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及圣事部《热心敬礼指南》2001年
(Directoryon Popular Piety and the Liturgy: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124. 四旬期在复活节前,为准备复活节。
四旬期尤其要聆听圣言、皈依、准备及重温洗礼、与天主及与人和好,且常以祈祷、斋戒和善工(参玛6:1-6,16-18)作为「忏悔的武器」。
四旬期的四十日,与入门圣事有着密切关系,犹如一件圣事;四旬期尤要体现「出谷的奥迹」。
四旬期热心敬礼着重基督奥迹人性的一面,故信友在四旬期尤其专注我们主基督的苦难和死亡。
125. 罗马礼在四旬期四十天悔改之始,便有圣灰星期三的「撒灰礼」。「撒灰礼」源自悔改的罪人公开承担补赎的古老仪式。在头上撒灰标示人性的脆弱可朽,需要天主的慈悲救赎。教会一直强调不可把「撒灰礼」流于表面化,而应作「诚于中、形于外」的忏悔表现。这内在的忏悔是四旬期对所有信友的呼召。要提醒信友领受圣灰的内在意义,帮助他们皈依和重申洗礼的承诺。
(圣灰礼仪如不能于弥撒中举行,也可在圣道礼中举行(见《罗马弥撒经书》)。为牧灵需要,值得考虑在四旬期首次拜苦路,为不能在圣灰星期三领圣灰者,举行撒灰礼;固然,应诵读圣言。惟主日不宜撒灰,因为主日不是补赎日。)
清心寡欲
面对今日社会的世俗化,信友在四旬期更要清楚觉悟「清心寡欲」的必要。这需要:投身福音的价值,及善度诚实的人生;借着放弃多余的事物,转向与穷人和匮乏者为伍的善工。
告解、领圣体
提醒那些不经常参加弥撒和办告解的信友:要记得教会的传统规范,每年至少在四旬期,更好是在复活节,办妥当告解和领圣体。
善工
126. 四旬期的礼仪精神,及四旬期的热心敬礼,要相互增益。例如热心敬礼可特别鼓励在四旬期某些日子,履行一些特别的神工,或传教工作,或爱德善工。
(神哀矜: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难、为人代祷。
形哀矜: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旅者留之、病者医之、囚者慰之、死者葬之。)
斋戒
自古以来,「斋戒」是四旬期的特色。「斋戒」把信友从「世物的贪恋」中释放出来,好追求天上的事物。「人不单靠饼生活,也靠天主口中的每句话」(参申8:3;玛4:4;路4:4;四旬期第一主日第一晚祷谢主曲对经)。
敬礼被钉的基督(CrucifiedChrist)
127. 四旬期的进程以逾越节三日庆典完成,而逾越节三日庆典以「主的晚餐」开始。在逾越节三日庆典中的圣周五,特别纪念主基督的苦难,尤其是「朝拜十字架」。
朝拜十字架
四旬期热心敬礼却提前了「朝拜十字架」。其实,自古以来,四旬期每个星期五都纪念主基督的苦难,而信友也自然而然在星期五特敬十字架奥迹。
信友默观被钉的救主,更容易感受到那神圣的无辜者――耶稣,为拯救人类所受的苦难,从而更明白他的爱和他救世牺牲的效果。
128. 敬礼「被钉的基督」有多种不同形式,在献于十字架奥迹的圣堂,或珍藏十字架圣木的圣堂,尤其有意义。
在四世纪初,发现十字架圣木,然后,十字架圣木的碎片分传各地教会,激发了对十字架的敬礼。
「被钉基督」的热心敬礼有多项元素:圣歌、祷文、举扬十字架、亲吻十字架、十字架游行、十字架祝福等。这些敬礼都蕴含着许多珍贵的精神和物质元素。
