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rigin and Symbolism of Nativity Scene
(例句)玛利亚分娩的日期满了,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褓裹起,放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没有他们的地方《路加2:6-7》
While the time came for the baby to be born,Marygave birth to her firstborn, a son. She wrapped him in cloths and placed him in a manger, because there was no guest room available for them.《Luke 2:6-7》
天主教新的礼仪年开始了,首先进入“将临期”,期待庆祝救主耶稣的降生。在基督宗教国家,所有教会教堂、基督信徒乃至政府机构、商场、家家户户都在布置准备迎接圣诞节。国内教会教堂和信徒家庭亦然,甚至没有宗教信仰的商场也“蹭流量”装饰一番。“圣婴场景”(Nativity Scene)-又称“耶稣诞生塑像”或“圣诞马厩”(Christmas Creche)是标准配置,各式各样目不暇给,令人倍感温馨鼓舞
“圣婴场景”的原始依据自然是“耶稣诞生在白冷”《路加2:1-20》和“贤士来朝”《玛窦2:1-12》,但如何将上述记载适用到实际敬拜礼仪中,初期教会很少记载,一直到十三世纪圣亚西西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的一次敬拜之后,才“定案”下来。
公元1219年,圣方济各去埃及传教,随后到以色列各圣地朝拜。他到了耶稣诞生地白冷(Bethlehem),当地乡间的淳朴和贫穷,对来自意大利、但矢志神贫的他深感震撼,于是萌生一种以最“原生态”的方式纪念耶稣降生的想法。
1223年11月,他去罗马教廷接受时任教宗洪诺利奥三世(Pope Honorius III, 1148-1227, 1216-1227 任职教宗)认可的方济各修会会章(Rule of Franciscans)。回程经过里悌省格雷乔(Greccio, Lieti)一处山洞(cave) 停留,觉得当地的环境和白冷非常接近,于是找到当地一位叫若翰(John)的朋友,来帮忙他实践四年多来蕴藏在心里的想法。
15天后的圣诞夜,来自各地的方济各会士和当地的农民居民们,手捧鲜花和火炬,照亮了山洞的夜空,一个马槽里装满干草,旁边牛和驴子各一头,若瑟、玛利亚、三贤士、牧人等,均由当地人扮演,现场没有一座人工作的雕像。圣方济各就在马槽旁边举行弥撒圣祭。现场一位信徒说他在神视(Vision)里,看见耶稣圣婴就躺在干草上(*注一)。弥撒结束后,大家都带着极大的喜乐各自回去。 (待续)
*注一:后来也是方济各会士的圣文德(St. Bonaventure, 1217-1274)说:现场还有一个神视看见圣方济各怀抱圣婴
附图一:圣婴场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