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周五福音解析(若 18:28–19:16)

各位弟兄姐妹,大家好。

圣周五,我们特别纪念由圣若望记述的耶稣的苦难。我们将只对圣若望记述的事件加以评论。耶稣和比拉多之间关于王权的对话。谁是比拉多呢?今天人们只记得他的名字,只为公元三十年四月七日周五发生的事而记得他,逾越节前夕,他见了耶稣,而且不得不做一个判决,死刑判决。

比拉多不住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凯撒黎雅。他在耶路撒冷,因为在逾越节期间他必须维持城里的秩序。他和他的随从:在圣城里大约有五百士兵。他住在哪里呢?我们将试着确定我们要反省的事件所发生的地点。我们将其定位在比拉多的总督府。传统上认为比拉多住在 Antonia 塔楼里——在背景中看到的这个堡垒,是由大黑落德所建,并以他一位很好的朋友和摄政者命名:Antonius 是三人执政者之一。确定事发地点在总督府,是因为考古学家发现“石铺路”(罗马石铺路)就在那地方。就如圣若望所说的,耶稣就是在那里被判刑的。那里有“石铺路”= 碎石铺的路,因此被认为,耶稣就是在 Antonia 塔楼里被判刑的。

考古学家澄清了这个问题,因为石铺路不是出于耶稣时代,而是一百年之后的Hadrian 时代,他们建造罗马法庭时铺的,比拉多的总督府在哪里,他在那个时候住在哪里呢?当人说到总督府,总会认为总督就住在那里。在耶路撒冷城里,总督的住宅不是 Antonia 塔楼,那里只是士兵住的地方。总督住在大黑落德的王宫所在地。黑落德在城市的最高处建了王宫。从这三座塔楼顶端,他控制着整个城市。那里是最高的地方。耶路撒冷的有钱人住在那里。

从黑落德的王宫里,我们几乎可以知道一切事情,包括细节,因为著名史学家Flavius Josephus 对此有所记载。黑落德的王宫包括两座大的建筑,各以大黑落德的两位好朋友命名:凯撒和 Agrippa(Agrippa 是罗马万神殿的建筑者),Agrippa 是凯撒奥古斯都的将军。北边的建筑物称为“Caesarion”(由凯撒而来),南边的建筑物被称为“Agripeion”——大黑落德的两位好朋友。那时,比拉多就住在王宫里。注意这座王宫的一些重要之处。我已经指出了“Caesarion”王宫在北边;耶稣和比拉多就是在那里会见并讨论关于王权的问题。另一个要记住的重要细节是,现在指出的门,那是黑落德王宫通往市场的出路,那是耶路撒冷城的大市场。

让我们谨记在复活节前夕,就在这地方,耶稣和比拉多在一大早会面,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市场上正忙着为复活节晚餐需要的一切作准备。

我已经谈到这两大建筑物,现在我们要更具体地确定,圣若望所记述的七个场景中这些人会面的地方。为什么是七个场景呢?因为在读经末尾,我们看到比拉多出来进去共七次。在里面,他和耶稣会谈,和耶稣谈话之后,他出来见把他引见给这人的大司祭和人们其实是领袖们想让耶稣被判死刑。我们注意到了什么?比拉多的出来进去形成了七个场景。我们会一个一个地细看,因为在每个场景中,圣若望都予以一个很重要的神学讯息。让我们回顾这一重要的场景。在背景中,你们看到了 Caesario,谁在王宫里呢?他们是比拉多和耶稣。你们可以看到控制耶路撒冷的这三座塔楼。两人在总部关于王权的议题会面。

这是两个王权的对峙。一个王权是由世俗和世上显贵所定的原则和价值观而来,另一个王权由上而来,来自天主的原则和价值观。他们是两个不相容的王权,他们在王宫里对峙。同时,当比拉多去外面会见将耶稣交给他的大司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场景,大司祭不能进入王宫,因为外邦人住在里面;若是进去,他们就会染上不洁,不能庆祝逾越节。这里就是比拉多出来的地方,在那里会见大司祭。在门前是市场;那里的商人对被送到比拉多前的耶稣不感兴趣。

