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宗座牧函

《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

圣体

(2004.10-2005.10)

导言

1.「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因为天已垂暮了」(参看路24:29)。这是耶稣复活当天黄昏,两位前往厄玛乌途中的门徒,向跟他们同行的过路者发出的邀请。二人当时意气消沉,根本没想到这陌生人就是那已复活的师傅。当他向二人「讲解」圣经时,他们心中产生了「火热」的感觉(参看路24:32)。圣言的光照溶化了他们的心硬,令「他们的眼睛开了」(参看路24:31)。正当他们蒙蔽在暮色和心灵的黑暗之际,这位过路者成了一道光芒,唤醒了他们的希望,打开他们的心灵去渴望真光。他们请求说:「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他接受了邀请。不久耶稣的容貌便要消失,但良师却在「擘饼」的面纱后,「留了下来」。面对这一切,门徒的眼睛遂打开了。

2. 厄玛乌二门徒的情景,正好给教会指出应如何善度特敬圣体的一年。当我们徘徊在疑问和不安的路上,饱受失望的煎熬时,这位神圣的过路者会继续与我们同行,借着给我们讲解圣经,引导我们去领略天主的奥秘。当这邂逅达到完满时,在圣言真光的照耀下,基督「生命之粮」所应许的话,便会完全应验:他要「与我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参看玛28:20)。

3.「擘饼」──感恩祭初期的名称──常是教会生活的中心。一直以来,基督藉「擘饼」令他死亡和复活的奥迹不断重现。信友在擘饼礼中,领受基督这「从天降下的食粮」(若6:51),同时获得了永生的保证,并预尝天上耶路撒冷的永生宴席。本人已多次,而且最近更于「活于感恩祭的教会」(Ecclesia de Eucharistia)通谕,秉承教父、历届大公会议和历任教宗的教导,诚邀教会对感恩圣事多作反思。我无意在本文重申已作的训导,仅望大家继续深入探讨和领略。然而我却深信,献出整年时间为这神妙的圣事,实能大大有助达到这目标。

4.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圣体年是由2004年10月开始,直至2005年10月结束。我为这项活动指定这段时间,是因为它适逢两大事项之间:2004年10月10-17日,将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的国际圣体大会,以及将于2005年10月2-29日,在梵蒂冈召开的世界主教会议常会,而其议题正是:「感恩祭是教会生活及使命的泉源及顶峰」。令我作此决定的另一个考虑,就是将于2005年8月16-21日,在德国科隆举行的普世青年节。我极渴望青年人,能围绕着感恩圣祭这重要中心,让自己的信德和热忱获得滋养。很久以来,我已有类似这关于感恩圣祭的构思:这实是我有意令教会铭记的牧灵方针之自然发展,亦是我尤其在筹备禧年庆典之始及其后数年,多次重申的。

5. 我有意在这牧函继续强调这方针,好让大家更易由这圣事获得神益。至于具体举行圣体年的方式,则由各地方教会的牧者自行探讨:他们由于对这伟大奥迹的虔敬,必定能采取合宜的行动。况且各位主教兄弟,在刚结束玫瑰经年不久之际,不难明白到圣体年有如此深厚的属灵意义,是绝不会妨碍个别教会的牧灵计划的。再者,这活动还能启迪他们,更紧密地把他们联系于圣体奥迹,这奥迹正是信友灵修生活,及地方教会各行动的根基和秘诀。为此,我并无意要求各地方教会打断她们正进行中的牧灵计划,仅请她们加强当中的感恩圣事特色,毕竟,这是整个信友生活应有的特色。我谨愿藉此牧函向各位提出一些基本方针,深信来自各方的天主子民,会乐意和怀着热接纳我的提示。

