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一灵修短谈系列,由深具牧灵经验与灵修素养的神父教友共同编写,里面的问题全部来源于今天广大教友在信仰生活中遭遇的挑战。问题是开启对话的钥匙,也是深化信仰的动力。无论是深藏人心的永恒之谜,还是个人当下的灵修危机,无论是在祈祷中陷入的困惑,还是对教会中一些现象的迷思,我们一一开诚布公,深入讨论,期冀借助有限的人言,使圣言之光穿透现实的迷雾,激活我们对传统的回忆,更新未来的道路。

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陪伴读者的灵修,也期待读者与我们分享信仰生活中的任何困惑与疑难。

Q教 友

神父,最近有一些热心教友邀请我参加“禁食团”。他们说这是一个满有神恩的教会团体。他们发动大家积极守斋,求取恩宠,守得越多,越能赦罪免罚。团体成员通常每周守一天大斋,积极分子每周守三天大斋,甚至还有守得更多的,令人佩服。我可以参加这个团体吗?
有关禁食团问题,请参阅:
谨防“禁食团”的酵母,践行真正的斋戒精神

A神 父

守斋是教会历史最悠久的信仰实践之一。教会制定大小斋期,正是为了让我们有节律地展开灵修生活。在法定斋期之外,发一些个人的热心,也是好的。但是,这些教友的做法听起来有两方面的问题,有悖于守斋克苦的本来精神。一是过度,每周三天的大斋已经可能损害普通人的健康,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二是功利心,好像守斋是为了从天主那里获得利益。

·············································································

Q 教 友

可是,守斋难道不是为了让天主赦免我们的罪,赐给我们恩宠吗?

A​​​​​​​神 父

只有圣洗和告解两件圣事可以赦罪。守斋只是得大赦、免罪罚的途径之一。出于正直意向的守斋以及其他克苦,的确能够让恩宠在我们身上结出平安喜乐的果实。但是,人究竟是因何而得赦罪?守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倒置原因与结果,也不能混淆目的与效果。我们称守斋为对罪的“补赎”,不是指天主因着我们守斋而赦免我们的罪,而是指我们以守斋克苦来表达对罪的真诚痛悔、对宽恕的乞求、对改过自新的渴望——是这种渴望,以及与渴望密不可分的,使我们能够接受天主那无条件的宽恕。
的确,为了激发教友们修德的热忱,在牧灵中我们也会用一些话语鼓励大家追求恩宠。但是,我们不能把信仰的精神偷换成一种交易的心态。信仰不是贸易市场,灵修也不是流水线作业,不能认为天主在数着我们守斋的天数、念经的次数,“按时计件”地“发放”恩宠。守斋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是天主,而不是天主将要给我们什么礼物。

··············································································

Q​​​​​​​教 友
是的,天主赐给人的救恩是无条件的,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了。但这样的话,我们真心忏悔和祈祷似乎就够了,为何还要守斋呢?

A​​​​​​​神 父

我们不要自欺。真心如果不在相应的行动中,还能在哪里存在呢?雅各伯宗徒说,没有行为的信德是死的(雅2:17)。真爱一个人,必定愿意去实行他的意愿、参与他的苦难。在复活期外的每个星期五,在这些指向基督受难的日子里,我们节制饮食,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微小不适,去感受基督为我们承受的巨大痛苦,感悟他对我们的伟大爱情;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节制欲望,使身心沉静,与世俗拉开距离,更专注、更清醒地仰望天主,去体会“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
因此,守斋和其他所有苦修方式一样,是爱情催迫下的自我限制,是对人自身的改造和净化。有节律的守斋,并不是使人像“得道成仙”那样脱离日常饮食之需,而是使人从那些控制自己的欲望中得到解放,有自由、有能力去实现人生中更大的渴望。从教会初期以来,那些爱基督的人,宗徒、殉道者、贞女、隐修士……正是这样踏上了信仰的征途。

Q​​​​​​​ 教 友
我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圣人,过着异常克苦的生活,常守严斋,比如沙漠隐修教父,还有亚西西的圣方济各……禁食团的人也说,我们要效法圣人,多守大斋。这样的追求不对吗?

