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被邀与主共舞

布:「天主的国临近了」(谷1:15);然后,他慢慢地用了很多比喻去启示天国的奥秘(玛13)。僱工的比喻中最后一个时辰才僱用的工人,竟与做了一整天的工人的工资一样(玛20:1-16),这是最令人感到困惑的。耶稣讲述这个比喻,一方面为强调天主对每个人的召叫都是一份恩宠与礼物,另一方面也为强调对想进入天国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无可否认,为了保持对基督的忠信,会有很多的挑战。如果作门徒意味着要付出很大努力,那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早上六时就开始工作的工人领到的工资,和在下午五时工作的工人所获得的工资一样,而被认为是合理呢?

如果与天主的关系如同僱工的比喻,是如此不平等;如果在天国获得的赏报与在地上所积攒的功劳不相称,那么,那些一生都在享受生命而在最后时刻进入天国的人是有福的。他们有幸在「天主的恩宠中死去」,因为他们一生的生活都远离天主的恩宠,只是在最后时刻才回归天主。

这种思想使人「不关心或不在乎」(就是对信德的邀请不感兴趣),使人成为延迟者(认为危险只在最后的时刻),难以驯服与倔强(因为害怕地狱才遵守法律和命令,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对信德不尊重(领洗后与外邦人一样)。只有认为天国是节日和喜宴的人,才能毫不犹豫地决定进入天国,因为不愿意失落为自己而准备的片刻喜悦时刻。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在天国的门槛停留,远胜于住在恶人的王宫里。

读经一:依25:6-10

古代筵席只是很重要的人物才能负担得起。国王常是为了政治原因而设宴席:邀请与自己订立盟约或者加强友谊关系的人,尤其是豪华与奢侈的宴席,为了庆祝周年日或战胜敌人的纪念日(厄1:1-8;达5)。

今日的读经一中,先知像一个骇人听闻事件的传播者。不是世上的国王,而是天主为自己的子民摆设宴席,列出菜单:美酒的盛宴、肥甘是精选的、美酒是醇清的(6节)。这是以色列穷人所梦想的食物,他们一般一天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而且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机会。

那些犹太经师们也喜欢探究这样的筵席。在圣经中记述了一件事,有一个海里的怪兽,名叫里外雅堂,被天主所杀,打碎了牠的头颅,且将牠作为海怪的食物(咏74:14) 。他们总结义人的主要食物就是这个神话故事里面的鱼肉。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即使在今日以色列,在星期五的晚餐,即开始安息日时,他们仍然吃鱼,目的是唤醒那些等待天国来临的人对天上筵席的向往。

谁将是被邀请者?聆听者也许很焦急地想知道。答案是世上所有的人,没有例外,都被召叫共赴同一的筵席。之前互相仇恨,曾经有的暴力,曾经为了世俗财物而斗争的人,都将在天国里共同欢乐。

但是筵席并不只是吃,并将参与很多从未听说的事情:「上主要拆除盖在人民身上的帷幕,并将使他的眼睛看见」(7节)。所有的人都可以将目光放在筵席上,坐在筵席上,「上主要拭去每人脸上的泪痕,要由整个地面除去自己民族的耻辱」(8节)。

先知并不是在说,将有一天,人的身体如同生物学上的死亡一样,不存在;而是说将有一天,人的死亡与失败将消失:生命无意义与没有方向、痛苦与失败的威胁、饥荒、疾病、人被边缘化,这一切都将消失。这些威胁人的生命意义的事件将会被消灭。这是上主说的(8节)。在旧约中没有找到与此一样奇妙且令人惊讶的许诺。

宴席期间会有音乐、歌曲与舞蹈。这个片段以所有人都参加筵席,并演奏令人喜悦的赞美诗歌而达到高峰:「到那一天,人要说:看!这是我们所依赖拯救我们的天主;这是我们所依赖的上主,我们要因他的救援鼓舞喜乐,因为上主的手停留在这山上」」(9-10节)。