第一章 秉承梵二和禧年的方向

双目注视基督

6. 十年前,我在「第三个千年的来临」(Tertio millennio adveniente, 10-11-1994)牧函,有幸向教会指示迈向二千大禧年的筹备路线。我感到这历史机会展示出一个莫大的恩赐。当然我也没有奢望这纯时间上的更迭──纵使它是如何有感召力──能独力带来重大的转变。可惜事实越来越明显,刚踏进禧年不久,重蹈覆辙的事情接踵而来,尤其是那些较负面的。这样,目前的景象,除那些令人欣慰的远景外,暴力和血腥的阴影也不断令我们忧心忡忡。但在我邀请教会庆祝圣言降生的二千禧年之际,我已深信──而且现在更尤甚──要为人类「长远的日子」而努力。

事实上,基督不仅是教会历史的中心,更是人类历史的中心。万物都要总归于基督(参看弗1:10; 哥1:15-20)。

难道我们不记得梵二以何等热诚,引用教宗保禄六世的话来宣认说:「基督是人类历史的终向。历史及文明所有的愿望,皆集中在基督身上;他是人类的中心、人心的喜乐及其愿望的满全」(1)吗?梵二的教导让我们对教会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打开信友的心灵,使在基督的启迪下,更仔细地去领略信德的奥迹和明了世间的事物。在降生成人的圣言身上,不但揭示了天主的奥迹,同时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奥迹。(2)人类在降生成人的圣言身上,获得了救赎和满全。

7. 我在就任教宗职之初,已在「人类救主」(Redemptor hominis)通谕中详论了这课题,且在多个机会予以重申。禧年是个适合的时机,引起信友对这基本真理的注意。禧年大庆典的准备,可谓充满着圣三及以基督为中心的特色。在这样的安排下,当然不得不提圣体圣事。我们虽然今日才开始庆祝圣体年,但我很乐意告诉各位,早在「第三个千年的来临」牧函,我已指出:「第二千年将是特别注重圣体的一年:二千年前降孕玛利亚胎中的救主,今日仍借着圣体圣事,为世人自献,作为神性生命的泉源」。(3)当日在罗马举行的国际圣体大会,令大禧年的这个涵义获得具体化。还值得一提的是,正当禧年的准备工夫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我更在「主的日子」(Dies Domini)牧函,向信友建议,以「主日」这个复活主的日子和教会的特别日子,作为默想的主题。当时我更邀请大家,要重新发现感恩礼仪,使之再次成为主日的核心。(4)

与玛利亚一起瞻仰基督圣容

8. 大禧年的成果,差不多都综合在「新千年的开始」(Novo millennio ineunte)牧函中。我在这提纲挈领的文件,曾提出一个牧灵方案,它的根基来自瞻仰基督圣容;这是教会教育法的一部分,尤其藉祈祷的工夫趋向圣德的「高标准」。(5)在这牧灵方案中,怎能忽略了礼仪的义务,尤其是对圣体化生活的关注呢?我在该牧函写道:「在二十世纪,特别是自从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基督徒团体举行圣事的方式,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感恩祭。应继续循着这方向,并特别强调主日感恩祭和主日本身,要当做信仰上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复活主的日子,也是圣神的恩赐,且真正是每周一次的复活节」。(6)在论及培育信友祈祷时,我曾请大家加强时辰颂祷礼;教会藉此礼仪,圣化日间各时辰,及划分礼仪年的不同时期。

9. 其后,我更在宣布「玫瑰经年」,及颁布「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Rosarium Virginis Mariae)牧函时,从圣母学的角度,及透过复兴玫瑰经敬礼的建议,重申了有关瞻仰基督圣容的道理。其实这传统的祈祷方式,是教会训导所推荐,亦是天主子民所心爱的,具有极符合圣经和福音精神的特性,尤其集中于耶稣圣名和圣容,紧随着对每端奥迹的默想和重复诵念圣母经。这种周而复始的祈祷方式,形成一种爱的教育,藉以在人心中,燃起玛利亚对她圣子所怀的爱情。为了使沿用了多个世纪的祈祷方式,更臻成熟,我决定加入「光明奥迹」,令这卓绝的默观基督圣容的方式,具备更完整的「福音纲要」真貌。(7)这样一来,我们又怎能不在光明奥迹的高潮,加入建立圣体的事迹呢?