这些对十字架的敬礼,也需要一些光照,要教导信友必须把十字架敬礼,指向基督复活。十字架、空墓、基督的死而复活,在福音描写天主的救赎计划中,都是不可或缺及分割的。
在基督信仰中,十字架是基督战胜黑暗势力的象征。因此,十字架往往镶有宝石装饰。划十字圣号也是祝福自己、祝福别人和祝福对象的标记。
敬礼苦难耶稣
129. 福音所载耶稣的受难史,相当详细。热心敬礼倾向把耶稣受难史里的某些时刻(场景)独立起来,发展成特别敬礼,使信友专注于基督受难的某些特别幅度,例如:敬礼「看,这个人」(Eccehomo):受辱的基督,戴茨冠、穿紫红袍(若19:5),在人前受比拉多审问;敬礼耶稣为拯救人类所受的五伤,尤其由耶稣肋膀流出血和水(若19:34);敬礼耶稣苦难的刑具:受绑被鞭打的柱、总督府的梯级、茨冠、长钉、刺穿耶稣肋膀的长矛;敬礼耶稣圣殓布。
这些敬礼往往由伟大的圣人们所推崇,是合法的。但是,为免所默观的十字架奥迹肢离破碎,常要按照圣经和教父传统,强调基督苦难的整体性。
(澳门教区每年四旬期首主日都举行苦难耶稣游行,其中包括拜苦路及敬礼十字圣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f0vm9Lf8)
诵读「主受难史」
130. 教会劝导信友无论个人和团体,都要勤读天主圣言。毫无疑问,「主受难史」是新约其中一段重要记述,尤其在牧灵方面。《病人傅油及照顾病人礼典》建议在基督徒临终受苦时,为病人诵读「主受难史」,无论是全部或其中某些段落。
四旬期内,尤其在星期三和星期五,由于深爱「受难救主」之情,推使基督徒团体诵读「主受难史」。「主受难史」不单教义上重要,它的内容和描述,更吸引信友的注意,激发真正的热心:忏悔罪过,因为基督为整个人类的罪过而死,包括我们自己,并且感同身受,与那无辜被不义定罪的耶稣连成一体;感谢耶稣藉他的苦难以无穷尽的爱,爱了众人;承诺效法耶稣甘愿舍身受难时的温良、忍耐、慈悲、宽恕罪过、全心交托于天主圣父。
在礼仪之外,诵读「主受难史」可用戏剧方式,由不同人扮演不同角色;又或间以圣歌,或默祷反省。
拜苦路
131. 「拜苦路」在所有敬礼十字架的热心神工中,深受信友热衷。信友藉拜苦路,跟随基督走苦路:由橄榄山(谷14:32;路22:44)到加尔瓦略山;从被钉于两位盗贼之间(路23:33)到被埋葬于墓园(若19:40-42)。
基督信友热爱拜苦路,可见于众多设于圣堂、朝圣地、隐修院、山上、野外路上的「苦路像」;十分感人。
132. 现今的「拜苦路」其实是中世纪众多苦路敬礼的综合版。朝圣者在圣地热心朝拜与基督苦难有关的地方;朝拜基督因背负十字架三次跌倒之处;又从一座圣堂到另一座圣堂路上,朝拜基督背负十字架走过的苦路;朝拜耶稣在往加尔瓦略山路上,因受刑极累所致或被刑吏所迫,曾停留之处;或由同情共感而发,与苦路上人物的交谈。
今日「苦路」的格式,由圣良纳(St.Leonardo da Port Maurice +1751年)所广传,得宗座批准,及赋予大赦,自十七世纪中叶就共有十四处。
133. 拜苦路是在圣神内的朝圣旅程;圣神的爱火,在耶稣心里燃烧着(路12:49-50),把耶稣带往加尔瓦略山。教会推崇拜苦路,因为它活现基督与他净配在他尘世最后一程的交谈及相拥。
拜苦路时,各式基督徒热心思绪交融:生命的意义是一项旅程,或更好说是朝圣之旅;从流徙今世,回到天上真正的家乡;渴望与基督苦难同化;并应主基督吩咐,要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他(路9:23)。