先知暗示这是在默西亚时期的筵席,但并不是以天主的名义说这样的许诺现在实现,也不幻想有一天,上主会真的一次而永远地消除死亡的影响。保禄这样理解,他对格林多人说:「几时这可朽坏的,穿上了不可朽坏的;这可死的,穿上了不可死的,那时就要应验经上所记载的这句话:在胜利中,死亡被吞灭了」(格前15:54)。 《默示录》的长者这样理解:「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21:4)。正如依撒意亚先知所宣布的一样。

读经二:斐4:12-14、19-20

《斐理伯人书》以今天读经二的片段结束,只有少少几行,却令人感动。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保禄与斐理伯的基督徒团体之间的浓厚友谊。保禄首先记得他为了福音所忍受及遭受的种种困难,挑战与人对立的状况:「我也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和各种境遇中,或饱饫,或飢饿,或富裕,或贫乏,我都得了秘诀」(12节)。

保禄被困在厄弗所监狱,并不是因为违反法律,而是因着服务基督的缘故。在那里保禄接受了斐理伯人为他提供的礼物。保禄是个简朴的人,他习惯度着艰难的生活去面对迫害与飢饿。得知斐理伯人的慷慨大方后,他感动地说:「你们也实在做得好,因为你们分担了我的困苦」(14节)。

只有明白了福音为人带来的价值并有所体会后,才能在其中意识到作为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并为了福音所提倡的价值而奉献自己。人往往因着对方的忘恩负义而受到伤害,也因为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而感到喜悦。尤其是为了天国而放弃自己的一切,重新建立新的家庭的人,从内心感觉到对这种友谊有需要。谁喜并欣赏救恩的讯息,并传报这种讯息,就是从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天国的财富和救恩。在这封信的最后部分,保禄确信天主关爱并保护自己的特选者,在他们慷慨的付出后,天主将因着他们的付出,丰富地赏报他们(19节)。

福音:玛22:1-14

耶稣时代,人们讲很多关于「伊甸乐园」的故事,在那里义人将享受永远的幸福。在第一篇读经中,依撒意亚先知想象将有盛大的筵席,在这个宴席上将有从创世六天以来就保存的美酒。这代表有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不再需要保存葡萄酒的香料与调味品。因为在宴席上有来自南方的风和日间的风,在伊甸乐园中一直吹拂,将美酒的香味传到各处。

犹太人经师们继续许诺,将会有更大的喜悦:一个客人为旅客准备了筵席后,能不与他们同坐共食吗?一个新郎为客人准备了宴席,而能不同他们坐席吗?他们的答覆是:在肉身生命后,所有的圣人们是受祝福的,义人将在伊甸乐园中舞蹈,新郎坐在他们中间,每位对坐在他旁边的义人说:看,这就是我们所希望与等待的天主,现在我们享受他的救恩。

今天的福音是出自这种文化背景。要注意的是,耶稣所宣讲的天国与犹太经师们所宣讲的天国不同。犹太经师们所宣布的伊甸乐园是指肉身生命后的未来;而耶稣所宣布的天国是从现在开始,在这里:进入天国的条件就是毫不犹豫地接受天主赐予的圣神与其气息,相信耶稣所宣布的寻找幸福的方法与建议,将自己的生命建立在「真福八端」之上。

整个比喻中充满喜悦与欢庆的气氛,而意想不到的是有两处令人悲伤的:有一个城市被毁,在最后有一人被扔到外面的黑暗中。在寻求理解这两个序幕的意义之前,现在让我们证实这些人所代表的意义与他们的身份。

在圣经中,婚宴的比喻象征上主对以色列的爱情。在这个比喻中,新郎是耶稣,是天主的儿子,而新娘却是整个人类。虽然在人类社会的面目上很少有值得注意与吸引的地方(仇恨、战争、不义、无辜者的眼泪),但是天主却无条件地爱人类。

宴席代表在默西亚时代的喜乐与幸福。谁接受福音的劝谕并进入天国,谁就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深度与广度。在圣经中,「天主的国」不能简单地比喻成在一个教堂祈祷室内,所有的人都在那里向天主奉献祈祷或者作热心敬礼;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一个会院内所有的人都在做默想,而没有人发出一点点不和谐的声音,不会打扰别人的这种默想气氛,也不是每人都喜悦于别人的团体;而是一个筵席,在那里人与天主的相遇,在那里每人都从天主那里得到饱饫,人与人,人与天主进行对话,并同欢同乐。