这里是另外两种势力对峙的地方。在里面是两个王国的会见——一个来自世上显贵的价值观,另一个是由上而来,来自天主。在此门前有另外两种势力的对峙另外两种势力:代表提庇留(Tiberius)的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这两种势力是敌对的,但是我们将看到二者联手了,因为二者都不支持新王国、新世界。他们想持守旧世界,因此,政治和宗教两种势力想要阻止和终止由上而来的挑战,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诞生,这个新世界的原则和价值观不是世上显贵想要的,而是来自天主的真正的伟人想要的。

在看过构成整个事件的七个场景的地方之后,我们现在来听听第一场景的引言:比拉多和大司祭之间的对话:“他们把耶稣从盖法那里押到罗马总督府。这时已是早上。犹太人没有进去,免得进入外邦人的家而染上不洁,以致不能吃逾越节晚餐。”(若 18:28)

圣若望首先指出了大司祭和比拉多会面的时间,这时已是早上——希腊文“proi”指早上的开始这与罗马官员开始办公的时间相符,一大早。我们会看到在福音中还有两处表时间:中午,然后是一天的结束。这是复活庆节的开始。

这一暗示有其神学含义,新一天的黎明,在一个发生了许多事的漫长黑夜过去之后:犹达斯出卖耶稣,耶稣被捕并在公议会被判罪,他们决定应将这人从民间除掉,因为祂给整个宗教体系制造了危机,也为以色列民精神引导的神学制造了危机。也是在那个夜晚,伯多禄三次否认了其门徒身份。黑暗开始在这新的一天消散。一大早的时候。在那个夜晚,有一个非常险恶的人:亚纳斯,大司祭盖法的岳父。这个亚纳斯是最阴险的人物,他是为耶稣的死真正负责的人。他掌控着所有的宗教活动,并兼管着耶路撒冷圣殿的经济出入。他曾多年担任大司祭之职,从公元 6 年到公元 15 年。在他之后,他的女婿盖法被委任为大司祭直到公元 36 年。公元 36 年,盖法被免职,同时比拉多也被免职。

我们得到的推断是他们二者为同盟,因为会耍手段的政治领袖依附宗教势力,盖法和比拉多联手使得大司祭得逞判耶稣死罪。那个晚上,在公议会他们已经判了耶稣死刑,但是不能执行因为只有罗马官员才有判死罪的权力。大司祭和他们的仆人去了黑落德的王宫。他们站在外面为了不沾染不洁,但要求与比拉多讲话。

让我们听听这对话:

“于是比拉多走出来,问他们说:你们控告这个人什么?他们说:如果这人没有作恶,我们就不会把祂交给你。比拉多对他们说:你们把祂带走,按照你们自己的法律审判祂吧!犹太人说:但我们无权处死任何人!这正应验了耶稣说过祂将怎样死去的预言。”(若 18:29-32)

比拉多被请出总督府和大司祭带领的这群人讲话。比拉多是政治势力的代表。他是统治罗马的著名“Sejanus”(操纵者)。提庇留几近疯狂,真正在首都掌权的人是Sejanus(操纵者)。比拉多在位一直到他的后台失势。

政治势力的代表对峙宗教势力,这是在总督府外发生的第一幕。他问大司祭说:“你们控告这个人什么?”回答是:祂是个恶人。你自己判断吧。你必须立刻宣布判决。比拉多的回答也很直接:“你们把祂带走,按照你们自己的法律审判祂吧!”但大司祭回答说:我们已经定了祂的罪,但我们需要你来执行,因为我们无权执行死刑。

我想要指出的是大司祭给出的信号。圣若望记载:他们对罗马官员说:我们把祂交给你因为祂是个恶人。动词“交给”很重要。圣若望有十五次提到它。这些把耶稣“交出去”的人是谁呢?很重要:犹达斯交出了耶稣;大司祭把耶稣交给了比拉多;比拉多将祂送去被钉死。所有这些人都违反了天主的旨意。他们把耶稣交出,为除掉祂。

天国将怎样对待这些将耶稣交出的人呢?在十字架上,耶稣赐予了生命的礼物,祂的圣神。这个希腊动词:“paradídomi”就如天主对所有将耶稣交出被钉死的人的答复。天主对这些出卖祂的人的答复就是交出自己的灵魂:将神圣的生命赐给人类。

