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耶稣的女人

默想:你是怀着期待的信心,还是怀疑的怀疑态度来到主耶稣面前?在绝望或无助的情况下,人们寻求耶稣时并没有失望。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耶稣面前?是希望奇迹发生,还是希望在苦难中得到一句安慰的话?这位饱受十二年苦难的老妇人希望耶稣为她做什么?一位悲痛的父亲希望耶稣为濒临死亡的女做什么?耶稣在看似毫无人性的情况下给予了希望,因为他的希望是指向天主的。他对那位妇女说了希望的话(女儿,振作起来!),点燃了她心中的信仰之火(你的信仰使你痊愈了!)。

叙利亚人厄弗所(公元 306-373 年)是早期教会圣经学者,也是赞美诗和评论的作者,他反思了血漏得医治的那位妇女的奇迹:

“荣耀归于你,隐秘的天主之子,因为你的治愈能力通过受苦女人的隐秘痛苦得以宣扬。通过这个他们能看到的女人,证人们得以看到看不见的天主性。通过圣子自己的治愈能力,他的天主性得以为人所知。通过受苦女人的痊愈,她的信仰得以显现。她使他被宣扬,并确实与他一起受到尊敬。因为真理与它的使者一起被宣扬。如果她是他天主性的见证人,那么他反过来就是她信仰的见证人……他看透了她隐藏的信仰,并给了她可见的治愈。”

耶稣还给一位刚刚失去心爱孩子的父亲带来了超自然的希望。犹太会堂的管理者公开去找耶稣,并招致邻居和亲戚的嘲笑,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风险。甚至雇佣的送葬者也轻蔑地嘲笑耶稣。他们的悲痛毫无希望。尽管如此,耶稣还是牵着女孩的手,把她从死亡的魔爪中救了出来。彼得·克里索罗古斯(公元 400-450 年)是一位初期教会的教父,因在拉韦纳传教而闻名,他评论了这个奇迹:

“这个人是会堂的主管,精通律法。他肯定读过,虽然天主用他的话语创造了其他一切,但人类是由天主之手创造的。因此,他相信天主会重新创造他的女儿,并由他所知道的创造她的那只手让她重获新生……他 [耶稣] 按手在她身上,从虚无中创造了她,再次按手在她身上,让她从毁灭中重生。”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都看到了耶稣对他人需要的关心,以及他随时准备治愈和恢复生命。在耶稣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主对每个人的无限爱,因为他无偿地、完全地把自己奉献给他遇到的每个人。你是否满怀信心地来到主面前,期望他会听到你的请求并采取行动?

“只要有信德

今天,圣马尔谷向我们展示了大批有需要的人向耶稣救世主寻求安慰和健康。就在那天,一位名叫雅依洛的犹太教堂负责人穿过人群,恳求他小女儿的健康:“我的女儿快要死了;我的女儿快要死了;我的女儿快要死了,我的女儿快要死了。”来吧,按手在她身上,使她得救,活下去”(谷5:23)。“耶稣和他一起去了。”“基督的心被那个人和他年幼的女儿的人类痛苦所感动,并没有对我们的苦难保持无动于衷。基督总是倾听我们的声音,但要求我们凭着信心转向他”(圣若望·保禄二世语)

谁知道那个人是否认识耶稣,因为他经常在会堂里见到耶稣,而且,他发现自己如此绝望,决定求助他的帮助。无论如何,耶稣赢得了这位受苦父亲的信心,同意了他的请求。正要回家的时候,却传来女孩已经死了的消息,再麻烦他也没有用:“你的女儿死了,你怎么办?” “何必再为师父添麻烦呢?” (马尔谷 5,35)。“让我们不要害怕,就像那个老妇人一样,不害怕去触摸耶稣斗篷的下摆。我们不要害怕。让我们沿着这条路奔跑,始终将目光注视着耶稣”(教宗方济各语)

耶稣意识到这一情况,请雅依洛不要受到悲观气氛的影响,告诉他:“不要害怕。”只要有信心”(谷5:36)。耶稣请求这位父亲有更大的信心,能够超越怀疑和恐惧。到达雅依洛家后,默西亚让小女孩复活,并说道:“Talitá kum,意思是:‘女孩,我吩咐你起来’”(谷5:41)。

