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书悦 玛利亚北京南堂)前言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前进时代。有些人认为科学发展了,宗教总会受到影响,或被击垮,或被淘汰,或被历史的车轮所磨灭。
科学是建立在实证之上,宗教建立在信仰之上,而科学与宗教之间,事实证明,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历史告诉我们,虽然过去曾有过多次的摩擦和碰撞,但在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这种矛盾反而在减少,甚至两者之间有时还相当融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从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延续至今,许多从事高深理论研究的科学家本身也是天主教徒,例如天主教神父哥白尼,虔诚的信徒牛顿,开普勒和因斯坦等,他们研究的是大自然,认为在美妙的大自然背后,一定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真主宰,而且越向高深研究,这个信念就越坚定。他们平时在实验室里研究科学,星期天到教堂参与弥撒,信仰的力量也帮助他们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会慕道课堂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个经典故事。在法国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老人手执念珠念念有词(诵念天主教玫瑰经)。大学生问:“你还信这过时的东西?”老人回答:“我信。”大学生说:“去了解了解科学对此的解释吧。”老人说:“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大学生又说:“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于是,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名片上写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老人说:“我研究了一辈子的科学,我才懂得:科学的终极是哲学,而哲学的终极是宗教信仰。”
前几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曾对世界范围内著名科学家进行了一次调查,有信仰者占调查总数的92.4%,其中不乏对科学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科学巨匠与泰斗,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信仰者竟占达93.27%。以上数字完全可以说明,有信仰者也可以成为大科学家和大发明家。科学与宗教并不矛盾原因有以下两点:⑴ 前面所提到的科学家中的多数人,他们都敬畏天主,热爱天主所创造的万事万物,用一双慧眼来发现宇宙的奥秘和神奇的自然规律,这当然也离不开科学的研究,而科学也需要宗教的辅助与合作,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⑵ 很多科学家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研究科学的才能,同时又有宗教信仰,所以他们不怕与旧势力抗争,不盲从于权威,不偏执己见,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挑战并为发自内心深处的鼓舞与激励而勇往直前。科学、宗教和人生的关系科学与宗教虽属不同的范畴,虽有各自的范畴与特色,但它们的目标都是追求真理。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偏重知识和理论,对象是可见的,在时间,空间和事实上都是有限的,研究的方式方法以计算分析为主,着重于自然叙述。而宗教是维系心灵的,侧重于生命和经验,研究的对象是不可见的,无限的。看得见是暂时的,而看不见的是永远的,研究的是超自然的,任务是解释自然之谜。然而,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真理,同时又注重现实生活中质量的提高,在此意义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宣告:科学与宗教并不相悖,而是相得益彰。托勒密的地心说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是古希腊的天文学家,著有《地心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它星球都绕地球转动。一日之间有日出和日落,一年之间有周期运动,但如何做周期运动呢?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如四季的变化,他不能给出解释,他的学说最终也不能客观地解释实际的天体运动。哥白尼的日心说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1473年他生于波兰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爱看天文书籍,夜晚时常到户外仰望天空。每当看到夜空中繁星的闪烁,他便仿佛感到宇宙在和他交谈,令他着迷。他在读大学时已对天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信仰不离不弃。毕业后,他加入了天主教会的神职界,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天主和科学事业。除关注各种科学外,他还留心研究托勒密的学说。25年后,他出版了当时天文学界最新观点的大纲。1541年,正式写成《天体之运行》一书。

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其它行星绕太阳而行,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太阳中心说”。该学说阐明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期是一年,也是四季的形成,春秋二分点和冬夏二至点在太阳直射光线移动的位置,两分两至在太阳直射光线移动中形成。这是一个前所未见,耳所未闻的全新论点,开创了新世界的学说,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可谓是当头一棒。
在他的学说中,春分和秋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两个交点,而直射北回归线时所形成的交点是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交点是冬至,这样地球上就出现了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上自然现象用地心说无法解释,用日心说则迎刃而解。
在哥白尼的著作中充满了天主的名字,他常提到天主的智慧和慈爱。他在《天体之运行》的导言里写到:“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使人心灵高贵,脱离世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看出造物主确实是真善美之源。”
哥白尼将毕生经历献给了天文研究,为此,华沙波兰科学院为他建立了雕像,这也是天主教的光荣。开普勒的宇宙的秘密开普勒(Johannes Kepler)是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也是哥白尼《天体之运行》的坚决拥护者。他非常赞同哥白尼的理论,钦佩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他曾用不少时间来计算天体运行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日心说中以太阳为中心,其它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分别绕日运行,而且互不干扰的理论,他认为这是天主的杰作。
开普勒也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其出版的《宇宙的秘密》一书中,他12次提到了天主,他坚信天主是通过秩序和法则来构造这个世界的。牛顿的研究与信仰牛顿(Isaac Newton)是出生于英国的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光学》等等。
他一生中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都有过卓越的贡献。就是这样一位科学泰斗也信奉天主。他曾说:“没有神力的帮助,我不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能促成这种运动体系。”牛顿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对天主的信仰也越发坚强了,这恰恰说明了科学可以引导人归向天主,而且对天主的信仰会激发人们对宇宙奥秘与自然现象的深度探索与发掘。
牛顿还为一位无信仰的朋友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太阳系模型,在请他来看时,牛顿启动按钮,九大行星同时按自己的轨道转动起来。牛顿解释说,它们之所以能转动,是因为我给了它们一个推力,而太阳系也在转,这个力是谁给的呢?显然是神力/天主的推动所为。那朋友听了恍然大悟,后来成为了牛顿志同道合的事业的继承人。爱因斯坦的信仰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深度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的新纪元,他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卓绝的物理学家。
他发明的《相对论》是当时科学界的一次大革命,甚至有人认为该理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因斯坦在现代科学界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的。相传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他:“何为相对论?”他幽默地答道:“当你和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起坐上2个小时,你会感到只坐了1分钟,但要是在炙热的火炉边坐上1分钟,你却感到好像坐了2个小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历经了百年的检验,至今仍是大家公认,他的理论在今天依然是光彩夺目的。
爱因斯坦同时也是信仰天主的。他常说,宇宙间必有一个主宰,还说天主是无限智慧和仁慈的。他对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因为他把大自然看作是某种神明面前的人。他对天主的信念与对宇宙的宗教情感是成正比的,这种情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强大和最崇高的动机。爱因斯坦认为,对宇宙秩序性的依赖本身就是一种宗教信仰。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虽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虽然研究物质,但不能创造物质;利用科学可以制造飞机,但不能创生出有生命的小鸟;科学能使人类登上月球,探测金星和火星,但不能让人类到太阳上去移民和定居;科学能使人的肉体舒适,但不能解释人的生死和通往未知世界的可能性;科学不能叫人的心灵平安,人格高尚,而人格高尚比科学成果更有价值。因此,我们要享受完美的人生,就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更需要信仰。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