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为了我们而被交付:

回顾苦难

无疑,耶稣复活的讯息紧随于他的苦难之后,「苦难」(Passion)这个主题在宗徒大事录里的伯多禄的最初宣讲与福音叙事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个位置。不过,克泽曼(Ernst Kasemann, 1906-1998)却认为在保禄的「初传」(见格前五10;十一26;十五3)观念中,「十字架」才具有神学上的优先地位,「复活」仅仅是出于解释这一点而已。布尔特曼(Rudolf Karl Bultmann, 1884-1976)却认为在伯多禄等人的宣讲与耶稣的生活之间根本就没有历史的连续性。他主张苦难叙事及随后的复活宣讲之间的「组合」表明了:最初的基督徒是在后期才意识到信仰需要述诸耶稣生活的历史性。

针对上述两位新教神学家的看法,穆恩提出了他对于圣经启示的洞察。

首先,耶稣的苦难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为犹太人而言,对于默西亚的来临,那是一个长久的期待。门徒们宣讲说耶稣就是这个默西亚(Jésus est le Christ),他就是天主的受派遣者(参宗二23-24;三13-15;四10-11)。向犹太人证明这一点的方式是将实际发生的历史中的耶稣苦难事件与旧约所预言的要来的默西亚的命运对应连接,他是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受苦的上主仆人」(参依42-55)。从实际发生的耶稣命运,回溯到先知预言,最后呈现出来的当然就是「天主的旨意」了。「他照天主已定的计划和预知被交付了……」(宗二23)伯多禄这种述诸天主旨意的宣讲意味着:耶稣的死亡已然被先知们所预告,明确地来自天主的允准。「经由那些反对耶稣的见证,这个宣报再也不能够被撤销,尽管说仿佛他的失败证明他丝毫没有接受天主的旨意和能力一样,他就是这样被判决的。」

保禄也以类似的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得撒洛尼会堂中,他一连三个安息日「根据圣经和他们辩论,阐明指出默西亚必然受难,并从死者中复活,且说:『我向你们所传报的耶稣就是默西亚。』」(宗十七2-3)穆恩说,这种宣讲方式说明宗徒们发现了基督死亡的救赎性意义,同时他们也渐渐掌握了信仰教导的核心内容。然而,「一个如此返回苦难的必然性却是在他们使命开始之际就已经存在了。」

其次,穆恩还看到了宗徒述诸耶稣苦难的救赎神学内涵。他说回顾耶稣苦难并非只是经由复活连接着那预许中的天国,其实,它也不能与那已经发生了的、一次而竞全功的过去划清界限。宣报耶稣的死亡这件事,将会被持续到他的再来。因此,「宣报」(annoncer)是一个具有无穷无尽的现实意义,并有所保障的大事。事关未来的保障。回顾历史并未开启信仰与神学的一片新天新地,「它更拓展了墓穴已空这末世性的宣报,为了将苦难与复活连接在一个既是历史性的,又是末世性的同一救赎事件上面。」

第三,复活宣报并非仅仅事关认识基督,而且也关联圣父。复活事件的背景是一个末世性的礼物;基督为我们而言,他是救主,是被称为「中保」(Médiateur)的、与父一致的救恩的「共同作者」(coauteur)。在苦难当中,耶稣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同时,他放下自己,去承受一切。无疑,他是救恩的作者,但是,他所做所为都是为了承行天主的旨意。至于十字架,穆恩认为,那更彰显了救恩的神性力量。十字架成为透过死亡获得胜利的场所,这也是耶稣的内心生活与父合一的场所。在若望的逻辑中,论及十字架的被竖起,无疑是在说在天主的荣耀中耶稣被高举(参若三18;八28;十二32;十七1-5)。穆恩说:「同样也临在于死亡事件中天主(圣父)在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日子中被启示出来,实质性的意义在于提升人们,生活的真实情形出于死亡肆掠之所。」