拜苦路是特别适合四旬期的热心神工
134. 以下是有效益地举行苦路善工的建议:
传统的苦路十四处,仍应保留作为苦路善工的典型;但是,按情况需要,其中一两处的传统内容,偶然可由福音描述耶稣往加尔瓦略山途中的传统事迹及反省所取代。
可使用经宗座批准或教宗曾公开用过的其他「苦路」方式;这些方式也可视为苦路善工的正宗方式,可按情况使用。
拜苦路是与「基督受难史」相连的热心敬礼,故应使信友满怀信德和望德,期待复活;效法在耶路撒冷的拜苦路,以圣墓大殿作结,即以纪念基督复活,作为苦路善工的结尾。
135. 拜苦路有许多不同经文。其中许多是由热衷于拜苦路的牧者们所编写的,充满灵修裨益;也有由热心超着的平信徒所编写的,满有教义、圣德及文学价值。
在主教所订的原则之下,可按参与信友的需要,选择拜苦路的经文,惟需注意融合更新与延续(新旧兼备)的牧灵原则。
最佳的选择是应用与圣经记载相符,并文词简洁的经文。
拜苦路时,歌唱、静默、游行、静思,需要明智地保持平衡,以求得到最大神益。
痛苦之母苦路(Via Matris)
136.基督与他母亲――痛苦之母,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总不分开(路2:34-35)。故此,在礼仪和民间敬礼中,基督与他母亲也密不可分。
基督是「受苦的仆人」(依53:3);天主藉他使万有,无论是地上的,是天上的,都与自己重归于好,因着他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哥1:20)。同样,玛利亚是「受苦的婢女」;天主使她成为他圣子的母亲,及基督苦难的参与者。
自基督的童年,圣母玛利亚整个生命都活于「利剑」所象征的苦痛之中(路2:35)。基督徒热心敬礼把圣母生命中七个受苦事迹标示出来,称为「圣母七苦」;遂以「拜苦路」为蓝本,也设有「痛苦之母苦路」(ViaMatris dolorosae),且得到宗座批准。这项热心敬礼,自十六世纪已有雏型;现今的方式成于十九世纪。这项热心敬礼的基础,源自反省西默盎有关圣母一生的预言(路2:34-35),直到圣母跟随基督在十字架下,并见证她圣子的死亡和埋葬。这充满信德和痛苦的旅程――「痛苦之母苦路」,分作「七站」,对应「救主之母玛利亚」的「七苦」。
(圣母七苦:
第一苦:西默盎的预言
第二苦:圣家埃及逃难
第三苦:十二岁的小耶稣失踪三日
第四苦:耶稣背负苦架,向刑场进发
第五苦:耶稣被钉苦架
第六苦:耶稣的圣尸由苦架卸下
第七苦:耶稣圣尸埋葬
圣母七乐:
圣母一乐:圣母领报
圣母二乐:往见表姊依撒伯尔
圣母三乐:耶稣降生
圣母四乐:贤士来朝
圣母五乐:圣母在圣殿寻获耶稣
圣母六乐:耶稣复活
圣母七乐:圣母升天)
137. 这项热心敬礼,与四旬期某些主题,非常协调。圣母七苦是因为人拒绝了她的圣子耶稣(若1:11;路2:1-7,34-35; 4:28-29;玛26:47-56;宗12:1-5)。故此,「痛苦之母苦路」经常且必须指向「基督受苦仆人」的奥迹(依52:13-53:12),并指向教会的奥迹:「痛苦之母苦路」的每一处,都是圣母玛利亚领着教会走上充满信德和痛苦之路的每个阶段;教会走在这路上,直到世界的终结。
「痛苦之母苦路」的最高表达,就是「圣母怜爱地抱着已牺牲了的耶稣」(Pieta);这图像自中世纪以来不断启发许多基督徒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