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鄂本笃和依撒
- 探险的动机:
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利玛窦给欧洲人的信,都说明自古以来西方人传说的东方大国契丹就是中国,但人们早把这些忘掉了。有不少的欧洲人和西亚人,仍然相信契丹和中国是两个国家。他们从许多消息里听说:契丹有许多基督徒,并有教堂和传教士,从而引起了耶稣会在东印度的视察员神父尼各老皮门塔的极大关注,决心要到那里辅佐传教。后在天主教国王的赞助下,决定先派一位能干的会士东去探探契丹到底在什么地方,以便找出一条路,可使后来者会有直路前去,不必走海路了。
尼各老神父选中了葡国的辅理修士鄂本笃,还派了两个希腊人:列昂格利诺神父和李米特列商人,还有四名仆人。其中一个叫依撒的,他同妻子住在拉合尔,接受邀请后,离开了妻子,加入了远游的队伍。
- 走上征途:
1603年1月6日,鄂本笃告别了会中上司和弟兄,开始了这次著名的长征。鄂本笃穿上了亚美尼亚商人的衣服,带上莫卧儿国王发给的必要的证书和大批能换路费的物品,改名阿布都利以赛,意即:主之仆人基督徒。因路上匪徒很多,进程非常慢,走了一个月没有走出拉合尔境,又走了两个月,才到了白沙瓦,在那里住了下来保养马匹和骆驼。又走了几十天,来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大批的匪徒,尽管十分小心,还是被抢了。大多数商人受了伤。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保住性命。鄂修士一行七人,逃到树林里才免被击伤。二十天后到了喀布尔,又呆了八个月。他在商队中遇见一个从麦加朝圣回来的女香客,叫何智哈伦。她到此路费短缺,向商队借款做买卖,她说:“商队必经她的国土,到那她必高利还欠款”。鄂修士想,此为好机会,可减少携带的金币,加之带的证书将归无效,并借此向她索取行路的证书,就痛快的借给她六百金币。
鉴于路上的艰险,随鄂本笃的只有依撒一个人了。那两个,一个回拉合尔,一个不愿前行,留下做生意了。在凑够人数后又上路了,走了一些日子,到了一个叫契曼的小城,那里正闹叛乱。叛军大肆抢劫,鄂修士的一匹马被抢走,又用棉布赎回来。后来一位酋长给解了围,又继续上路了。八天后,来到只能容一个人的峡谷,又被一伙强盗抢走了三匹马。高山峻岭实在难行,马都累死在半山途中了。在越过撒克力斯马山的时候,他们在雪中困了六天,依撒在一条大河边上被泥水滑倒,摔的很重,八小时不省人事。又走了一段险路,他们的六匹马都累死了,每前进一步都得靠坚强的意志来支撑。到鸭克尼已是十一月了。 到鸭克尼后,商队重新组合,去契丹的不仅要凑够人数,还必须看是否适合去契丹的季节。鄂本笃参加的商队一年以后才组成。去契丹最有用的商品是玉石之类,这里盛产宝石,但开采困难。这里的国王穆罕默德正是借钱女人的儿子。他对修士招待热情,就在这时,开始陪同的季米特列出现了,他是来这里做生意的。这里明抢暗偷时常发生,死亡时刻临在他们头上。因时常有人让他们呼唤穆罕默德的名字,上主赐给修士智慧,闯过了不少难关。一次哈什克尔国王请修士赴宴,撒拉逊教士问修士信什么教?答:“信耶稣的教”。回教称:“耶稣为尔撒大先知”。鄂本笃说:“造物主是无所不在的,祈祷时什么方向都可以”。鄂本笃的谈吐,举止表现,很受国王赞许。为此邀请修士做商队的陪同指挥,他欣然答应了。但当时的商队人数不足,不宜启行,季米特列也劝修士停行。因有人说他们三人都是亚美尼亚人,一出城就会将他们杀掉。修士表示:这是一个为显示上主荣耀的使命,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就这样决定了。1604年再启程东行,经过了许多小城镇。整个路程,不是坎坷的山石,就是干旱的沙漠。又走了一个月,来到了察理斯,这个城由哈噶尔王私生子统治着。他听说客商中有异教徒,扬言非穆斯林不能进入他的国土,他有权剥夺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当他见到鄂本笃携带的皇上的文书时,反而平静了。王子书面请修士到王宫去,人们怀疑他要将异教徒处死。为此修士与依撒挥泪告别,并嘱咐依撒:一旦他出意外,要设法将事情告知同会弟兄,依撒泣不成声。到了王宫,阿訇们掀起一场辩论。这时修士充满圣神的智慧和勇气,他有力的阐明了基督的真理,讲得条条有理。王子听了目瞪口呆,后以盛宴款待了来客,并留在宫内过夜。依撒见修士未回来,流下了绝望的眼泪。不过,次日很晚修士才平安的回到了他的身边。
- 黎明:
鄂修士等正在安排离开察理斯时,有一商队从契丹回来。他们在北京与利玛窦同住在会同馆内,将全面真实情况向修士介绍了。这一消息给修士和依撒以很大鼓舞,从此他们不再疑惑契丹就是中国了。