由玫瑰经年到圣体年

10. 我刻意在玫瑰经年颁布「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藉此想说明感恩奥迹与教会不可分离和根本的关系。我提醒各人,要以应有的态度,用心举行感恩祭献,对圣体圣事内的耶稣,应作堪当这伟大奥迹的钦崇敬礼,即使在弥撒以外也是一样。尤其应决志培养感恩祭的灵修,并奉玛利亚这位「富有感恩祭精神的女性」为典范。(8)

圣体年实来自一个与年递增的经验背景,但始终以瞻仰基督圣容为主题。在某意义下,圣体年就好像综合的一年,是过往一切经历的顶峰。为善度这一年,可作的事情实在多不胜数,我只想提出一些反思,以帮助大家采取富有启发性和有效的行动。

第二章 圣体圣事属光明奥迹

「他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路24:27)

11. 耶稣复活后显现给厄玛乌两门徒的记载,有助我们集中于感恩奥迹的首要特点。这特点即感恩祭是属于光明奥迹的!这特点常应包括于天主子民的敬礼内。这究竟有什么意思?这对灵修和信友生活究竟有何含意?

耶稣自称为「世界的光」(若8:12)。他这特点在他一生的某些时刻,尤其明显:在他显容和复活时,他的光辉显耀夺目。然而在圣体圣事中,基督的光华是?藏的。圣体圣事是一项超然的「信德奥迹」(mysterium fidei)。可是,正是透过他全然?藏的奥迹,基督成了光明的奥迹;信友靠着这奥迹深入天主的生命里。无独有偶,圣艺大师鲁布莱夫(Rublev)所绘的圣三画像,竟很有意义地把圣体圣事置于圣三生活的中心。

12. 圣体圣事之所以属光明奥迹,首先是因为在每台弥撒中,亦即在圣言和圣体这两张「餐桌」的结合中,圣道礼仪常先于感恩(圣祭)礼仪举行。这连贯来自《若望福音》所载的圣体道理,当中耶稣由介绍自己的基本奥迹开始,继而进入讲解正式的圣体道理:「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若6:55)。我们知道正是这事令许多听众感到困惑,因而引致伯多禄代表其他宗徒和历代教会,说出这一句话:「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若6:68)。在厄玛乌门徒的故事中,基督亲自采取行动,「他于是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说明「全部经书」都指向他自己的奥迹(参看路24:27)。他的话令两位门徒的心感到「火热」,并把他们由忧伤和失望的阴影下拉出来,激起他们与主同住在一起的热望:「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吧!」(参看路24:29)。

13. 梵二会议的教长们在「礼仪宪章」中表示,切望「圣言的餐桌」,能为信友大量开启圣经的宝库。(9)因此,他们赞成在举行礼仪时,当中的读经尤其要以大家明了的本地话宣读出来。每次在教会内宣读圣经,就是基督亲自向我们说话。(10)梵二会议的教长们同时亦敦嘱主祭,要以圣道礼中的讲道,来阐释天主圣言,并要指出如何在信友生活中实践出来。(11)在梵二会议后四十年举行的圣体年,可谓是一个重要机会,让信友团体在这事上作检讨。以大家听懂的语言来宣读圣经,仍不足够,还须用心宣读,妥善准备,虔诚聆听,细味默想,这样,天主的圣言才能触动和光照我们的生命。

「他们在分饼时认出了他」(路24:35)

14. 别具意义的是,厄玛乌的两位门徒,经主基督的话妥善准备后,进餐时,便在他简单的「擘饼」动作中,认出他来。当人的思想受到光照,心灵被炙热后,这些标记便能对人「说话」。感恩祭是在「标记」富有动力的背境下,展现它丰盛灿烂的讯息。正是透过这些标记,这奥迹才能以某种方式向信友揭示出来。

正如我在「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中所说的,重要的是不要忽略这圣事的任何特性。人们常受到诱惑,要令感恩祭迁就自己的喜好,但事实上,他们应设法向这奥迹的特性开放自己才是。「感恩祭是一项厚礼,不能让它的意义变得模糊,及受轻视」(12)。

