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将临期梵蒂冈伯多禄广场都要举行隆重的圣诞马槽揭幕和圣诞树亮灯仪式。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意大利之际,12月11日晚,2020年的上述仪式也照样如期举行。

该仪式之所以如此隆重,且吸引全球媒体、信众、文化艺术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除了其当有的信仰意义、节日氛围、悠久传统外,就是蕴含其中的文化、历史、艺术、风土人情等丰富元素。

比如去年的圣诞马槽是由意大利北部一个叫瓦苏嘎纳(Valsugana)的美丽小山村的村民们共同设计搭建的,其中除了玛利亚、若瑟、小耶稣、天使、牧童、三贤士等形象,其他二十余个人物和动物形象都是对他们当地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的呈现。

前年的则是几位沙雕艺术家们用数百吨沙滩上的沙土精雕细琢的作品,可谓鬼斧神工、栩栩如生。

今年的圣诞马槽,据知情媒体的报道,来自罗马以东的阿布鲁奇(Abruzzi)山区,更准确地说,是来自卡斯特利(Castelli)小镇。在那里,耶稣诞生场景基本都是用传统的陶瓷制品。F. A. Grue国立艺术高中的师生于1960年至1975年间创作了由54个彩色瓷质人物像,作为布置圣诞马槽之用,有圣家、三贤士、伸出翅膀的天使,也有吹笛子的、拿着壶的牧羊女,还有小女孩和她的娃娃等。

此次只有其中的10个作品在圣伯多禄广场展出。根据创作者的意愿,这些由环形模块组成的太空舱具有现代感:卡斯特利艺术学校希望通过太空舱来纪念现代世界的重要事件,例如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其他人物则有古代埃及或苏美尔的艺术风格。

这些作品并非第一次展出。1965年12月,在卡斯特利村教堂前的广场上,就已经公开展出了这个耶稣诞生场景的代表作。后来在1970年的圣诞节,罗马的特拉扬市场上展出了马槽。几年后,又在耶路撒冷、白冷和特拉维夫展出过。2020年,它们又在伯多禄广场亮相。

然而,今年的圣诞马槽揭晓后,却有一些“严谨”的“教会艺术批评家”对其大为不满,一方面认为用这些“奇形怪状”的塑像代表小耶稣、天使、若瑟、玛利亚、三王等有失“尊严”,另一方面则干脆认为将古埃及和苏美尔艺术风格纳入圣诞马槽涉嫌“拜邪神”——有联想丰富的人还和2019年泛亚马逊地区世界主教会议期间的“大地母亲”雕像视为“如出一辙”!

可是,对那些要么因不了解而草率否定,要么纯粹为了批评而批评的人们,笔者希望他们最好先认真、谦虚地先听听艺术家们和神学家们对今年的马槽主题的解释。

据资深意大利艺术历史学家伊丽莎白-勒夫(Elizabeth Lev)的解释,今年圣诞马槽的主题是为突出耶稣基督为“宇宙之王”,包括外星人,各大文明的代表,如埃及法老、苏美尔民族领袖、东方三贤士等人,都来朝拜。这一基督信仰的真谛,不但源自新旧约圣经的教导,而且也完全符合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精神:

“到末日,上主的圣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万民都要向它涌来”(依2:2);“他旨意的奥秘,是全照他在子内所定的计划;就是依照他的措施,当时期一满,就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归於基督元首。”(弗1:10)

在论及“艺术风格”时,梵二的《礼仪宪章》这样说:“教会从来没有把某一种艺术风格,看作是本有的,而是就各民族的特性与环境、就各派礼仪的需要,采纳了各时代的作风,而形成了历代弥足珍惜的艺术宝藏。连我们现代的、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在教会内仍可自由发展,惟一的条件,是对圣堂和神圣典礼,保持应有的尊重与敬意;如此,则可以在历代伟人对教会信仰合奏的光荣之曲,也增加新的声音。”(123号)

走笔至此,笔者也想到了数百年前发生在中国教会内的“礼仪之争”的悲剧。围绕“祭祖敬孔”的问题,不但导致了教会内部的剧烈纷争,也引发了政教冲突所带来的“禁教令”,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能逐步获得传教的自由,只不过是在洋枪洋炮打开国门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获得的!

时至今日,不论是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教会,还是港澳台的教会,甚至各国海外华人教会,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祭祀的元素和礼仪,但中国内地的教会,包括天主教会和新教在内,似乎依然纠结在遥远的过去。

作为中国基督徒,我们能以具体的言行(包括宣讲、牧灵、服务等)和特有的中国文化、艺术等方式,让十四亿同胞相信基督徒的“天主/上帝/神”早就临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就是那“生了”“万物”的“道”和“圣言”吗?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