圣若望说这些事的发生,是为了应验耶稣所说的话。耶稣说了什么?一个非常具有神学含义的句子。“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的时候,我要吸引万民归向我。”圣若望选了这一事实:耶稣在十字架上被举起,作为光荣的时刻。它是光荣的,但为人却是可憎恶的。在天主眼中是光荣的,因为这是天主大终于达至圆满的时刻。动词“举起”的意义就是在十字架上被举起,在光荣中受举扬。

如果罗马官员没有判耶稣死罪,这事也不能成,因为犹太人想用石头砸死耶稣。

然而,耶稣的许诺实现了。“祂将被举起”因为将是被比拉多宣判死刑。死刑就是被钉十字架。

和犹太人对话之后,比拉多又进入总督府,我们有了比拉多和耶稣的第一次对话让我们一起聆听:

“比拉多又进了总督府,叫人把耶稣带来,问祂说:祢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要问,还是别人议论我时对你说的?比拉多就说:难道我是犹太人吗?是祢自己的人民和司祭长把祢交给我的。祢做了什么?耶稣回答道:“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如果我的国属于这世界,我的臣仆早已为我而战,不让我落在犹太人手中。但是我的国不是在这世界上的。比拉多便问祂:那么,祢是君王了?耶稣回答:如你说的,我是君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人,都听从我的声音。比拉多对祂说:什么是真理?”(若 18:33-38)

在这一幕里,比拉多和耶稣在总督府内展开了关于王权的对话。比拉多问耶稣:“祢是犹太人的君王吗?”比拉多听说过这个王权。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要问,还是别人议论我时对你说的?”耶稣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因为祂无法回答比拉多的问题——祂是否是犹太人的君王。耶稣为什么不能回答呢?因为如果是比拉多自己问的,他理解的王国是按世俗的标准来的。

如果是他自己问的,耶稣一定会回答:不是——我理解的王国和你理解的 Tiberius的王国不同。我要的国不是那样的。但如果是别人(犹太人)议论我时对你说的,那说的是另一个王国;那是旧约里宣布的,天主将最终掌权的王国要建立一个新的王国。

耶稣自己讲了很多天主的国,天国,天主要在这世上建立的(天国)。

这就是耶稣问比拉多的原因:“这话是你自己要问,还是别人议论我时对你说的?”……以便我回答你。惊讶的比拉多回答说:我对你们的事一无所知……我只关心我的王权——我不是犹太人。现在耶稣可以回答比拉多的问题。祂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

对原文的正确翻译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句话通常被译为: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不应该这样翻译。耶稣的国属于这世界。我们改日再谈另一个世界。耶稣想在这世上建立天国。正确的翻译是:我的国不是来自这世界,不是来自世俗的标准和价值观。希腊文本说:? βασιλε?α ? ?μ? ο?κ ?στιν ?κ το? κ?σμου——“不是来自”这个世界。我的国是由上而来,来自天主的标准,来自天国的价值观。如果我的国“属于”这世界,你们(比拉多)相信的世界,即提庇留、凯撒奥古斯都的国……这个国来自世俗的标准和价值观。如果这世界是我的国,我的臣仆早已为我而战,因为来自于世俗的统治王国的首要标准是武力、暴力。我的国不是来自这里,而是来自别的标准和价值观。

为理解这两个国度之间的区别,比方说:这个世界的国可以按照圣奥斯定所说的去理解,在“天主之城”里:一个海盗和大亚历山大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一个海盗落入大亚历山大之手,大亚历山大说:你这个罪犯——你为什么扰乱海上事业?那个海盗自由大胆地回答:我是个罪犯,一个骗子,一个海盗,但是我只有一艘小船,他们就称我为罪犯因为我在海上行窃。但是你,大亚历山大,有大的船队横征海洋,以你的军队暴敛陆地,你造成的灾难比我造成的要更大,然而,你被称为伟大的皇帝,因为你得胜了(De civitate,IV,4)。我是一个可怜的海盗,一个不起眼的罪犯,但是你,当你得胜时,你就成了伟大的。

这世界的伟人都是先以武力和统治确立了他们的政权。当他们得胜时,他们被称为伟大成功的人——这个世界的国就是这样。这是世俗的王国,耶稣也曾被怂恿要建立这样的国。魔鬼曾建议:如果你想成功,我告诉你如何做。你必须以武力施压,如果必要,也得撒谎,施行不正义,施以暴力、压迫,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建立一个世俗的王国。你们也要留意建立我们每个人试图创造的小王国的诱惑。这也是来自邪恶的价值观和提议。

