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至此,我们的感恩祭系列进入了感恩祭的另一个核心环节――圣祭礼仪。

进入圣祭礼时,有一个短短的过渡环节――奉献礼品。

初期教会弥撒中的奉献礼品情形如何呢?因为初期的基督徒并没有完全放弃犹太教规,在崇拜礼仪上深受犹太教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得不简单地回顾一下古犹太人的崇拜场所。

一、会幕:当年在旷野中流浪的犹太人因为居无定所,所以他们以一座特制的帷幕作为祭祀天主的地方,称为“会幕”

二、圣殿:犹太人进入福地之后,长期还是沿用会幕献祭,国家相对稳定之后,第一座圣殿由达味准备,并由撒罗满兴建

三、会堂:公元前587年,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摧毁圣殿之后,犹太人开始兴建会堂作为聚会场所。公元前516年新圣殿重建之后会堂并未被淘汰,反而逐渐形成会堂礼仪。

四、家庭:在创世纪中就有家庭宗教聚会的记载。(创十七,12;二十一,4)

初期教会基督徒被犹太教徒赶出会堂之后,及教会在最初的三个世纪的教难期间,家庭是基督徒最主要的聚会场所,影响教会礼仪最深的不是圣殿或会堂礼仪,而是家庭的聚会,当时的家庭礼仪是现代礼仪的最早来源。

初期教会时代,感恩祭是在教友家里举行的,参礼的人们习惯自带无酵饼与葡萄酒前去,这些饼与酒就是弥撒中用以成圣体圣血的原料,并且当时的圣体绝不是我们今天的薄薄的一小片,而是管饱的真大饼!

保禄宗徒在批评格多林教友参加主的宴会之不恭时曾这么说:“你们聚集在一处,并不是为吃主的晚餐,因为你们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晚餐,甚至有的饥饿,有的却醉饱。难道你们没有家可以吃喝吗?或是你们想轻视天主的教会,叫那些没有的人羞惭吗?”(格前 十一,20~22)我们从这一句话里还可以看出,当时并不是每个人只带自己够吃的饼酒前来的,相对富有的人还得兼顾贫穷者,正是因为格林多人没作到这一点,所以才受到保禄宗徒严厉的指责!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法已不适用,渐渐地,饼酒虽然仍是真实的,但已不管饱了。

从礼仪角度而言,奉献礼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总论》是如此规定的:“……最好由信友献上饼和酒,并由主祭或执事于适宜的位置接受,然后送到祭台上。虽然信友不再像往昔一样,献上自己为庆典带来的饼和酒,但这呈献礼品的仪式,仍具有同样意义和精神价值。此刻也可以接受或收集信友为济贫、或为教会所带来的献仪和其它礼物;但不可将它们放在祭台上,而应置于其它适宜的地方。”(《总论》第73条) “呈送礼品列队游行时唱奉献咏,至少唱至礼品放在祭台上为止。奉献咏常可在整个准备礼品的同时咏唱,即使无礼品游行时亦然。”(《总论》第74条)

现在感恩祭中奉献礼品之前,先把饼酒准备好,放在献礼桌上,到时候由教友代表或辅祭员呈献到祭台前。在主日与节日弥撒中,奉献礼品时除了奉献饼酒之外,还可能同时奉献其它物品及教友列队往奉献箱里投献仪钱。这其它的物品正是源于初期教会为照顾穷人而奉献的,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大多拿它当作一个体现隆重弥撒的礼节,弥撒结束之后大家乐呵呵地将之分享光了!

在这种隆重的奉献礼中,我们最常见到的是事先安排好的一些教友列队上前,除了饼酒之外,还捧着各种食品、鲜花、蜡烛……神父从他们手中接过礼物来,微略一个向上的托举奉献之后,再交给辅祭……但前面我们说过,所谓的大礼弥撒中的这种奉献礼实际上是为了帮助教会和穷人而存在的,其“礼物”是属于教会或穷人的,而不是向天主奉献的“祭品”,所以神父接过礼物之后不可有一个向上托举的奉献动作(饼酒除外,因为这是祭品),并且弥撒结束之后,这些礼物也不宜由内部人员分享了之,倘若如此,此礼就偏离了教会礼仪的初衷,而兑变为为了礼仪的隆重而附加的一个环节了。如此,那些既非作为献给教会又非作为送给穷人的礼物的“礼品”也就不宜在弥撒中作为礼物而奉献了。没必要将礼品游行当作大礼弥撒的标记,为了追求所谓的隆重而将祭献天主的大礼俗化。

往献仪箱里投献仪又有何特殊目的与灵修意义呢?提到往献仪箱里投献仪,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为了支付堂区的各种开支需要,而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幅度――这是一个心灵的行动,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它活出来!借着这种奉献提醒我们,我们的一切都是天主赏赐的,我们不是生命及财物的主人,我们只是管家而已。天主认可我们将我们劳动所得的绝大部分用于我们个人的需要,但同时却也有义务将之与有需要者分享。

如果之前我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进堂礼与圣道礼中了,此时我们会意识到天主已经给了我们一件又一件的礼物,并且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省,我们也会承认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蒙受了天主太多太多的恩赐,因此我们需要以感恩的心情作出奉献。我曾开玩笑地说过:“任何没有实际行动的口头感恩都是在忽悠天主!”

此时的奉献提醒我们,不单是为了堂区的开支需要,同时也为了让我们活出奉献精神来,施比受更有福!至于应该奉献多少(包括平时的奉献)教会从没有作过硬性规定,旧约时的“十一奉献”是指将田地出产的十分之一奉献给天主,并不包括畜牧或经商的收入,新约在这方面没有作过硬性规定,毕竟奉献应该是出于感恩之心的自愿行为,保禄宗徒说:小量播种的,也要小量收获;大量播种的,也要大量收获。每人照心中所酌量的捐助,不要心痛,也不要勉强,因为“天主乐捐的人。”(格后 九,6,7)

我们往献仪箱里投的是钱,但这种奉献却应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如果我们真的有了奉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有多方面的奉献:时间、天赋、财产。我是否奉献我的时间为了赞美、服务、休息?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为赞美天主奉献出时间?为服务教会、宣讲福音、服务穷人奉献出时间?为体现人性的尊严与自由并为了身心灵的需要,在主日及重大节日放弃赚钱,奉献出时间来休息?为了家庭、亲情的需要,奉献出时间来陪同家人、与家人沟通互动?我是否奉献出天主所赐的天赋,发挥个人所长服务社会与国家?我是否奉献出个人财产作慈善行爱心?我是否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与亲人朋友分享我的喜怒哀乐?甚至包括在婚姻中奉献贞洁(婚姻贞洁不同于修道人的贞洁,它并不排斥婚姻之内符合人性尊严的性行为)如此,弥撒中的奉献延伸到了我们的整个生命中,谁又能说弥撒或者奉献只是在教堂中那一会儿的事呢?

值得强调的是,“奉献”一词的尊贵在于我们给出的不一定是我们多余的。我们赞美、我们祈祷,我们服务,不是因为我们闲得没事干,借此来打发时光;我们行爱心不是因为我们钱多得没处花;我们守好贞洁不是因为我找不到情人。我们“奉献”是“挤出”、“省出”我们不是十分必需的给予更有需要的人。(未完待续)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