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教难

利玛窦对在中国传教是有经验的,他经常这样表示:不管怎么说,耶稣早就给我们留下教训:世俗恼恨我们,也必憎恨我们。

  1. 第一次教难:1615年吏部待郎沈榷来到南京,他对天主教在中国的兴起早就怀忌在心,见南京教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为不满。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向皇上送上一份奏章说:中国各地散布一些西洋教士,招收许多信徒,信众之中,不但有平民百姓,许多文人学士也受到他们的迷惑,这是国家一大祸患,要求皇帝将他们驱逐出去。当时徐光启正在北京,他听说沈榷上奏迫害教会,立即上书条陈,仗义执言,说理精确,陈词慷慨,字字掷地有声。皇帝看后,放一旁未做回批。沈榷不死心,串通一个有权势的同乡官员方以哲,又勾结大太监魏忠贤,因为魏忠贤是他的学生。方以哲致沈榷说:不妨先将他们拿获入狱,后再说请旨定罪。沈以哲得信大喜,立即发兵将教堂围住,逮捕了王丰肃和谢务录,先是一顿毒打,几乎丧命入狱。这时徐光启在北京,李之藻在高邮,杨廷筠在杭州,他们站出来奋力保教。徐光启写书阐明教理,散发到全国。三人又致书南京各友好讲明基督教义,请求朋友们保护教士。南京诸官对沈榷做法都很冷淡,这使得沈更变本加厉,对教士进行诋毁造谣说:王丰肃前在呂宋岛以传教为名,后出兵占了那个地方。他们称大西离中国八万里,实际他们就住海南岛。沈榷又勾结魏忠贤和刘朝对皇帝施加影响,再次上书,这次神宗信以为真。于同年12月 28日,下了一道上谕,将北京的庞迪我和熊三拔押解出国。该二人闻信先行一步,离京南下。龙华民和毕方济虽未点名,但藏在徐光启家里。沈榷派去建昌提拿罗如望,罗神父躲到一位很有声望的新教友宪万家里。这位新教友在很短的时间内劝化了八十余人信教。

王肃丰和谢务录,已被囚一个月,沈榷还恨他不死,得到皇旨后,就把二位神父装入木笼。二人在木笼内,起立坐卧,皆痛苦异常。在押解去澳门的路上,兵役见二人将死,将二人放出木笼。到了广州,正与从北京逃出的庞迪我和熊三拔相遇,他们一起被官兵送往广州。第二年,庞迪我和熊三拔相继去世。

这次教难中,南京教堂及房屋被拆毁,圣像书籍都用火烧掉。被捕的二十三名教友中,33岁的教友夏王死在狱中,其他22人被发落。钟鸣仁、钟鸣礼两位兄弟修士和教友张来都遭受了毒打,他们都表现了坚强的信德。教难时期,杨廷筠致书各处,请神父们到他家避难,共有六七位神父来他家,一直住了数年,生活费用均由他一人承担。在避难的日子里,杨廷筠教他们学习中国经典。此外,神父还经常到乡村去传教和看望教友。王丰肃在澳门休养时,也在研究中国的古老文化,以待有机会再来中国传教。他后来成了耶稣会的作家。

  1. 第二次教难:天启年间,方从哲任宰相,因与沈榷是同乡,就提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沈榷与魏忠贤狼狈为奸,成为权奸当国,致使明朝国事益衰,军心不振。徐光启、李之藻建议引进西洋军械,购买西洋大炮,都被沈榷拒绝了。就在这个年代里,山东白莲教造反,沈榷借机诬天主教与白莲教同类,只是名字不同而已。1621年,在南京又掀起第二次教难,逮捕了许多教友,其中八人受了极残酷的刑罚。教友安德肋在狱中因受刑太重,为主殉道。

徐光启此时在上海,听说南京又掀风波,又致书诸大夫,详细说明天主教和白莲教有根本的区别。在杭州,杨廷筠避难的神父们议论,此次情况比上次更严重。一旦皇帝真批准了,怕主人受到连累,大家合议要分散到各村教友家避难。当神父向杨廷筠告别时,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愿与你们共患难,生死不离。神父不得已,就留下四人,三人到李之藻家去,龙华民神父到上海佘山去传教,其他人分别到农村去了。

这次沈榷的上奏,并没有得到皇上的批准,原因是北京朝内受到最有权势和声望的相国叶向高的干涉。叶相国对天主教的教理和传教士的为人深为知晓,对如此小人之辈深恶痛绝。他揭露沈榷在朝内的种种不善,导致沈榷遭到百官的鄙视和孤立,最后被迫辞职。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