藉着压迫他人而高举自己。这是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目睹的事实。都是一样的。寻求掌控,胜过他人当另一个更强大的势力来袭时,这个王国就会瓦解。在王宫里,耶稣和比拉多的两个王国对峙。耶稣解释了两者的不同。第一个是统辖的领域不同。世俗的王国首先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来自天主的国不是靠统治权,而是建基于服务之上。被高举在王位的人是为有需要的人屈膝服务的人。比拉多有点慌乱失措不明白,问说:你是君王吗?耶稣回答说:如你说的,我是君王。

这里耶稣指出了第二个不同之处,即世俗的王权与来自天国的王权的不同。祂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人,都听从我的声音。

什么是真理?圣经中的真理并不是指撒谎或不撒谎。

真理是一个我们也有的概念当我们说“真正的”——“祂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神父”或一个“真正受洗的人”时,我们说的是一个活出基督门徒身份的人,他(她)忠信于福音中耶稣为人所定的计划。这是真理的概念。耶稣来到世界上,为天主的真理作证,废除所有关于天主的谎言。祂以祂自己向我们呈现了天主真正的面容。看到耶稣的人,就看到了天主的真容,看到耶稣的人,也看到人的真容,一个真正的人的真容。一个统治者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仍是一个野兽。耶稣为天主和人的真理作证。

这是世俗王权和新王权的第二个不同之处:服务,在每个人脸上体现并再现天父的面容。到这一步,比拉多还是什么也不明白,问了一句著名的话:什么是真理?然后,他出去和大司祭谈话。他什么都不明白,因为对他而言,只有统治者提庇留的王国,而哲学家们谈论的“真理”不是比拉多感兴趣的。他对耶稣的言论也不感兴趣。

如果比拉多明白耶稣所讲的国是怎样的,他早已成为一个自由人,并已将自己从非人性化的王权形象中释放出来了。Philo of Alexandria 为比拉多塑造的王权形象很坚固……他没有让自己自由,他逃走了……当他问耶稣什么是真理时,他本来可以问耶稣或期待耶稣回答。耶稣将给他解释,他也将明白成为一个伟人不必和提庇留一样,伟人是要爱人、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的。

耶稣无法使比拉多明白。这很复杂,因为耶稣推翻了这世上所有关于伟大的概念。耶稣也没能教化伯多禄,伯多禄想让耶稣成为伟大的,伯多禄不愿意让耶稣洗他的脚。他想要成为为首的,但耶稣让他们明白真正伟大的王权是由上而来的。它和世俗的伟大王权是相反的。在庭院门前,比拉多再次出去会见在外面等候的犹太人。

我们一起听听第三幕的读经——比拉多会见大司祭:

“他说完这话后,就去见在外面等候的犹太人,对他们说:我查不出祂犯了什么罪。按照你们的惯例,我该在逾越节为你们释放一名囚犯。你们愿意我给你们释放这犹太人的君王吗?但众人随即又喊叫说:不要这个人,要巴辣巴!巴辣巴原是一个强盗。(若 18:38-40)

有点困惑的比拉多和犹太长老们谈话,并直接说:我和祂谈过话,我在祂身上查不出你们所指控的罪。为了找个台阶下,他建议释放耶稣作为“逾越节的大赦”。关于圣若望所说的逾越节的惯例,没有多少细节:释放一名人们要求的囚犯。

无法想象罗马官员将在逾越节释放一名罪犯,可能会发生什么呢?我们重组一下事实,为能更好地加以理解。然后,再读一下圣若望谈到的“巴辣巴”。这个人是谁:巴辣巴 = 巴-辣巴。意思是“他父亲的儿子”。这个名字是取给孤儿的。

我们知道,在任何社会中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些被人遗弃,什么事都怪他们因为他们是被边缘化的人,没人认领的儿子——巴辣巴。圣玛尔谷提到,在城里有打架斗殴事件,在此暴乱中有人杀了人。他们找寻罪犯,要抓走谁呢?“巴辣巴”!一定是他!他和其他人一起被投入狱中,为此斗殴事件负责。