在第一篇读经中,先知许诺天主将准备一个宴席,庆祝战胜死亡。耶稣的逾越奥迹就是天主胜利的时刻,在这一天所庆祝的是基督与人类订立了永恒而不可拆散的婚宴;在这一天,不再有忧伤、害怕、失去勇气,死亡被复活所战胜,所有的坟墓将会被打开。

那些被派遣去向人发出邀请的仆人可以分为三类:前两类代表旧约的先知,到洗者若翰结束。他们的任务是准备以色列子民接受新郎耶稣,但是他们却没有成功。第三类仆人是指所有的宗徒们与我们领洗的人,从这些人身上所获得的效果显著不同于前两类。

最先被邀请的并没有参与宴席,因为他们不愿放弃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而对邀请置之不理:有的往自己的田里去了,有的作自己的生意去了(5节)。他们不需要这样的宴席,因为他们觉得自我满足,自认为所拥有的能够解决所需要的,自己的生活没有问题和太多别的需要。他们代表以色列的精神领袖们,满足于能够在天主与人前,为他们提供足够安全感的宗教组织与架构。

那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贫乏,对新的世界 —天国并没有感到飢渴的人,他们将永远不能进入天国。他们只适应惯常的、吝啬的生活。 只有神贫的人才能够理解天主无条件的、白白施予的爱。

在路上和广场上被邀请的人,就是整个世界的人类。其实在原文中并没有像所翻译的那样,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接着前文提到那些不配进入天国的人。这是再次提醒我们天主对我们白白的爱,并提醒我们记住一个事实:「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了」(罗5:6)。

《玛窦福音》多次强调在教会内,善与恶并存的事实。进入天国的人并不会立即变成完美圣善,而是带着自己的苦痛、弱点、道德的软弱一同进入天国。天主的子民由圣善与邪恶的子民所组成的,那里麦子与莠子共同生长,在同一张网中所有的鱼都被网上来。

这是邀请人去反思并理解在人身上的软弱,并对所有的人敞开我们团体的大门,接纳他们。穷人、边缘人、被人拒绝的人,必须要在教会内被接纳,被理解与被尊重。

在进入福音的第二部分之前,让我们先明白被毁灭的城市(7节)。玛窦福音中叙述的这段好像使福音显得不连贯。但是如果将它去掉,这个叙述将显得不符合逻辑思维。很难想象,在开始喜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战争,直到结束,那些被邀的人可以等待筵席,那些长途跋涉者还可坐在筵席上。

这里作者是对耶路撒冷城被毁灭所做的神学反省。当作者写福音时,耶路撒冷城已被毁灭。初期基督徒认为这是因为以色列民族拒绝天主派遣的默西亚而遭受的惩罚。

现在我们面对一个触动我们理解与思维的解释。我们知道,天主并不会为我们因无知决定所遭受的灾难而负责。这是来自古代语言和旧约圣经中的思想,当人在遭受痛苦时,常常想到天主的惩罚,实际上那是人作恶犯罪后的结果。这就是为甚么依撒意亚先知这样解释以色列子民所遭受的惩罚:「因此,他们必如卷入火舌中的禾稭,焚于烈焰中的枯草;他们的根必要糜烂,他们的嫩芽必要如尘埃般的飞扬,因为他们抛弃了万军上主的教导,藐视了以色列圣者的训诲。为此,上主向自己的百姓大发雷霆,伸出自己的手来打击他们;其时,山岳为之震撼,他们的尸体,有如街道上的粪土。然而他的震怒并未因此而熄灭,他的手仍然伸着」(依5:24-25)。这样的解释也许并不是天主的意愿,而是原判教旨主义的想法。在我们今日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中,重复这样的话语,有着另一层意义。为了使今日的人类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无论如何,需要按照今日人们所能理解的解释这样的图像意义。

为今日可以提供的讯息:谁如果拒绝天主,进入天国筵席的急切邀请,谁就是走在自我毁灭的路上,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无意义,使自己辛苦建立的一切化为尘埃。 「各人的工程将来总必显露出来,因为主的日子要把它揭露出来;原来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格前3:13)。