15. 毫无疑问,感恩祭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其「宴席」的特性。感恩祭产生于圣周四晚上,即在一个逾越节晚餐的场合中。就结构而言,感恩祭的特性,在于它同桌共食的意义:「你们拿去吃罢……然后,又拿起杯来……递给他们说:你们都由其中喝罢……」(玛26:26,27)。这特点清楚表达出:天主愿意与我们共融,以及我们要在这共融中,发展彼此间的共融。

但我们不可忘记,「感恩圣宴」也有深刻和首要的祭献意义。(13)在感恩祭中,基督为我们重现那在加尔瓦略山上一次而为永远的祭献。基督虽以复活主的身分,在感恩祭中临现,却带着他受难的标记,而每台弥撒圣祭,便是他苦难圣死的「纪念」,正如在成圣体圣血后的欢呼词所说的:「我们传报你的圣死,我们歌颂你的复活…」。感恩祭重现过去,与此同时又叫我们朝向未来:当历史终结时,基督的再次来临。这个「末世」特性,令圣体圣事具有引人入胜的动力,并使基督信友满怀希望地完成现世的旅程。

「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玛28:20)

16. 感恩祭的这些特性,都连结在一个最考验我们信德的特性上:「真实」临在的奥迹。遵照教会的整个传统,我们相信耶稣真实临在感恩圣事的饼酒形内。这临在──按教宗保禄六世有力的解释──我们称它为「真实」的,并非否认其他临在,彷佛其他临在不是真实的,而是这临在是最卓越的,因为它是实体的临在,而且既是天主、又是人的基督,整个地临现于他体血的事实中。(14)为此,信德要求我们在圣体圣事前,应意识到自己是在基督面前。正是基督的临在,令感恩祭的其他特性──宴席、逾越奥迹的纪念、末世事物的预尝──具有超越纯粹象征的意义。圣体圣事是基督临在的奥迹;藉此奥迹,实现了耶稣的承诺:他要与我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

庆祝、朝拜、瞻仰

17. 圣体圣事是伟大的奥迹!这奥迹尤其应妥善举行。弥撒圣祭应成为信友生活的中心。每个团体都应设法遵照礼规,在信友的参与下,由不同辅礼人员,各按其分,履行所指定的职务,且要认真注重歌咏和礼仪音乐所应有的神圣性,庄重而得体地举行圣祭。每个堂区团体,仔细研究应用罗马弥撒经书的原则和礼规,可视为圣体年的其中一项任务。精确跟随礼仪年每个阶段的进展,是透过这神圣「标记」进入救恩奥迹的最佳方法。牧者们应致力从事「释奥」(mystagogica)方式的教理讲授,这工作是教父们所心爱的,能有助信友领会礼仪的动作和说话的意义,协助信友经由标记进入救恩奥迹,并把整个身心沉浸于救恩奥迹之中。

18. 尤其应在弥撒礼仪及在弥撒外的圣体敬礼,培养对基督真实临在的活泼意识,不论声调、举止、行动和整个态度,都要用心见证基督的真实临在。在这事上,礼规提到──我本人最近也多次重申(15)──应重视弥撒礼仪或朝拜圣体中的静默时刻。一言以蔽之,礼仪人员及信友对待圣体的一切态度,都应具有最高的敬意。(16)临在于圣体柜内的耶稣,应成为一个吸力焦点,吸引越来越多爱慕他的灵魂;他们有足够的耐力,长时间留下来聆听他的声音,甚至感受到他圣心的搏动。「请你们体验,请你们观看:上主是何等的和蔼慈善!」(咏34:9)。

在这一年中,弥撒外的圣体敬礼应成为每个堂区和修会团体特别努力的事。我们要长时间,俯伏于在圣体圣事内的耶稣前,以我们的信德和爱德,赔补救主在世上多处所受到的忽视、冷漠、甚至凌辱。我们要以朝拜圣体,来加深个人和团体的默观,并运用富于天主圣言的祷文,及古今许多神秘经验者的心得,作为辅助。玫瑰经具有圣经和以基督为中心的深邃意义,亦是我在「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牧函所推荐的祈祷;这种在玛利亚陪伴下和受教于玛利亚的祈祷方式,可以特别适用于朝拜圣体。(17)