在逾越节时,这个人被释放了,可能因为他们知道他没罪,没有在城里发生的那次暴乱中犯罪。这一情节与耶稣被判罪被同时记述……罗马官员怎能宣判生命和人类造主的死刑,而不是释放祂,开始一个爱的世界,一个由上而来的新世界?然而,人们更愿意释放身为罪犯的“巴辣巴”,而他代表死亡。

福音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为让我们当心,犹太人做的选择不断地被重复,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个选择,面对这个选择:选择生命之主,或选择死亡之父。这是福音作者把这二者放在一起的神学理由。我想试着解释可能会发生什么,其实也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我们对福音作者想表达的神学意义更为感兴趣。我想澄清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圣若望没有谈到“以色列子民”。他以非常准确的词语说是“犹太人”。犹太人,指的是那些驳斥耶稣提议的新世界的人。所以,犹太人不是以色列民,他们是所有全力反对耶稣的人。他们想要把缔造新世界的人从人群中除掉。所以,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不是希伯来人。他们是普通的犹太人;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试图从我们中除掉耶稣,为阻止祂要在此世建立的新世界的实现。接下来是第四幕,最重要的中心场景,按世俗的标准嘲弄王权。

让我们听听经文记载:

“于是比拉多把耶稣带去鞭打了。士兵们用荆棘编成茨冠,戴在祂头上,又给祂披上一件紫红色的王袍,开始走到祂面前叫喊:‘犹太人的君王,万岁!’接着,又不停地打祂的脸。”(若 19:1-3)

在第四幕中有两件重要的事:鞭打耶稣然后是以给耶稣带上茨冠和披上紫红色的王袍为极点的嘲弄王权。圣若望没有太多谈鞭打耶稣,他不想强调这种酷刑。福音作者并不想强调这一酷刑。他们所体现的耶稣的苦难,并不能被理解为耶稣所受的苦难。这是事实,但他们想让我们专注于基督的爱,这显示了天主对人类的爱——对拒绝祂的人类的爱,天主无助地爱着人类。

这是福音作者想让我们懂得的。我们现在来谈谈嘲弄王权。福音作者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讽刺。他想显示这个世界的伟大——荣耀,就是出自世俗标准的荣耀是多么可笑。首先是茨冠。国王用来统治的金冠,象征他们的光荣和成功。它指的是太阳神的光芒。他们给耶稣戴上的不是这样的王冠,而是茨冠。世俗的王权是以耀眼的太阳神王冠来庆祝的;由上而来的王权甚至爱那些作恶的人——以仇恨回应这份爱的人。

福音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世界的国是非常表面化的,这世界就是戏院,演员都带着面具。

圣金口若望曾说:这个世界就如戏剧表演,人们都带着面具,但在晚上,他们拿掉面具就露出了真面貌。当你拿走这些面具留下的是什么?圣金口若望说你在戏院里看到一个人,他是一个国王,你在广场看到他,他就是个普通人;另一个人说他自己是位哲学家,因为他留着哲学家的胡须,你在大街上看到他,他甚至不会写他自己的名字。当夜幕降临,这些在世人眼中闪耀如太阳的王冠,将在他们的空虚无知中暴露无遗。耶稣呈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王权。为世人,这是一个可笑的王权,受人嘲弄,因为世人认可的王冠,如同戴在提庇留头上的王冠。

我们反省一下:很多时候这世上出演的是一场闹剧。让我们从问题中的人物学一些教训。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把装饰、尊称拿掉……留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如果我们拿走某些人的金钱和权力,还剩下什么?让我们不再玩弄把戏,把这世界的戏院反射镜拿走……剩下的是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女人?这些人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说的是真正的价值,不是外表。因此,在这一幕中,福音作者想要奚落这世界的王权。

第二个王权的标记是他们给耶稣披上的紫红色王袍。这颜色让我们想起血的颜色,世俗的王权必须流血才能站稳,进而统治。他们不会公开,而是把它隐藏起来;如果他们该镇压哪个人,他们就镇压。

