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梵二《礼仪宪章》有感
梵二的《礼仪宪章》(Sacrosanctum Conciliun)简称SC。这个宪章是教宗保禄六世于1963年12月4日颁布的,而且从颁布日期来看,是梵二大公会议通过和颁布的第一个宪章。由此可见礼仪的革新对教会的重大意义,因为礼仪影响着整个教会的生活。当我阅读了《礼仪宪章》之后,也确实发现了这一点,拓宽了我对礼仪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我曾经以为礼仪就是各式各样的礼节,很简单明了,只要按着做就行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了。只是看外在的礼节,有时候会觉得礼仪跟外教人的各种仪式的形式有些像,甚至有时候还没外教人搞的热闹和隆重。不断反复和重复的礼仪活动,有时候也会让人流于形式,甚至会走马观花地参与礼仪庆典。当然,信仰生活的提升就比较缓慢了,缺乏对礼仪的认识,是个很主要的因素。
在宪章的绪言中,我看到礼仪革新是“以可以改变的制度更适应我们现代的需要”,通俗来说就是换汤不换药。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汤,但是药始终是一样的。听说最初在国内推行中文弥撒的时候,有些老教友不接受,肯定是误解了革新的精神,也没有看过《礼仪宪章》为礼仪革新所定的基调。
《礼仪宪章》的第6号标题是:教会所继承的救世工程,在礼仪中完成。这着实令我惊喜不已,因为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意识到教会的礼仪还有如此重大的使命,而我自己竟然浑然不知地参与了天主的救世工程。感谢天主莫可名言的恩赐,让我有一种莫可名言的神圣使命感。一方面是自己的卑微不足,何德何能参与天主的救世工程;另一方面是天主不嫌弃我,带我参与祂的救世工程。同时,也感恩教会把这美好神圣的礼仪传递下来,使我能有份参与这神圣的礼仪。因着参与教会所继承的神圣礼仪,我不仅能与基督相遇,还能与很多兄弟姐妹预尝天国的宴席。
在礼仪中所获得的恩宠,是作为一个教友最重要的恩宠泉源。在家里,或者是私人聚会的祈祷、读经和祈祷赞美,都无法跟参与礼仪相比,因为礼仪中都包含了它们。那些热心善工是预备礼仪,也是礼仪温度延续的重要媒介。丰富多元的礼仪和热心善工,秉持礼仪革新的精神,让我的信仰更加丰盛。12号说,礼仪本身远比这些善工更为尊高。这句话,让我心中重新调整和定位自己的信仰活动安排,分清主次,不固执己见,接纳教会的指引。这种来自教会大公会议文献的指引,让心中多了一份确信的安全感,扫去了很多疑云。
在26号说,礼仪行为并非私人行为,而是教会的典礼,教会则是“统一的圣事”,就是在主教权下集合、组织起来的神圣子民。在不同的地区参与弥撒时,对礼仪的多元统一,有一种切身的体会,甚至是语言不通的地区举行弥撒,我也能够跟上弥撒进程,实在是非常奇妙的礼仪经验。这不是私人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按照教会的要求,在主教权下举行的,给了人一种稳定感,也会减少很多私人为所欲为带来的混乱。坐上了教会的这首大船,有规矩,有人管,让人有一种踏实感。礼仪是典礼,所以带给人的仪式感很重要。《礼仪宪章》后面一系列有关礼仪当中的指导原则,对营造这种天人相遇的仪式感尤其重要,不能与俗世的礼节形式等同视之。
礼仪的革新需要整个教会,各个国家,每个教区,还有全体天主子民的共同协作,才能更好的实现。弥撒礼仪是教会礼仪中最常见和最隆重的礼仪,能够融入很多的圣事礼仪和热心善工,可谓是彰显教会的最佳窗口。不过,我没看到更多礼仪本地化的体现,只是用了中国的语言而已。看到其它国家独特又与普世教会统一的礼仪庆祝,每次都渴望中国大陆的教会也有这样的革新。
《礼仪宪章》后半部分告诉我们,圣事礼仪、各种圣仪、神圣的日课、礼仪年、圣乐、圣教艺术和敬礼用具等,都是密切相关的。礼仪的革新,很重要的是修订这些礼仪相关事项的指导标准,让相关方面的专家都有法可依。其实,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友,了解这些指导原则也是很重要的,好能更好的认识和参与礼仪之中,获得更好的神效。现在很多教友通过手机的便捷,更容易接触到日课、了解礼仪年的安排、获得各种圣物,也是新时代的一个好迹象。
梵二的《礼仪宪章》看完了之后,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和消化,但是有了对礼仪宏观的认识,就如同在天空看大地的感觉。虽然是在高处看,但是又都与自己参与的礼仪生活密切相关,更与天主的救世工程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看不见的联系,通过礼仪得以体现,更增进了与天主和兄弟姐妹的关系。
这份《礼仪宪章》是60年前颁布的,至今仍旧有着现实的意义,或者说至今还未曾实现这份革新的全部。这份宪章所具有的先知性,着实令人惊叹。对于我来说,觉得认识的太晚了。我希望推荐更多的教友阅读这份宪章,也希望跟他们分享我的所得,共同进步。通过这份认知上的革新,指引着自己在参与礼仪生活上走的更深,在礼仪中与基督的相遇更密切。正如那个曾经在圣奥斯定耳边想起的声音:“拿起来,读吧”,也让我们都拿起来读《礼仪宪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