应格外热诚庆祝本年度的基督圣体圣血节,并举行传统的圣体巡行。我们尤其要在大街小巷和居所四周,到处宣扬对「降生成人的天主」的信仰:他是我们旅途的同行者。这样表现出我们的知恩报爱,并邀得天主无尽的降福。

第三章 圣体圣事是共融的根源和体现

「你们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们内」(若15:4)

19. 厄玛乌两门徒请求耶稣与他们留在「一起」。耶稣却以一个更大的恩惠来响应他们:耶稣借着圣体圣事的方式,住在他们「内」。领受圣体就是与耶稣密切的契合。「你们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们内」(若15:4)。这样密切的彼此「寓居」,让我们能以某种方式在世上预尝天国。难道这不就是人类最大的渴望吗?难道这不就是天主要在历史中完成祂救恩计划的方式吗?祂使人心对祂的圣言感到「饥渴」(参看亚:11);这饥渴只有和祂完全契合才能获得满足。感恩祭的共融礼(领圣体)是要让我们在世上能「饱飨」天主,期待末日在天上完满的实现。

一个饼、一个身体

20. 然而这实现于感恩祭「共融礼」中的特殊密切关系,没有了教会的共融,是不能恰当地被领略或完满地生活出来的。这正是我在「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反复强调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们能否「与基督同行」,全视乎我们能否「与基督的奥体」同行。基督遣发了圣神,为促进和激励这合一。基督自己也不断临在圣体圣事中,以促成这合一。事实上,正是那唯一的感恩祭饼,令我们成为一体。正如保禄宗徒所肯定的:「因为饼只是一个,我们虽多,只是一个身体,因为我们众人都共享这一个饼」(格前10:17)。耶稣在感恩奥迹中,按照他在司祭祈祷所指出的模式,把教会建立成一个「共融体」:「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

21. 感恩祭既是教会合一的泉源,也是她最重要的体现。感恩祭是共融的彰显(epiphania communionis)。正为了这原故,教会定下了一些条件,以确保大家能以完满的方式参与感恩圣祭。(18)这各种限制应让我们更明白到,耶稣向我们要求的共融是何等严格。这是按圣统的共融,是基于对不同角色和职务的了解,并藉在感恩经提及教宗和教区主教,来不断加以肯定的。这是友爱的共融,借着「共融的灵修」培养得来的,令众人都能抱着互相开放、真情、谅解和宽恕的情怀。(19)

「一心一意」(宗4:32)

22. 每次弥撒圣祭,我们都被邀以《宗徒大事录》所描述教会应常有的共融,作为模范和理想,来衡量自己。这个理想的教会,围绕在宗徒四周,由天主圣言所召集,不但乐于分享精神财富,也乐于分享物质上的财富(参看宗2:42-47; 4:32-35)。在这圣体年中,主基督邀请我们尽量臻于这样的理想。应以更大的努力,按礼仪所建议的机会,在主教座堂举行「集祷弥撒」(Missa stationalis)。这类弥撒由主教主持,连同他的司铎团和执事,并有各阶层的天主子民一起参与:这正是教会的主要「体现」。(20)同样值得称许的,是在其他重要机会,包括在堂区层面,举行这类感恩礼仪,以增进共融意识,并激发热忱。

主的日子

23. 我特别祝愿大家在这一年,能勉力重新发现主日作为主的日子和教会的日子,并充分地如实生活出来。若大家能再次默想一下,我在「主的日子」牧函所写的话,我将会感到十分欣慰。「在主日弥撒中,基督徒特别强烈地再次经历逾越节那晚,门徒聚在一起,复活主显现给他们时的体验(参看若20:19)。从某种意义来讲,各时代的天主子民,当时都临在于那一小群核心门徒,也就是教会的初果当中」。(21)在这恩宠的一年,司铎在履行牧灵任务时,应格外留意主日弥撒,使能促进整个堂区团体的共融,包括不同的组别、运动、善会等,亦当参与其中,且激发更新的热忱。

