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初步的共识
成文的圣经文本是由特定作者、在特定时空背景中写下来的具体作品;圣经文本是脚本,也可以比作戏剧的剧本,需要演员把它们表演出来,一个剧本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对剧本的诠释,它把剧本所要传述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
最终接受解经学者和伦理神学学者成果的,是整个信友团体;是信友团体把圣经文本制定成正典,然后也是信友团体把它加以诠释和实践出来。当解释一段圣经文本时, 解经者的责任在于:研判这段文本是何种文学类型,它是在怎样的上下文中,跟它相称的议题是什么,怎样运用它才恰当,以及如何来实践这段经文。
基督徒的目标是达到对基督的顺从,这个过程的开始、 持续与完成,完全要看天主的恩宠。超德基本上是天主恩赐的;枢德则可经由人的努力而获得,基督徒或不信者都可以修得枢德。同样地,伦理神学把耶稣基督看成终极目标,他是一个让人性得以达到充分圆满境地的范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性发展的终极目标。所以,耶稣也是人类的规范;德行论的架构确认了耶稣是人性的规范。最后, 也同样重要的是:耶稣召唤我们成为门徒。
整部圣经就是一位教导德行的老师,在圣经中有关伦 理的事项,都是按照德行写成的。圣经不只显示伦理上的 德行、价值及愿景,还鼓励信友们去遵行,特别是它把德行的名称指出,并帮助信友们去培育,好让他们对德行发 出愿景,并且不断地重新坚定志向。圣经引导信友(个人和团体)达致几个特定的德行(例如:宽恕与慈爱),这些 德行能反映出天主在基督身上的自我启示。此外,圣经见证了以色列及初期教会为了保持对天主的忠信所做的努力,也见证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上主启示所做的回应。每当圣经的精神映照在团体上时,它就会帮助发展团体的气质。圣经记载了耶稣与那些被社会所遗弃的人,或与被认为犯了罪的人为伍时,是为了帮助那些追随基督的人和信友团体,能成为更包容、并不断更新的团体。福音不只是描写一群特殊的人们,而且是为了把耶稣的追随者塑造成一个新的团体。总而言之,圣经里的故事不只是描绘天主的特征,而且要培养以色列民族,让他们有能力把自己 转化成能与这些故事相称。我们越是忠实于圣经,就越能承认它的权威;希望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