第四幕呈现的是嘲弄世俗的王权。成为笑柄的君王在比拉多的总督府里做准备。

在人们看来,这是可笑的王权:祂奉献自己的生命,为服事他人,祂没有成为伟大的,富有的,有权势的……什么都不是。

这是福音作者要表达的。我们注意,因为世俗王权,世俗的王权才恰恰是可笑的。这是圣若望福音想要表达的讽刺。看起来很大的,却是无足轻重的。然而,人们认为可笑的才是真正伟大的。这两个王权相互对峙。事实上,比拉多将和这位可笑的君王出去,将祂带到众人前。

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些人将如何反应,他们必须在世俗王权和由上而来的新王权之间做一个选择:

“比拉多再出来,对犹太人说:看!我带祂出来见你们,让你们知道我查不出祂犯了什么罪。耶稣就这样出来了:头戴茨冠,身披紫红袍。比拉多指着祂说:看!这个人!众司祭长和他们的侍卫一见耶稣,就高声喊叫:钉在十字架上!钉在十字架上!比拉多对他们说:你们自己带祂去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犹太人便回答:我们有法律,根据法律,必须处死这个人,因为祂自称为天主子。”(若 19:4-7)

到此为止,耶稣还没有直接和犹太人说过话。比拉多一直都是中间的传话人。耶稣与比拉多之间的对话是在王宫里。现在,在嘲弄王权的一幕之后,比拉多把耶稣带出来,去见祂的人民。祂穿戴的像个丑角——一个可笑的君王。比拉多没有说:这是你们的君王,而是说“看!这个人!”比拉多不知道他刚说的话有什么意思:“看!这个人!”

福音作者想让我们懂得“人”这个字的真正含义。祂是一个真正的人。在天主看来,祂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将自己完全交出的仆人。重要的是人们看到这人时的反应。众司祭长和他们的侍卫一见耶稣,我们要记得他们是在总督府门前的市场里,……他们叫喊什么?钉在十字架上!钉在十字架上!我们知道,十字架的酷刑是为惩罚奴隶的。一个罗马公民,一个真正的人是不能被钉的。众司祭长和他们的侍卫在说,“祂不是一个人。”

真正的人是你们看到的,穿紫红色王袍的大人物,是富有的人。祂是个奴隶,钉祂在十字架上!这里有两种人:统治者和服务者。按照众司祭长和他们的侍卫的标准,有权势的人是伟大的,是穿戴考究的。真正的人(“看!这个人”),这是天主指给我们的真正的人,藉无知的比拉多的口说了出来。祂是仆人。人们的反应也在预料之中。他们不支持这样的人,因为祂和那些洞察权力的人完全不同,包括政治和宗教权力,因为按人的标准这是一个大的震撼。

我想要说的是:不是以色列子民拒绝了这个人。而是那些洞察宗教势力和依附他们的人拒绝了耶稣。在若望福音中,希伯来人没有再出现,但只有大司祭,在天主看来,他们才是拒绝这人的真凶。他们想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使他们的权力长存,而耶稣为这个非人性化的宗教体系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大司祭们所有的利益都寄予此宗教体系。比拉多回答说:“钉祂在十字架上”,然后就判了耶稣的罪……比拉多说: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在一个尽其一生服务人群的人身上是查不到罪的。

但这样的人,是不能被脑子里已有其他成功类型的人所接受的。犹太人便回答:我们有法律,根据法律,必须处死这个人。因为祂自称为天主子。天主子,意思是再现天父面容的那一位。他们心目中的天主是另外一个形象:统治人的天主,正义的天主……在耶稣的面容里,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天主。那些宗教领袖们谨防相反他们的教理。

他们准备杀害耶稣,但他们没有反省自己的罪。他们在此显示了真正的动机:并不是说耶稣是罪犯、叛党,而是因为耶稣质疑了他们的宗教观念、他们的传统。他们不接受新人。甚至比拉多开始害怕了。这里,耶稣不仅质疑大司祭们的宗教观念,祂也动摇了政治势力,世俗权力承认的伟人也被动摇了。比拉多害怕了,因为他知道宗教势力从开始就已经让他陷入困境,当比拉多将旗帜挂到耶路撒冷圣城时就遇到了问题。宗教人士的反应是如此强烈,以致比拉多不得不撤走旗帜。

这就是比拉多害怕的原因。在这个令人无法相信,近乎是奴隶的人面前,一个可笑的君王……宗教势力和政治势力现在处于困境。他们觉得他们的势力将被推翻。比拉多很担心,他知道耶稣是无辜的,但如果他想保全自己的地位,他必须要做出反对真理的行动。事实上,他进入总督府是为了找台阶下。