第四章 圣体圣事是「传教使命」的原则和方案

「他们遂即动身」(路24:33)

24. 厄玛乌的两个门徒认出主后,「遂即动身」(路24:33),去传告他们所见所闻的一切。当他们真正经验过复活主,获得他体血的滋养后,已无法把所经历的喜悦据为己有。与基督相遇的经验,藉感恩祭的亲密机会,继续予以加深,令教会和每一位信友,感到去作证和传福音的迫切性。我在宣布圣体年的讲道词中,引用了保禄的话,强调说:「直到主再来,你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你们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11:26)。保禄宗徒把「祭宴」和「宣告」紧密地连在一起:在纪念「逾越奥迹」当中,与基督契合,也意味着有责任去宣扬那实现于礼仪中的「事迹」。(22)每次弥撒礼成时的遣散礼,遂成为派遣礼,驱使信友致力传扬福音,并以基督徒精神影响社会。

25. 感恩祭不但以精神的力量,装备我们去实践这使命,在某意义下,它也为我们指出一个实践的方案。感恩祭本身实在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是由耶稣传授给信友的,透过信友的作证生活,在社会和文化中散发光芒。为达致这目的,每位信友必须借着个人和团体的默想,吸收感恩祭所表达的价值、所启发的态度,及所激励的生活善志。我们何不视之为一个可由圣体年而来的特别委托呢?

感恩

26. 这方案的一个基本元素来自「感恩祭」(eucharistia)一词的含义:感恩行动。在耶稣身上,在他的牺牲里,在他对父的旨意毫无条件的说「是」当中,带着全人类的「是」、「感谢」和「阿们」。教会受托去提醒世人这伟大的真理。这任务在我们的俗世文化,当人类忘记了天主,且吹嘘着自我满足的世代,尤其急需。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家庭、学校、工厂,和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里,体现这「感恩」方案,活出这感恩计划,就是要见证:「人类事实」若与造物主失去连系,便毫无意义:「受造之物没有了造物主,势必等于虚无」。(23)这个超凡的连系,令我们要为自己的所有和所是,不断作出「感恩」行动;这正是举行感恩祭的态度。这并不会妨碍世事的合理自主,(24)却让它有一个实在的基础,同时把它放在正确的范围内。

在这圣体年,基督信徒要致力见证天主临于人世间。我们不应害怕讲论天主,并要高举信德的标志。「感恩文化」能促进一种对话文化,并从感恩祭中汲取力量和滋养。有人认为在公众场合讲论信仰,会损害国家和民间组织的合理自主,甚至会鼓吹不容异己的态度。这样的想法实属错误。若然在历史上,连信徒都曾在这事上犯了错误,正如我们曾趁禧年的机会所承认的,这不应归咎于「基督徒的根源」,而应归咎于基督徒未能忠于他们的根源所致。谁学会那被钉在架上的基督一样「感恩」,他/她也许会成为殉道者,但总不会沦为迫害者。

团结之途径

27. 感恩祭不仅表达出教会生活内的共融,它更是全人类大团结的方案。教会不断在感恩礼仪中,重振她作为「标记与工具」的意识,这不仅是指与天主的密切契合而言,也是指全人类的团结合一而言。(25)每台弥撒,即使是暗地里举行的,或是在遥远偏僻的地方举行的,常具有普世的价值。参与感恩祭的信友,由圣祭获得力量,在各种生活情况下,成为推动共融、和平及团结的人。我们今日的世界千疮百孔,刚踏进新的千年,便要面对恐怖主义的阴霾和战争的悲剧,为此信友急需从感恩祭这和平学堂中学习,好能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上,负起不同程度的责任,成为缔造对话与共融的人。