A​​​​​​​神 父

的确,正如圣本笃劝勉修士们说:“隐修士的一生应该始终像生活在四旬期中。”(《本笃会规》第49章)许多圣人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英雄般伟大的苦行,激起人们效法的热忱。也正是受到圣道明、圣方济等人苦行故事的感召,圣依纳爵·罗耀拉开启了他感召无数后人的朝圣旅途。但必须知道,他们的克苦不是自己的决意,而是源于圣召的要求,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而是整体生活方式的要素:奉行福音劝谕,最彻底地抛开世俗牵念,贯彻神贫、贞洁与服从的精神,随时受天主调遣,毫无保留地服务教会、服务世人。
相对而言,平信徒在世另有一种“圣召”,那就是在家庭生活和世俗工作中,活出基督徒的生命,通过为家人、朋友和社会服务,彰显天主对世人的爱与救恩。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友不可能选择与修道圣人同样的生活方式。如果为人父母者像圣方济一样自甘贫穷,如何能保障子女的生活?如果消防员或医生像沙漠教父一样克制饮食和睡眠,如何能有精力救治人的生命?
因此,教会为广大信友制定了温和的、适当的斋期,使我们既能维持对天主的专注,又能成就在世的爱德,在不同环境中活出自身独特的使命。如果单单追求与圣人们灵修形式的表面一致,或是一厢情愿地去做一些过度的克己行为,那无异于缘木求鱼、买椟还珠。

Q教 友

这么说来,我想起有一位姐妹,她参加了禁食团,还想要家人一起守斋,甚至以不给家人做饭的方式来强迫家人守斋。她的丈夫和孩子本是教友,却因为她的做法而对信仰产生很大反感。她认为自己没错,是魔鬼在阻拦她的家人、试探她的热心,禁食团里的人也鼓励她继续下去。

A​​​​​​​神 父

即使我能够连守四十天的大斋,“但我若没有爱,为我毫无益处”(格前13:3)。爱德是灵修的终向,也是灵修的依凭。不论怎样的热心克苦,若是相反爱德,那一定不是出于圣神
许多圣人,从自身意愿来说,宁愿终日独处,默观天主,而不愿掺和世俗之事。可是,一旦有人需要帮助,他们就毫不犹豫地中断自己安宁的祈祷,去办理琐事、照料病患、援助穷人……祈祷和守斋让他们更敏锐地察觉近人的需要,更迅疾地响应爱德的召唤。如果守斋并没有结出爱德的果实,反而使人在信仰的幌子下漠视近人的需要——更不用说我们对家人本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一定要反思自己守斋的动机。
另外,如果禁食团有这样极端的教导,那务必要小心这个团体的来源。他们是否有着本堂神父的指导?

···································································································

Q​​​​​​​ 教 友

他们说,禁食团是一个普世团体,是圣神对教会的复兴,不受堂区的管辖。

A​​​​​​​神 父

圣神是共融之神,不是分裂之神,没有任何受圣神感动的行为会让人脱离与教会的共融。地方团体的成立需要主教的批准,普世团体的成立则需要宗座的认可。这个禁食团二者皆无,其主张也不符合教会的训导与传统,他们所声称的“圣神感动”一定是虚假的。正如若望宗徒所说:“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验那些神是否出于天主,因为有许多假先知来到了世界上。”(若一4:1)

············································································

Q​​​​​​​教 友

可是,他们引用圣经来证明应该大力守斋,并特别宣传守斋能够驱逐魔鬼。福音中记载,耶稣大博尔山显圣容之后,下到群众中,见有门徒试图驱逐魔鬼却不能成功,于是耶稣就把魔鬼驱逐了。门徒问耶稣为什么他们不能驱魔,耶稣回答说:“这类魔鬼非用祈祷和禁食,是不能赶出去的”(玛17:21)。现今的生活充满了种种反对信仰的势力与魔鬼的诱惑,我们觉得软弱的时候,岂不是应当通过守斋来战胜魔鬼吗?