让我们听听他和耶稣的最后一段对话:

“比拉多听了这话,更加害怕。他又进入总督府,问耶稣说:‘祢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比拉多又问:‘祢不肯回答我吗?祢不知道我有权释放祢,也有权把祢钉在十字架上吗?’耶稣说:‘如果不是从上赐给你权力,你无权处置我。因此,把我交给你的人,有更大的罪。’”(若 19:8-11)

比拉多必须再次面对耶稣。他害怕了。他不想被这个新人吸引;因为如果那样,他就得放弃一个有权势者所有的地位。他不知道如何走出来。然后,他问耶稣:“祢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并不是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知道祂是加里肋亚人。

比拉多其实问的是:“你是谁?”耶稣没有回答。我们想可能耶稣会立刻解释,但耶稣没有说话。为什么不说话呢?一定有个理由。

真正的对话有讲话的时候,也有沉默的时刻。在讲话前后,沉默是必需的,这是沟通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的话会妨碍沟通,有的沉默会促进交流,因为沉默是邀请人反省,让讯息——一个可能会引人发问的讯息,渗入内心——内在的不安,这是耶稣想让比拉多内心所发生的。

沉默是必需的。比拉多害怕这沉默,他对耶稣说:“祢不肯回答我吗?祢不知道我有权释放祢,也有权把祢钉在十字架上吗?”比拉多害怕沉默。他不想让内在的不安和他的问题悬在空中,因为他的地位受到威胁,他想要审问耶稣——向耶稣问话。

耶稣却故意不回答。因为祂想让比拉多重新思考……看看他是否愿意有份于这个新人。

耶稣跟比拉多说了一句神秘的话:“如果不是从上赐给你权力,你无权处置我。”

记住:你是有罪的,因为你拒绝打开心门接受人子,但还有比你更有罪的人。但神秘的话语是:“如果不是从上赐给你权力,你就无权处置我”现在比拉多一塌糊涂了……他也不想明白。

耶稣的话为今天的我们很清楚。祂想说的是:你在地上有权势,有能力,但却是天上的那一位在推动。这世界的权势正在做的是犯罪,但天主要引领这罪结出救恩的奇妙果实。因为被宰杀的羔羊将带来转折点,让杀害祂的狼反省。

这是建立新世界的唯一途径。你不知道,但在天上,天主正在引领这个事件。比拉多在他的生命中有做出明确抉择的可能性:弃绝世物,对新世界,新人表明立场……但他没有。

让我们听听比拉多和众司祭长及他们的侍卫之间最后的对话:

“从那时起,比拉多便设法释放耶稣,但犹太人却喊着说:如果你放了祂你就不是凯撒的朋友!凡自称为王的,便是凯撒的敌人!比拉多听见这些话,就带耶稣出来,坐在审判席上,在一处叫“石铺地”(希伯来语叫加巴达)的地方。那是逾越节的预备日,约中午时分。比拉多对犹太人说:看,你们的君王!但他们喊叫起来:除掉祂!除掉祂!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比拉多再问:我该把你们的君王钉在十字架上吗?司祭长回答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君王!于是,比拉多把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若 19:12-16)

比拉多想释放耶稣,但众司祭长对他说:“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不是凯撒的朋友。”让我们看看有权势者要做什么。宗教领袖们甚至愿意明认一个外邦人提庇留为他们的君王:一个几近疯狂的人,住在远离罗马的 Capri,统治罗马人,是个操控者。

犹太人恨外邦人的统治,但现在他们郑重地承认凯撒的权柄,仅为了置真人耶稣于死地。这个新人的提议激起了多少愤怒啊!比拉多就带耶稣出来,坐在审判席上。

这里有福音作者想要给这个动词“ekátisen”的不同解释,它可以表达为:比拉多坐在法庭上,但对这个动词可能有另一种解释……这是福音作者想表达的。很明显比拉多坐在审判席上,但福音作者用这个动词来表达福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比拉多让耶稣坐在审判席上,为使众人都能看见祂。

