。是的,在内心某个地方,我们甚至能从那些一无可失者的微笑中,尝到那种神秘喜悦的味道。
在那股躯使他们填满空洞的冲动中,有人陷入了上瘾的行为,以任何抓得到的事物来填满自己:毒品、酒精、赌博、购物、性行为、暴食。但这些瘾头只会导致更分崩离析的感受、更深沉的空虚,终至孤独绝望。
我们就是从心中的这个洞,来求天主。那个洞,是天主最想与我们相遇的空间 我们想要填满这空间的渴望来自天主,也惟有天主能开始填补它。
节选自《平凡见神妙》
未完待续
我们非常期待听到您对《爵式灵修》内容的心声与反馈,如您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
可以发邮件到:986193703@qq.com,期待您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