最后,当论及自己的死亡时,耶稣总是用「人子」(Fils de l’homme)自称。这是达内尔先知书中特别为耶稣准备好的一个称呼(参达七13)。这个称呼与耶稣的苦难直接相关,是天主的旨意在历史中从先知预言到透过「道成肉身」的圣言得以实现的一个关联行动。并且,耶稣藉此「根据圣经」(selon les Ecritures)而来的称呼为宗徒开启了他们的未来,让他们的命运与他紧密相联。通过对于这个称呼的肯定,耶稣被赋予「一个存有的责任」(un devoir-être),穆恩将这个存有责任解释为:「耶稣欣然就义,为了向所有仰望天主的忍耐的人接受并通传那已经预言了的救恩产业。」与耶稣的位格关联,他向我们敞开真生命的道路,即罪过的赦免。这是玛窦福音特别强调的一个主题:新的盟约依然如同旧的盟约一样以血立盟,但是,只有这「新盟约」才有「赦罪」的能力(参玛廿六28)。经由死亡和复活,耶稣才得以坐在圣父之右,于是,他的存在成了所有经由信德在他内重生者的保证。

穆恩总结说,耶稣的死亡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含,一方面,可以将耶稣的死亡称作一个「祭品」(sacrifice):为了众人和天主,他耗尽了自己;另一方面,耶稣的死亡又是一个「自我献祭」(se sacrifier):一个采取古老的赎罪的礼仪模式,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以他的死亡更新了生命的意义,意即,以正义的赎价通传了无偿的恩宠。


[1] Ibid., p. 399-401.
[2]J. Moingt, 1993, p, 402.
[3]Ibid.
[4]J. Moingt,1993, p. 403.
[5]Ibid., p. 404.
[6]J. Moingt, 1993, p. 421.

[7]见Ibid.,1993, p. 445.

··························································································································································································································································································································

穆恩的基督论研究(四)

——以《从天主而来的人》为中心

04 他渎神了

基督徒通过「宗徒信经」表达他们的信仰,这信仰源自历史中的耶稣及其悲剧性的命运,意即耶稣「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字架上」(Crucifié sous Ponce Pilate)。穆恩提问道:「基于什么性的理由,这句话会成为信仰的条文?」[1]

在比拉多面前,耶稣受到犹太人的控告:「他渎神了」(il a blasphémé)。原因是他「自称为天主子」(若十九7)。其实,耶稣从来没有自称为「天主子」,他只是以充满着先知预言般的、悲剧性的「人子」称号来表达自己与天主的关系,并心甘情愿承受那要来的一切。[2]在这一点上,穆恩同意穆尔特曼的观察:耶稣只是宣报天国,他从来没有突显自己。[3]因此,穆恩尖锐地质疑:「一个渎神的指控如何能够从『天国的宣报』中提得出来呢?」[4]

穆恩肯定,其实福音中所记载的所有关于耶稣的负面传闻,正是耶稣从旧约秩序中建立他的教导所展示的「在耶稣基督内施救的天主的新颖」(la nouveauté du Dieu qui sauve en Jésus Christ)的基础。

在他的使命的核心,耶稣找到了面向世界拓展救恩的新颖意识。「就在那时侯,耶稣发言说:『父啊! 天地的主宰! 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是的,父啊! 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玛十一25-27;参路十21-22)穆恩说释经学家们在这段经文中嗅到若望圣史那充满神秘感的新颖与光芒。至于教父们,他们很喜欢引用这句经文来解释神性的生育,以及圣父的天主性。不过,穆恩说,这不是耶稣原初的意图。耶稣说「我的父啊」(mon Père),但是他并没有在同一个句子中立即宣称自己是「子」(Fils),相反,他只用了第一人称单数。「然而,无须怀疑耶稣在这里指出谁在内心中认识父,谁就在真理中得到耶稣的启示。」[5]耶稣在自己内显露他是子的身份,为了让每一个人通过他的职责、真理性的启示者位格以及天主的本质来认识耶稣是负有父所赋予的使命者。[6]然而,这里还存在着一个困难:对于天主和救恩的认识等同于对于耶稣的认识吗?