服务最弱小的兄弟

28. 我还有一件事,希望大家关注的,它影响到我们在感恩圣祭中的共融和分享,是否真实;这就是:从参与感恩祭而来的动力,驱使我们以有效的方式,致力建设一个更平等和友爱的社会。在圣体圣事里,天主显示了至大的爱情,推翻了一切支配着人与人关系的权力原则,并彻底肯定了以服务为原则:「谁若想做第一个,他就得做众人中最末的一个,并要做众人的仆役」(谷9:35)。在若望福音中,我们找不到建立圣体的记载,却找到了「洗脚」的叙述(参看若13:1-20);这绝非偶然的事:耶稣俯身为自己的门徒洗脚,这正毫不含糊地说明了圣体圣事的真谛。圣保禄更一语破的地指出,没有具体赒济穷人以见证爱德,这样去举行感恩祭是不合理的(参看格前11:17-22,27-34)。

所以,我们何不把这圣体年,作为教区和堂区团体,致力为世上贫苦大众,实践爱德服务的特别时刻呢?我想到那蹂躏着数以百万计人类的饥饿问题、那折磨着发展中国家的疫病、老人的孤独、失业者的苦恼,及移民的逆境。这些灾祸以不同程度,也困扰着富裕的地区。我们不要自欺,只有透过彼此相爱,尤其透过我们对急需者的关怀,世人才能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参看若13:35; 玛25:31-46)。我们的感恩礼仪是否真实,全视乎我们能否符合这判断标准。

结论

29.「啊,神圣的筵席,我们共领基督!」(O Sacrum Convivium, in quo Christus sumitur!)圣体年源自教会面对这伟大奥迹而发的惊叹。这惊叹之情,一直弥漫着我的心灵,更流露在「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我能够在教宗职任第二十七年即将开始时,邀请全教会以特别的方式,去瞻仰、赞颂和朝拜这不可言喻的圣事,实在是我蒙受的大恩。但愿这圣体年能成为一个宝贵机会,使众人对基督所托付给教会的这无比宝藏,日益领悟。但愿这一年,能激励大家更热切和真诚地举行感恩祭,从而活出一个被「爱」所转化的基督徒生活。

为达到这目标,各地方教会的牧者,可自行决定采取许多行动。礼仪圣事部亦会从旁协助,提供有用的建议和提示。我并不要求大家做额外的事,但所做的一切,都要有深度的内涵。即使圣体年的成果,仅能复兴信友团体的主日弥撒礼仪,并加增弥撒外的朝拜圣体,这恩宠的一年已获得重大成果了。毕竟好事常应朝高看,不要为了平庸的成果而自满,因为我们深知常可寄望天主的助佑。

30. 各位主教同牧,我把这一年委托给你们,深信你们会以使徒的热诚,全力以赴,响应我的邀请。

各位司铎,你们每天都重复念着成圣体的经文,向人们见证和宣布,那临于你们手中的大爱奇迹。你们要遵从这特别恩宠之年的呼吁,每日要怀着首祭时的喜乐和热诚,举行弥撒圣祭,并多次在圣体柜前停下来祈祷。

各位执事,你们为圣言和祭台密切服务,谨望你们在这年主宠满盈。

各位读经员、辅祭员、非常务(特派)送圣体员,你们要更深切体会,那为合宜地举行感恩圣祭,而委托给你们的职务,是何等的恩赐。

我尤其要对各位未来司铎说:你们在修院生活,除设法体验每日参与弥撒圣祭的甘饴外,更应沉缅于与圣体内的耶稣促膝长谈。

各位度奉献生活者,你们因所作的奉献,蒙召度长期的默观生活。请记着,耶稣在圣体柜内等候你们趋近,好能在你们心内,倾注他友谊的亲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令你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各位信友,你们要重新发现圣体圣事的恩赐,好能在你们世上的日常生活、各自的行业,及所接触的各种处境中,得到光照和力量。你们要重新发现圣体圣事的恩赐,使你们更能完满地活出家庭生活的美妙和使命。