我们也应该有更多的信仰,这种信仰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考验时毫不犹豫,并且知道如何通过与基督的结合而在痛苦中成熟,正如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的通谕《Spe Salvi》中向我们建议的那样(《拯救的希望》):“治愈人的不是避免痛苦和逃离痛苦,而是接受苦难的能力,在苦难中成熟,并通过与基督结合而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基督以无限的爱受苦”。“复活的主重申这一派遣(“奉我的名……他们会按手在病人身上,他们就会康复”《马尔谷福音》16:17-18),并用教会援引他的名字所做的迹象来证实这一点。这些迹象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明耶稣确实是‘拯救的天主’(参见玛 1:21;宗徒大事录 4:12)”(天主教教义问答,第 1,507 期)

主耶稣,你以独特的个人之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用你的拯救力量触动我的生命,治愈我,让我重获充实的生活,帮助我全身心地为他人服务。

寻求耶稣

经文中的妇人怀着极大的信德来到耶稣面前,她的行径堪称是我们的典范。而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特色是它为我们描述了妇人心中的思绪。

这位妇人患血漏症已有十二年。她看过许多医生,受尽许多痛苦,花尽了所有的一切却依然无法痊愈。于是在她最彷徨无助的时刻,她怀着信德投奔向耶稣。

或许她长久以来就是个有信德的妇女,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然而我们可以看出生命中无止尽的苦难虽然令她一筹莫展,却也教她学会谦卑。而这位谦卑的妇人做出与历代圣人圣女同样的抉择-她相信耶稣知道该怎么做。尽管所有的医生和良方都对她的病情毫无成效,耶稣必然能够帮助她。或许妇人不确定耶稣是否愿意治愈她,但是她确信耶稣是她唯一的希望。

这正是经文要教导我们的重点,那就是要像这位妇人一样地信靠耶稣,将我们的生命交托在祂手中。尽管我们尚未亲自看过世上所有的「医生」,我们却可以相信这位妇人的见证。

怀着无比的信德和决心来投奔耶稣,这意味的是我们明白并且承认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承行天主的旨意,这也就是说不论生活中遇到顺境或逆境,天主始终是一切抉择的最终依据。除此之外,我们不应该只在困厄中投奔天主,更应该在欢乐喜庆的时刻也投奔天主。无论我们正在经历甚么事情,我们内心深处应该清楚知道唯有耶稣能为我们做出最适切的生命抉择。

或许这听起来有点令人费解。或许我们习惯只在遇到挫折时呼求耶稣。但这其实还不够。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习惯每日寻求主,每日都尝试「触摸耶稣的衣角」,这也就是说要时常将我们的心灵、意志跟灵魂都交付给主。

今日让我们一同反省我们是否有每日寻求主耶稣的习惯。你是否每日赞颂上主之名?你是否在困厄中求助于祂?试着养成这个习惯,你将能在生命中看见天主的恩宠。

主,恳求祢帮助我在一切事上都寻求祢的旨意。当我遇到挫折,当一切彷佛无以为继时,恳求祢帮助我更加信靠祢。当我获享天上的恩宠及在世的平安时,恳求祢也帮助我要记得赞颂祢圣名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父母的长久忍耐。作者:彼得·克里索罗古斯(公元 400-450 年)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让我们花点时间谈谈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感情而承担和忍受的痛苦和焦虑。在这里,一个女儿躺在病床上,家人和亲属的同情和爱护围绕在她的身边。她的身体日渐衰弱。她父亲的心灵和精神因悲伤而疲惫不堪。她正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他没有洗澡,蓬头垢面,完全沉浸在悲伤之中。他在世人面前受苦受难。她正沉入死亡的寂静中……唉!为什么孩子们对这些事情漠不关心!为什么他们不介意这些事情?为什么他们不急于回报父母?但父母的爱仍在继续;无论父母给予孩子什么,天主,我们所有人的父母,都会给予适当的回报。” (摘自讲道 33.2)

(彼得·克里索罗古斯(Peter Chrysologus),公元 400-450 年,是 5 世纪著名的传教士和拉维纳的主教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