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圣保禄指责希腊格林多教会一些爱自我夸耀的人说:他们是希伯来人?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我也是!他们是亚巴郎的苗裔?我也是!...《格林多后书11;22》
Are theyHebrews? So am I. Are they Israelites? So am I. Are they Abraham’s descendants? So am I. 《2 Corinthians 11:22》
四月29日(实际上是从28号傍晚太阳下山起算、到29号傍晚第三颗星星升起为止)是以色列2020年的“独立纪念日”。其实以色列是在罗马暦1948年5月14日独立建国的,但是他们国会在1949年立法时,指定每年犹太暦的“依雅尔月(Month of Iyar 落于阳历4-5月间)5日”为纪念日。因执守本国文化与暦法、而将每年的独立纪念日在阳历上“浮动”的,就我所知,以色列是全球仅见,值得敬佩
这个节日让我想起2002年4月初,我刚来上海工作时,由于初来乍到,急于认识国内食品相关工业的生产环境,频繁去各地参访产地和工厂。不少业者知道我是天主教徒后会问起諸如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何不同?”、“天主教是不是玛利亚教?”等问题;也多次有人问起“以色列人、犹太人、希伯来人有什么区别?”
鉴于国内无神论的环境,国人爱国意识强烈,我一般都是用国际上较常见的分类法来解释说:以色列人是指“拥有以色列国籍的”人; 而就像中国有56个民族一样,他们也有各种“族裔”,包括犹太(裔)人、阿拉伯(裔)人等等,分别是他们共同祖先亚巴郎两个儿子(依撒格和依市玛耳)的后裔;至于希伯来人则是犹太人另一个(更古早)的称呼,就像我们的满族人,又被称为“旗人”一样。这样大体上就清楚了。
但如果细细品味《圣经》上的记载,会发现这三个称呼之间有如下的脉络可寻:
其实最早出现的是“希伯来人(Hebrew)”. 话说公元前1850年代,亚巴郎跟着父亲从今天伊拉克两河流域的乌尔出发到哈兰,父亲死后又带着老婆撒辣依和侄儿罗特, 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客纳罕(今天以巴地区),定居在赫贝龙附近。罗特所住的索多玛地方遭劫,他和财物都被带走了,有人幸运逃出来,告诉“希伯来人亚巴郎”《创世纪14:13》。
所以“希伯来人”是客纳罕原住民对亚巴郎等人的称呼,意思是“来自大河那边的人”。就像台湾史上对从大陆渡海(台湾海峡)过去的中国人称为“唐山人”一样。大约一百年后,“梦王” 若瑟成为埃及的宰相,款待兄弟时,埃及人也称呼他们为“希伯来人”《创世纪43:32》
(待续)
附图一 亚巴郎跟随父亲从乌尔去哈兰、再携带妻子侄儿去客纳罕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