在一处叫“石铺地”(希伯来语叫加巴达)的地方。这个细节很奇怪,因为加巴达并不是石铺地的意思。

我们知道“石铺地”的意思是铺在路上的砖,或那个时代非常典型的石铺地。事实上,当在 Antonia 塔楼里发现石铺地时,人们认为耶稣在那里受比拉多的审判。我前面提过石铺地,它不是出于耶稣时代,而是在一百年之后才铺的。这里的“石铺地”并不指“加巴达”,而“加巴达”的意思是高地,确切地说就是比拉多所在总督府的位置。

“石铺地”在圣经里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在《若望福音》里,另一次是在旧约的《雅歌》里。当然福音作者想要参考此文。试想耶稣坐在王位上,一个皇室宝座,福音作者想让我们现在想想。《雅歌》说的是什么?撒罗满王坐在紫色的宝座上,通往宝座的中央是一条石铺路,铺满了宝石,这是人们爱戴坐于宝座上的君王的标记。

《雅歌》这样记述:“熙雍女郎! 出来观看撒罗满王,他头带王冠,这王冠是他的母亲在他新婚之日,他心灵欢乐之日给他带上的。”(雅歌 3:10-11)这里有点让人费解,但我们必须明白,福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他所关注的。

我们一定记得在《若望福音》中,开始耶稣作为新郎出现去会见祂的妻子。在旧约中,这新娘就是以色列子民;为我们而言,新郎要与人类订立婚约。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读《若望福音》。我们记得当耶稣出现时以洗者若翰为祂的前驱,他说:我不是你们和以色列期待的新郎。我感觉到了新郎的声音,要来的那位的声音。

我们记得在此之后立刻就是加纳婚宴。整部福音都以耶稣为主线,天主来见祂的新娘——人类。就在此刻,福音作者引见了新郎,并引用《雅歌》的这一节。邀请以色列人默想新郎——他的天主的爱。注意到他带的王冠是“他母亲给他带上的”。

耶稣的母亲是以色列,默西亚诞生于以色列民中。不是太阳神的光荣耀眼的王冠,而是茨冠。新郎如此爱祂的妻子以致于祂能舍弃整个的生命,在祂婚礼的日子变成一个奴隶。

福音作者邀请我们对最后豪迈的场面做一反省:被带到新娘前的新郎想让她知道祂是多么爱她。福音作者指明了时间:那是逾越节的预备日,约中午时分。比拉多对犹太人说:看,你们的君王!祂开辟的天国要改变所有人。这让世界不安,因为这王权为所有其他王权都是一个震撼。做君王的反而成了仆人。

注意细节:逾越节的预备日,时间——约中午时分。这是圣殿里逾越节羔羊开始被宰杀的时间。这是羔羊的祭献。羔羊将被宰杀。羔羊将显示真人。羔羊将把长久统治世界的野兽置于危难。新世界将与祂一起开启。众司祭长和他们的侍卫的反应是:“除掉祂!除掉祂!钉祂在十字架上!”他们不接受这样的王权。比拉多不想反对真理,不想犯这个罪……“你们要把你们的君王钉在十字架上吗?”众司祭长的回应是:“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君王!”

众司祭长沦落到这样低的水准。他们为除掉使他们不安的人,愿意做任何事情,违背他们所有的观念和宗教信仰。“于是,比拉多把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这里正是若望表达的讽刺!已达极点的讽刺!因为我们看到众司祭长宗教势力和比拉多代表的政治势力。比拉多不想判耶稣的罪——他不想犯罪,但又觉得在宗教势力前他不得不这样做,黑落德建造了圣殿之后,宗教势力获得了很大的威望。

比拉多被迫做他不想做的事。即使是犹太人也被迫做他们不想做的。他们不想服事凯撒,他们恨他,但他们被迫宣认自己是忠实的臣民,承认他是君王,违背犹太人的传统——天主才是唯一的君王。当人子的提议不被接受时,新王权的提议便被迫面临对自己、对天主、对兄弟姐妹的矛盾,以至于成为“罪犯”。

今天我们也在人子前,在新王权的原则前。我们决不能犯比拉多和众司祭长犯的错。让我们迎接那位新人、新世界和新王权,以及那些为弟兄姐妹服务的人。他们不想统治别人,而是愿意为了爱,甚至奉献自己生命的人。

祝大家好好准备复活节。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