玛窦福音中伯多禄响应耶稣的问题「你们说我是谁」时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十六13-17)许多释经学家认为这是福音叙事的中心,因为它揭示了耶稣的身份。穆恩却说人们只是注意到一个方面:耶稣的天主性身份。其实,这句话还别有深意:当耶稣称天主为父的时候,别于以往地突显天主是「耶稣的天主」(comme le Dieu de Jésus)。这一点并非来自传统,而是新的启示。

「儿子」并非仅仅是表明一个人的物理性位格,同时,还有着与父亲相连的社会性功能:行使父亲的那些角色、拥有父亲的能力、履行父亲赋予的使命或者一如葡萄园主的比喻中那位传递父亲旨意的儿子(参路廿9-19)等等。耶稣是「天主子」(Fils de Dieu)与他所负载的使命是同一个意思,意即被犹太权贵所指控的「他说他是天主子」的这个名称其实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他就是「默西亚」。他是一个仅仅出于将他的父亲的内心想法付诸实行的儿子。先知们将他视作「天主的启示者」(révélateur de Dieu)。然而,这位启示者却不为犹太宗教权贵所认同,因为他们在先知的预言与耶稣的言行中看到的只是「矛盾」而已。耶稣不为司祭阶层所接受,但是弱小者、谦逊者、悲痛者及被压迫者却很乐意接受他。他们在耶稣这里听到的是一个关于正义、仁及自由的救恩讯息,他们并不企求完全懂得天主,他们只是需要透过耶稣那健康的容颜所启示出来的他的心声。他们完全能够接受耶稣所传递的新的救恩讯息,因为他们已经在他内找到对天主的真正的信仰与生活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借助伯多禄的口说出他是天主的受派遣者的原因。[7]在这个意义上,耶稣是「权威的清偿」(revendication d’autorité):在历史中,耶稣负起清偿以色列与天主之间合一的责任。穆恩引证潘南伯(Wolfhart Pannenberg, 1928-)的这个词组,进而肯定「耶稣是基督」(Jésus est le Christ)的宣称才能是基督论的核心内容。

犹太宗教权贵对于「耶稣渎神」的指控,为基督论而言,恰好更清楚地突显了耶稣与父的关系。穆恩分别从对观福音和若望圣史的叙事出发,予以证明。一方面,对观福音中所记述的「显圣容事件」不但是法律和先知为耶稣-圣子的使命作证,而且还有父的命令,让门徒们「听从他」(Ecoutez-le,参玛十七5;谷九7;路九35)。这是一个新的启示。尽管是透过信仰,我们依然不能够直接看见父,而是经由耶稣。反过来说,耶稣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认识父。[8]另一方面,穆恩引证若望圣史中耶稣自己所讲的「父为我作证」的一系列话,告诉人们这就是「听从他」的理由;[9]最终,在回答斐理伯的问题时,耶稣将此前所讲的再次总结性地讲了一次,并且以更清楚的立场予以肯定:「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十四9)天主已经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透过耶稣将自己启示出来了,耶稣的一切教导不是出自他自己,而是「从父那里听来的」(若十二50)。因此,耶稣是指向父的道路:天主在耶稣的尘世旅程的尽头;经由他,在那里众人与父相遇(参若十二32)。因此,穆恩说信仰耶稣就是经由他存在的轨迹,我们找到一条在历史中已经发生了的,但是却通往未来的道路。天主拒绝让生前的梅瑟和厄里亚看见他的面容,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参若一18)。如今天主在耶稣内被显示出来,然而耶稣却即将死亡。因此,死亡的超越意义就是爱和服务他人。「这特别的道路要成为-----和耶稣一起----救恩的道路,同样地,一个人----众人中的一个----要成为认识天主的唯一道路。」[10]

注释:


[1]Ibid.

[2]若十九7里,很清楚犹太人根据他们的宗教法律裁定耶稣自称为天主子是渎神的行为,这是被处死的罪行。然而,在罗马人的权下,他们没有处死人的权利(若十八31),所以,他们只好利用比拉多出手。比利多却是自由的,他意识到耶稣是无辜的,他可以权衡轻重释放耶稣,或者判他死刑(十九10)。当犹太司祭们用比拉多的政治生命施压的时候(十九12,15),他就妥协了。事实上,处死耶稣的决定并非宗教上的理由,而是公议会商定的方案(若十一45-57)。问题是他们商议的决议与在比拉多面前控告耶稣的理由豪无关联。

[3]J. Moingt, 1993, p. 459.

[4]Ibid., p. 461.

[5]J. Moingt, 1993, p. 492.

[6]见Ibid.,p. 493.

[7]见J. Moingt, 1993, p. 493-496.

[8]Ibid., p. 501.

[9]穆恩依次引用了若五37-40,45-46,18;八18-19,54-55,59;十四5-10。见J.Moingt, p. 501-504.

[10]J. Moingt, 1993, p. 505.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