最后,各位青年人,我对你们充满期望,同时再次邀请你们出席将在科隆举行的普世青年节。这次聚会所选的主题:「我们特来朝拜他」(玛2:2),特别能为你们提示善度这圣体年的态度。你们要怀着青春的热诚、希望和爱的能力,与那位隐藏在圣体圣事中的耶稣相遇。

31. 我们眼前有各位圣者的榜样;他们从圣体中获得滋养,在成全的道路上臻于至善。他们不知多少次体验到这如此伟大的奥迹,以致感动流泪,在圣体前度过不可言喻的「婚礼」般喜乐时刻。至圣童贞圣母一生体现了圣体圣事的道理,她尤其能帮助我们。「教会既以圣母为榜样,因此也蒙召效法她与这至圣奥迹的关系」。(26) 我们所领受的圣体是她圣子的无玷体血:「万福,生于童贞玛利亚的真实身体」(Ave verum corpus natum de Maria Virgine)。在这恩宠的一年,教会在玛利亚的扶持下,找到了新的动力,去实践她的使命,愈发体验到圣体圣事是她整个生活的泉源和巅峰。

我诚心祝福各位满溢恩宠及喜乐。

若望保禄二世

二零零四年十月七日玫瑰圣母纪念日

教宗职任第二十六年发自梵蒂冈

注解

1. 「现代」,45。
2. 参看「现代」,22。
3.「第三个千年的来临」(Tertio millennio adveniente)牧函,55: AAS 87 (1995), 38。
4.参看「主的日子」(Dies Domini)牧函,32-34: AAS 90 (1998), 732-734。
5.参看「新千年的开始」(Novo millennio ineunte)牧函,30-32: AAS 93 (2001), 287-289。
6.「新千年的开始」,35: AAS 93 (2001), 290-291。
7.参看「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Rosarium Virginis Mariae, 6-10-2002)牧函,19,21: AAS 95 (2003), 18-20。
8.「活于感恩祭的教会」(Ecclesia de Eucharistia, 17-4-2003)通谕,53: AAS 95 (2003), 469。
9.参看「礼仪」,51。
10.参看「礼仪」,7。
11.参看「礼仪」,52。
12.「活于感恩祭的教会」,10: AAS 95 (2003), 439。
13.参看「活于感恩祭的教会」,10: AAS 95 (2003), 439; 礼仪圣事部,「救赎圣事」(Redemptionis Sacramentum)训令(论举行弥撒时应遵守的规则及应避免的事项,25-3-2004),38: L'Osservatore Romano, 24 aprile 2004, suppl., p.3。
14.参看「信德的奥迹」(Mysterium fidei, 3-9-1965)通谕,39: AAS 57 (1965), 764; 圣礼部,「圣体奥迹」(Eucharisticum mysterium, 25-5-1967)训令(论圣体奥迹的敬礼),9: AAS 59 (1967), 547。
15.参看「圣神及新娘」(Spiritus et Sponsa)文告(梵二「礼仪宪章」四十周年,4-12-2003),13: AAS 96 (2004), 425。
16.参看「救赎圣事」。
17.参看「救赎圣事」,137: L'Osservatore Romano, 24 aprile 2004, suppl., p.7。
18.参看「活于感恩祭的教会」,44: AAS 95 (2003), 462; 《天主教法典》can. 908; 《东方教会法典》can. 702; 宗座基督徒合一促进委员会,《合一指南》(Directorium Oecumenicum, 25-3-1993),122-125, 129-131: AAS 85 (1993), 1086-1089; 信理部,「遵照教会法律」(Ad exsequendam, 18-5-2001)书函: AAS 93 (2001), 786。
19.参看「新千年的开始」,43: AAS 93 (2001), 297。
20.参看「礼仪」,41。
21.「主的日子」,33: AAS 90 (1998), 733。
22.参看基督圣体圣血节讲道(10-6-2004),1: L'Osservatore Romano, 11-12 giugno 2004, p.6.
23.「现代」,36。
24.参看「现代」,36。
25.参看「教会」,1。
26.「活于感恩祭的教会」,53: AAS 95 (2003), 469。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