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不是竞争,也不是目标导向的活动;祈祷是意识到天主与我的关系,也更像是谈恋爱…。圣依纳爵在神操(54)中说,「对祷」就是真正的谈话,就如朋友与朋友,仆人对主人一样。祈祷不是“抓紧”,而是“放开”。
在依纳爵灵修的脉络里,祈祷是基础。我们希望通过以下内容的介绍可以帮助到您个人发展与天主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是祈祷的初学者,因为我们与天主的关系随着时间流逝而转变,一直都在更新。
我找到天主了……现在呢?
省察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天主的简易方式。祈祷和省察一样有用,而且祈祷远比回顾你的一天还要多得多。
为我来说,谈论祈祷的最佳方式是:把我在祈祷生活中最初阶段发生的一些事告诉你,这或许会给你信心,让你开始或继续你自己的旅程。既然我起初对祈祷知道的很少,直到年龄较长后才学到更多,我很容易同理初学者。
但是,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是祈祷的初学者,因为我们与天主的关系随着时间流逝而转变,一直都在更新。
我能向天主求助吗?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习惯祈祷一大堆事情。
一年级时,如前所述,我习惯把天主看成伟大的问题解决者,而非造物主、全能者,或至高无上的法官。你转向这位天主,请祂帮忙修补、改变事情,或者帮助你脱离困境。既然我有一堆想要补强的事物(我的棒球才华、吹奏小喇叭的技巧、数学能力),我常常转向天主。
在有需要时转向天主是很自然的,就像孩子会向父母亲求助,或者一位成人向朋友求助那样。身为人类便表示处于关系当中,也处于需要中。所以,身为人类便意谓着有时候要求帮助。
孩提时期,我偏好向天主求助的方法是重复固定的祷词,例如〈天主经〉(主祷文)和〈圣母经〉,一遍又一遍,重复念的次数与我想要的结果成正比。对于拼字小考的紧张会促使我在走路上学的路上念一遍〈圣母经〉。如果我担心小联盟球队的征选或在乐团中的一大段独奏,我会念好多遍〈圣母经〉。我愈想要某样事物,祷词便念得愈多。
这种求助的祈祷称为求恩祈祷( petitionary prayer),或许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一种祈祷。向天主祈求你想要的某件事物,既普遍又自然。
但是,每种祈祷形式都有它的陷阱。求恩祈祷的一个危险是,使我们的灵修生活,不注意「天主的自由」,也可能信仰会流于迷信,甚或相信魔法。你可能感觉,倘若你做某个祈祷,或以某种方式祈祷,或是重复念了一定次数的经文祷词,也许便能哄天主做某件事,或逼天主回应。但祈祷不是用来「使」某事发生的魔咒或咒语。(这正是我还是孩子时所寄望的!)
或许是因为这种对于迷信的恐惧,许多人曾告诉我,他们运用求恩祈祷时有罪恶感,或觉得很自私。他们说:「世上有这么多人的需要比我多得多,我怎么可能还向天主要求某样事物?」
当然,世上有许多人需要的东西比你(还有我)多。虽然不过分夸张自己的需要是要紧的,但是不用这种方式祈祷也是做不到的: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任何人觉得不需要向天主呼求帮助的。
我相信,天主也想要我们开放地坦承我们的需要。这是与天主拥有真诚关系的一环。比如说,你刚刚失业,或者从医师那里收到令人惊惧的诊断结果。你怎么可能不向天主大声求救?
求恩祈祷很可能是从人类意识到自己渺小存在的限度时开始的。它的种种形式有可能始于史前时期的风俗习惯——藉由祈祷、仪式和献祭,向各种神祇、神灵和精灵请求恩惠。
但这不表示现代的信徒应该规避这种祈祷:史前时期的求恩祈祷可能单纯地反映出人类对于与天主关系的初始渴望。而且求恩祈祷在犹太教和基督徒历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至少与《圣咏》(《诗篇》)一样古老。「天主,求你倾听我哀诉的声音」,《圣咏》六十四篇的作者这么说。旧约所有的重要人物,包括先知们,几乎都在某个时刻呼求过天主的帮助。
这种与天主建立关系的方式在新约持续不衰。想想巴尔提买,那个即便朋友们叫他安静仍大声呼喊的瞎眼乞丐。而后耶稣问他:「你要我为你做什么?」耶稣也亲自教导他的门徒祈祷说:「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这是单纯的求恩祈祷。
求恩祈祷是自然的、人性的,也非常普遍。它表达的正是我们真实需要天主的援助。它是我孩童时期祈祷的主要方式。但我那时从未想到过祈祷还能有别的样子。
未完待续
节选自《平凡见神妙》
我们非常期待听到您对《爵式灵修》内容的心声与反馈,如您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
可以发邮件到:986193703@qq.com,期待您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