A​​​​​​​神 父

特别要小心那些孤立片面地援引圣经、并凭借自己的私意诠释的人。福音里的完整记叙是怎样的?当时,门徒私下对耶稣说:“为什么我们不能逐出这魔鬼呢?”耶稣回答的第一句话是:“由于你们缺少信德。”(玛17:20)耶稣在所有行神迹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从未要求人做什么特别的事,而仅仅是要求人的信心。就像他对那个患血漏的女人说:“你的信德救了你。”(路7:50)他也曾对门徒们说:“如果你们有信德像芥子那样大,即使你们给这棵桑树说:你连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会服从你们的。”(路17:6)
那么,为什么需要祈祷和禁食呢?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禁食守斋是为了让我们能全心仰望天主,倒空和开放自己,清除祈祷中的私心杂念,让天主的工作在我们身上无碍地运行。禁食不是换取恩宠或神力的“技术”。也许,门徒们当时只忙着在群众中间表现自己,忘记了驱魔并不是人自己可以发扬的能力。耶稣以“祈祷和禁食”提醒他们转向天主、培育信德,而不是教给他们一种驱魔的技术。

····················································································

Q​​​​​​​教 友

那么,只要有信德,我们就能够通过守斋来驱魔吗?

A​​​​​​​神 父

凭着信德,我们无需害怕魔鬼,但也要认识到魔鬼的能力和狡猾。“我有信德,我守大斋,我能驱魔”这样的想法本身很可能就是一种骄傲的诱惑。
在流传下来的沙漠教父言行录中,有很多与战胜魔鬼相关的故事。例如,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教父马加里,在路上遇见了魔鬼,魔鬼用刀砍他,却总砍不中。魔鬼沮丧地说:“我一切方面都比你强:你守斋,我什么都不吃;你守夜,我完全不睡觉。但唯有一件事使我无法胜过你,那就是你的谦逊。”
魔鬼守斋的“本事”远胜于人。但是唯独人能够谦逊。谦逊意味着对天主深深的信赖,放手让天主工作。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度关注魔鬼,而应当把目光聚集于天主,唯独亲近天主。在福音中,耶稣本人遭遇魔诱的时候,正是他在旷野中四十天禁食的期间。耶稣之所以击退魔鬼,不是靠着加倍严厉的禁食,而是单纯的态度:“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事奉他!”(玛4:10)

Q​​​​​​​ 教 友

教宗或者主教有时在祈祷意向中,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受灾或受苦的人,为了教会的振兴……邀请信友一起守斋。我们也为炼狱里的灵魂献弥撒、祈祷、守斋,期望减轻他们的炼苦,使他们早升天国。守斋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应是不容置疑的吧?

A​​​​​​​神 父

我们决不是要淡化守斋的意义,而是要正确地理解何谓“诸圣相通”。天主不与我们做交易;同样,我们为他人——无论是在世受苦的人,还是在炼狱中受苦的人——所做的一切通功,也不是在跟天主做交易。为他人守斋祈祷,是爱的召唤,就像出于爱德的其他行动一样,在其中,我们的心灵与渴望凝结在一起。天主的爱,把我们的无数罪过融化在耶稣救赎性的受难中,同样,天主乐于见到我们在爱中彼此承担、相互补赎。

Q​​​​​​​教 友

原来守斋的问题涉及这么多道理,禁食团所说的倒像是一种迷信。我会遵守教会的斋期,好好祈祷,用心学习圣经和教理。

A​​​​​​​神 父

我们三言两语远远不能概括守斋在灵修生活中的意义。不过,我们也不宜一时说得过多。正如圣依纳爵所说,能够滋养灵魂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内心对这些道理的领悟和品味(参见《神操》第2条)。无论你学到了多少知识,愿你能够从中获得喜乐,并且身体力行。
有关守斋灵修,请参阅:
守斋的自由 | 灵修
参考书目

Thomas Merton (ed.), The Wisdom of the Desert. Sayings from the Desert Fathers of the Fourth Century, New York: NewDirections, 1988, LXXX.

​​​​​​​

点赞(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