察理斯王子给鄂修士二人发了通行证。填写证书时,伊斯兰老阿訇问是否还用基督的名字,答:是的。对方听了立即脱帽致敬。他认为:在伊斯兰世界里,敢于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是真正的勇敢。二十天后,他们到达蒲菖,后又到了吐鲁番、哈密,进入了中国境内。两国交界处匪徒时常出没,旅客十分担心,路上碰上几具撒拉逊人的尸体。在这一危险地带夜间赶路的时候,修士摔下马,昏迷不醒,依撒走在前头,不知后面发生什么事。到了休息处,发现修士没有了,就焦急的回去于黑夜中摸寻。正在急上加急的时候,忽听远处有呼喊耶稣的声音,顺音寻路将修士找到,并背回住处养好伤。后来,他们继续前行,来到长城的西端嘉峪关。
- 探险人之死:
1605年底,修士终于来到了陕西省的萧州,全程整整走了三年。因无官方的许可证,尽管他们二人身体都很好,但不能再前行了。他们不会讲中国话,许可证无法办到。萧城分作两个区,中国人住在一个区,其他客商和撒拉逊人住在另一个区。他们是由伊斯兰国家迁入中国的,被称为中国的回族。在中国的传教士们从印度的会院的来信中得知:鄂本笃来探险,他们年复一年的盼探险者的到来。到一些客商去打听,又不知道修士在路上用什么名字和面目,便无法去打听。
从北京又来一伙撒拉逊人,更详细地向卾本笃述说了利玛窦等人在北京的情况。说他们得到皇上的恩遇,名声很大,修士给利神父写了一封信,希望尽快派人来接他们。这封信交给了一个中国信差,因不知利玛窦用的名字和住址,故无法投递。1606年复话节,修士又给利玛窦写了一封信,信中除提出上封信的要求外,又说明此行的目的,表示愿从海上回欧洲。利玛窦接到这封信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来信给北京的耶稣会士们送来了极大的欢乐,经研究决定派钟鸣仁修士出这趟差,到萧城需六个月路程。正值严冬,往西北高原山地行确实困难,但不能再等待了,便于12月中旬出发了。
鄂本笃正等待时,当地物价很贵,除人畜开支外,还有社会应酬,钱已花完,只能靠借钱生活。后来,他被列入去北京的七十二贡徒,必须准备一些贡品,否则被取消进京的资格。
钟鸣仁带一名熟悉西北地理的仆人前行,但行不多日,仆人便偷走了一半多路费跑了。钱物缺乏,只身一人,行路十分困难。希望和毅力促使在艰难中的人没停止前进一步,他于1607年底到了萧城。有希望的日子即将到了,鄂本笃突然病倒,且是不治之症。这对于身居万里异地又患重病的人,该是如何日夜盼着亲人呢?
依撒正按着主人的意见在街上准备给穷人分施物品时,有人打招呼说:从北京来的客人在找你们呢!二人相见,语言不通,均按个人礼俗行了礼。疲惫已极的远方来客,被依撒带到住处,鄂本笃倒在床上,不能起来迎接,激动地热泪盈框,高声唱道:“光荣归于天主”。
钟鸣仁和依撒,尽了最大努力,设法让病人早日康复。可惜当地缺医少药,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变着法子给他做些可口的饭,算是送给他一份安慰吧!在弥留之际,他想到几年没领告解和圣体圣事,病危时刻,不能领到终傅圣事,心中悲酸万分,但他又说:即使我得不到圣事的安慰死去,而上主的仁慈无限,过去多年我经历的一切,我的良心非常平安。在异国同会弟兄相见后十一天,远征人鄂本笃离开了人间。
修士突然得病,一卧不起,究其原因,有撒拉逊人施毒之嫌,而且是有根有据的。他们时常窥视修士的病情,企图窃取死者财物。修士死后,他们强迫依撒和钟鸣仁按伊斯兰葬礼发丧,被拒绝。两位异国同伴,哀切掩埋了自己的同伴鄂本笃修士,没有殡葬经文,什么都用玫瑰经代替了。
在往来的商队中,有一条习惯,即死于途中的同伙之财物由大家分了。他们也想分鄂本笃的东西,先把依撒捆起来,威胁他喊穆罕默德的名字,否则就杀死他。钟鸣仁到总督那里告发他们,总督批示让萧州秉公办事。一开始知州让释放依撒,并禁止他们占有他人的东西。后来,知州受了贿,官司又翻了案。他们要鞭打钟鸣仁,钟修士不服,继续将官司打下去,但各种诉讼对钟修士都不利。首先是和依撒的语言不通,法庭上无法知道谁在说什么。依撒的理直气壮的堂词,大家听不懂,为此钟鸣仁拼命的向依撒学习波斯语,这样可以交流思想了。最后官府断案:让撒拉逊人归还财物,但大部分东西已经失散,幸亏修士活的时候,已将贵重物品埋了起来,否则就无法返回了。
经过许多艰难和挫折,两人终于来到了北京,神父们又悲又喜。当务之急的是让依撒整理远游资料和鄂修士的日记残余片断,讲述他知道和记忆的一切情况。依撒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完成了一项探险资料的整理的重要任务,它几乎与鄂本笃东行同等重要。没有依撒和他的《探险记》,我们和后人就无法知道鄂本笃的伟大形象,更无法知道这次探险的全过程及其可歌可泣的情节。
依撒因到处漂流三年之久,怀念家人,终于在澳门乘上去印度的船,不幸船为荷兰海盗所劫,财物被抢劫一空,他被迫为奴,后被葡人赎回,才得以来到印度。在那里知道妻子已死,为此也无意再回卧莫儿了,从此定居在东印度察吾儿。
我们为这次探险之举,缅怀耶稣会士鄂本笃,同时不可忘记他的忠实伙伴,一个普通的忠实信徒:依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