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自比为创造者(Promethean)的态度,使得人们认为他们能控制生死,手操决定生死之大权。但实际上,他们在死亡中看不到任何意义或希望,反而被死亡所征服、击碎。这可悲的情况表现于安乐死的发展,不论是以伪装或偷偷摸摸的方式,或是公开实行,或甚至在合法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文化表现为一种真正的『死亡文化』。」(参阅《生命的福音》12、15)。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警告说:「这一种与天主与生命相对的世俗文化,使得违反生命的罪行——以个人自由的权利为借口,将某些反对生命的罪行合理化。」(《生命的福音》4)
一、安乐死(Euthanasia)的概念及定义
安乐死(Euthanasia)来自希腊文,由「好」(eu)和 「死亡」(thanos)组成。因此,这意味着以美好的方式死亡。可是,这给人们错误的讯息,人以为自己可以控制死亡的方式及时间以「美化死亡」。天主教对安乐死的定义来自《教会对安乐死的声明》:「所谓安乐死,是指为了消除一切痛苦而『有所作为或有所不为』,这些作为或不为的本身都会导致死亡,或因有意图执行而导致死亡。」(Declaration of Euthanasia, 2)
天主教教理 2276条提供了以下分析:
1. 直接(主动)安乐死:终结残疾人,病人或垂死者的生命。
- 这构成谋杀,是「直接死亡的原因」,严重侵犯了人类的尊严和对造物主的失敬,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
2. 间接(被动)安乐死:通过停止药物治疗或停止营养和水分而间接死亡。
- 停止维持生命的治疗将终止生命,尽管旨在消除痛苦,但间接导致死亡。
根据意愿,安乐死区分为两种:
1. 自愿之安乐死:人想死并申明,符合患者积极结束生命的坚定意愿。自愿之安乐死等于「有尊严地」死?
世界死亡协会权利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 Right to Die Societies)于1980年成立,为来自26个国家的人促进「选择自决」和「有尊严的死亡」(autonomy of choice and dignified death)。在瑞士,DIGNITAS组织提倡「有尊严地死」,他们提供服务以确保这种尊严,而称这服务是陪伴自杀 (accompany suicide)。2010年7月29日,法国女同性恋者米歇尔·考斯(Michelle Causse)患有非致命性骨病,申请直接安乐死的她得到了DIGNITAS的支持,她在74岁生日时,在电视台直播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临终前她只是谈到自己的尊严和自主权,却没有提到死亡及来世的意义。
2.1. 非自愿之安乐死(一):人不能自己决定,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包括昏迷的人,脑部严重受损的人,老年、精神病或精神不安的人,或年纪太小的人。连小生命也「安乐死」?
如果在生命的尽头允许某些标准,那么在生命的开始也一定要被允许。2004年,在荷兰的医疗中心发出《格罗宁根协议书Groningen Protocol》规定了医生可以「主动终止婴儿生命」的标准。儿童安乐死法规是为涉及的医生制定的,因此,医生不必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协议声明终止新生婴儿的生命是「真正的选择」。教会文件指出:「任何人都不得要求这种为自己或委托他人照管的杀人行为。」(《生命的福音》57)
2.2. 非自愿之安乐死(二):一个想活但被安乐死(杀死)的人。植物人是「被动安乐死」或是「被饿死」?
有一种称为「被动安乐死」的做法是去除病患者(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人)的营养和水分,使患者永远无法恢复意识,最后,因口渴及饥饿而死亡。《教会对安乐死的声明》指出:「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人并没有即将死亡的危险」。因此,处于营养状态的人是有尊严的人,必须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营养和水分补充,即使是通过人工方法进行。
二、天主教教会训导
天主教一直以来对安乐死持反对立场,谴责任何与生命本身相反的事物。因为这是一种完全世俗的方法,完全排除天主是人生命及死亡的最终主人。创世记2:7论述:「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这里明确指出,人不应该终结生命,因为生命应该掌握在天主手中。圣奥思定写道:「杀死另一个人,绝非合法的行为:即使这是对方的愿望,即使他因为已气息奄奄而做此要求,恳求别人帮助他脱离肉体的束缚,渴望得到解脱;即使一个病人已无法活下去,这样做仍是不合法的。」 (Augustine, Epistula 204, 5: CSEL 57, 320)
在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辅助死亡」(Assisted dying) 被用作安乐死的同义词。教会传统一向反对自杀,认为自杀代表否认天主对生死有绝对的主权,教会文件指出:「同意他人自杀的意图,并借着所谓的『协助自杀』来助其实现,意思就是与人合作或实际犯下一件不正义的行为,因此是绝对不能为自己辩解的,即使是应他人要求而做。」(《生命的福音》66)教会训导谴责安乐死。可是,安乐死在很多国家被推广,包括最早的荷兰、比利时、德国,现在更广及中亚地区。
2017年8月,比利时天主教「仁爱兄弟团体」 (Brothers of Charity) 的医院董事会允许在医院工作的医生进行安乐死。他们在比利时拥有15家精神病医院。他们的做法是:如果人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更合理的治疗选择,并咨询了三位专家,如果获得一致同意,他们就实施安乐死。不受「仁爱兄弟团体」主导的医院声明尊重医生进行安乐死的自由,这是法律保障的。但有趣的是,他们尊重医生的自由,但不尊重病人的自由。
教宗给他们发信,要求他们宣布支持教会的训导。但这医院蔑视教宗的指令,并在《对比利时仁爱兄弟团有关安乐死愿景声明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vision statement on euthanasia from the Brothers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in Belgium) 中表示:「我们继续支持其关于安乐死的使命声明,并坚信他们 (医生) 的做法考虑到社会的变化和演变,与天主教教义相容。」拒绝的医院将根据法典受到制裁,并面临被驱逐出教会医院的危险。
2019年10月28日,天主教、东正教、穆斯林和犹太小区的代表在梵蒂冈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重申每种宗教明确反对安乐死和医生协助的自杀。该宣言的标题是《关于生命终结问题的亚伯拉罕一神教宗教立场文件》 (Position paper of the Abrahamic monotheistic religions on matters concerning the end of life),该宣言一方面令人鼓舞,但另一方面,它只局限于信仰者领域,而不是基于理性出发。因此,无法与没有信仰的人交谈。
天主教会的司铎或医院牧灵工作者在生命伦理决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他们需具备谨慎之德性,向患者提供有关其道德决策的建议和灵性的咨询。通过善工和修和圣事,司铎需要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良心,并做出道德判断。最后,牧灵工作者需帮助患者克服自我中心和恐惧。在灵修上,帮助患者保持坚强及勇敢地接受苦难的十字架。牧灵工作者应充当天主慈悲及怜悯的工具,并树立榜样为他的关顾对象祈祷及克苦。必要时,司铎或牧灵工作者需要建议及干预患者或其家属,作出一些重要的有关道德的医疗决定。
小结
痛苦是有意义,有救赎价值的。在此引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论得救恩的痛苦》牧函的话作结:基督救赎的痛苦是人类一切痛苦的根底。祂临在于每一个受苦的人身上,所有受苦的人,一齐被召『分担基督的苦难』。因此,安乐死不是真实『美好的死亡』,那真实『美好的死亡』是透过忍受痛苦所得,因为从『痛苦中所隐藏着的光荣』……这种光荣——末世的光荣——在基督十字架上。那些分担基督痛苦的人,也被召经由他们自己的痛苦而分享这光荣。」(Salvifici doloris 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