与此同时,天主却永远是一样的,祂要在各种由罪恶所带来的不幸中,带出自己的爱,实现救恩的计划。耶路撒冷圣殿被毁、以色列子民拒绝天主派遣的默西亚,而外邦人却进入教会团体。「记得那时你们没有默西亚,与以色列社团隔绝,对恩许的盟约是局外人,在这世界上没有希望,没有天主」(弗2:12)。现在却可以成为天主的宴席上宾客。这样的结论是既简单又感人:整个筵席满了(10节)。现在不缺少任何人,天父的所有子女都在这个盛宴上,筵席可以开始了。

这样的序幕将人带进甜蜜和迷人的气氛中,但是这个比喻没有结束,而它带来的似乎是一切希望都落空了:「国王进来巡视坐席客人,看见在那里有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便对他说:朋友,你怎么到这里来,不穿婚宴礼服?那人默然无语。国王遂对仆役说:你们捆起他的脚和手来,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11-13节)。那些被喜宴的气氛所充满的人,现在不得不感到惊恐与震惊。怎样解释这样的情景?

这样的序幕与前面的叙述有着不连贯性,不认同之前所说的。为甚么会惊讶在路上与广场上被召的人群中有人没穿婚宴礼服﹖更感惊讶的是有人却穿了华丽的礼服。这个场景中不协调的是,国王所邀请的人被分成两组。这样的态度令人感到似是精神分裂的症状:在这之前对那些受歧视与不幸的人是充满慷慨与仁慈,但现在突然间,他失望,却变得可怕,甚至残酷。

这种解释非常简单。这个比喻的第二部分并不是紧接着第一部分而来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单独的叙述,并且不需要将它的解释与前一部分联在一起。这部分的主题是福音作者想聚焦于其可能性,是为听了福音后想进入天国的人所提出的,对要求远离与福音思想逻辑不符合的人所提出的,也为那些拒绝邀请进入天国,有失落天国危险的人提出的。

基督徒的新生命在新约中常常要求有新的礼服,就是在洗礼的那天穿上新的礼物。只接受洗礼远远不够,还要有相称的伦理生活与行为。与旧约所提出的要求划清界限还不够:不可奸淫,要诚实,不可欺诈,不可骄奢淫逸与荒淫无度。在旧衣服上补上一块新布显然不符合要求,需要完全换上新衣服,需要在新的价值观上在生命中完全革新。

对于没有礼服的人所施行的惩罚,需要从福音的角度去理解,这也是玛窦常用的强硬的表达方式。只有他常用「扔到外面的黑暗中」(玛18:12、23、30),「在那里将有哀号和切齿」(玛13:42-50,23:30,24:51)。别的福音作者不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玛窦这样写,是为习惯于被经师用强烈表达劝导与责斥的犹太人,这样的图像是连接以色列人的时间及文化。这样的写法是为了让人不致于将天主视为荒谬甚至亵渎者,认为天主没有心及没有慈悲

福音的作者是为了唤醒自己的基督徒团体与今日的基督徒团体,就是要我们认真对待,并负起领洗时的责任与承诺。

最后一句「被召的多,被选的少」(14节),与前面两个比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召,但是只有少数被拒绝(只有一个)。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耶稣在不同的背景下所宣讲的内容。玛窦将它放在这里,注入感情,为了令在自己团体中的一些麻木与不太热心的基督徒产生震憾。他们认为进入天国的人只是一部分人,好像有数字限制。这里耶稣所说的并不是天上的天国,而是天主的国,一个新的世界。所有被邀请进入里面的人,都被邀请坚持自己具有挑战性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人都被邀请进入天主的国,但是只有少数人有勇气采取决定性的一步,回应天主的邀请。大部份被邀请者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心里踌躇,感觉自己所拥有的才对自己有安全感,舍不得放弃所拥有的一切。耶稣邀请并提醒人,不要丢失宝贵的时间:当所有的人都进入天国享受天上的筵席时,那时才做决定似乎太迟了。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