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井枯之时

耶稣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获得性命」(玛16:24-25)。这几句话我们不知己读过多少遍了。而我们也都知道耶稣在死前不久,对斐理和安德所说的这些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若12:24-25)。耶稣说的这些话,我们不是不知道,但就是没有真正地信从。或者说,理智同意了,但心里却没有接受,至少目前没有接受。

一个祈祷的人,会遇到两种死亡﹒一种是内在的,另一种是外在的。外在的死亡是逐步地死于外界的事物,死于生活的境遇,以身体的死亡达到顶点。除此以外,尚有内在的死亡,这死亡就在我们的内在生活中进行,在大德兰所说的汲水的比喻中,它开始于井枯之时。同身体的死亡一样,开始时它似乎是一种灾难—— 失去天主

只有慢慢地并在良好的神修引导下,我们才能体会到这种神枯实际上是成长。

接上篇

入门后祈祷(二十三)

在多恐小姐的登高之旅中,有两位沉默的伙伴自始至终陪她走到目的地。这两个伙伴的名字,一个叫悲姑娘,另一个叫苦姑娘。多恐小姐处处躲着她们。这莫非是牧人残酷的恶作剧。她已经是「多恐」了,对这样一个胆怯的灵魂,怎么又给了她两个如此忧郁的伙伴呢?难道牧人真想扫她的兴,把她吓回去吗?多恐小姐似乎有这样的想法,为此她苦苦地抱怨牧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渐渐地爱上了她们两人。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她觉察到,除了她们两人外,没有人能陪同她安全地到达高地。

多恐小姐所学到的,一切忠于祈祷的人也应该学习。开始时,我们也像她一样,苦苦地抱怨。耶稣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获得性命」(玛16:24-25)。这几句话我们不知己读过多少遍了。而我们也都知道耶稣在死前不久,对斐理和安德所说的这些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若12:24-25)。耶稣说的这些话,我们不是不知道,但就是没有真正地信从。或者说,理智同意了,但心里却没有接受,至少目前没有接受。我们也像某些年轻人一样,头脑里清清楚楚地知道,有一天将要死去;但又觉得这一天是如此遥远,好像永远不会来到似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死亡的思想萦绕着我的时候,正当我不惑之年。父亲即将去世,让我更意识到死亡。虽然那时我并没什么病,但我却体会到自己正步向死亡。我急于想摆脱这死亡的思想,但它却缠住我不放。大约过了一年,这思想才消失;从此以后我心里总是坦然。现在我的身体确实不如从前了,这一年内,我倒是应该把死亡放在眼前,接受这一现实,并承认死亡是最真实的,也是人一生中唯一的、重要的事件。人人都要死,然而要接受它、肯定它、承认它是现世生命的终点,却又是如此困难。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而又最难以办到的,恐怕也就是这件事了。由此我们能约略理解革责玛尼山园的真正意义。

一个祈祷的人,会遇到两种死亡﹒一种是内在的,另一种是外在的。关于外在的死亡,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约略地谈论过。这种死亡是逐步地死于外界的事物,死于生活的境遇,而以身体的死亡达到顶点。除此以外,尚有内在的死亡,这死亡就在我们的内在生活中进行,我们基督徒外在的死亡即以此内在死亡为核心。它开始得很早,而且是逐步地发生的。在大德兰所说的汲水的比喻中,它开始于井枯之时。同身体的死亡一样,开始时它似乎是一种灾难—— 失去天主。只有慢慢地并在良好的神修引导下,我们才能体会到这种神枯实际上是成长。

未完待续

节选自《井枯之时》

我们非常期待听到您对《爵式灵修》内容的心声与反馈,如您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

可以发邮件到:986193703@qq.com,期待您的来信~!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